對山齋作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對山齋作歌原文

山莊何處不對山,而何此齋擅乎已。

是猶人孰不讀書,可稱讀書人有幾。

必當虛受於其外,更須深飫於其里。

乃為弗空對山與讀書,然而於齋猶易於人則難矣。

擬十年後歸政作閒人,獨坐此齋而究對山讀書理。

詩詞問答

問:對山齋作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對山齋作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五

參考注釋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不對

(1)

有誤差或錯誤的

數字正確,但總數不對

(2)

不正常的

臉色不對

(3)

不和睦;合不來

他們幾個素來不對

而何

(1).猶如何。怎樣。《左傳·昭公四年》:“ 牛 謂 叔孫 :‘見 仲 而何?’” 杜預 註:“而何,如何。”

(2).猶如何。怎么。《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謂我敝邑,邇在 晉國 ,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盡心下》:“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 王充 《論衡·順鼓》:“久雨湛水溢,誰致之者……擊鼓攻社,而何救止?”

猶人

謂如同別人。《論語·述而》:“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史記·李斯列傳》:“ 斯 其猶人哉,安足與謀。” 司馬貞 索隱:“言我今日猶是人,人道守順,豈能為逆謀。”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六》:“ 荊公 持論,多不猶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顏氏》:“閨中人,身不到場屋,便以功名富貴似汝廚下汲水炊白粥,若加冠於頂,恐亦猶人耳!”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讀書人

(1) 被指定給別人朗讀的人(如被指定在吃飯時間高聲朗讀的人)

(2) 知識分子;士人(你們都是讀書人,知道得多)

虛受

(1).虛心接受。語本《易·鹹》:“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孔穎達 疏:“君子以虛受人者,君子法此《鹹》卦,下山上澤,故能空虛其懷,不自有實,受納於物,無所棄遺。” 南朝 梁 沉約 《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宴》詩之二:“義重師匡,業貴虛受。”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規諫》:“﹝ 張玄素 謂 太宗 曰:﹞臣觀自古已來,未有如 隋 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於上,臣弼違於下,豈至於此。” 宋 范仲淹 《從諫如流賦》:“所以明虛受之功,所以得上善之旨。及霤之士,雖濡首而何傷;補袞之臣,思澣衣而可美。”

(2).謂無德才而接受官位。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畢命之臣也。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尸祿。”

其外

此外;另外

只有他在那兒,其外沒有人了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易於

可能性很大;容易

這種酷熱的天氣人易於中暑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歸政

(1).交還政權。《漢書·宣帝紀》:“大將軍 光 稽首歸政,上謙讓委任焉。”《宋書·徐羨之傳》:“ 元嘉 二年, 羨之 與左光祿大夫 傅亮 上表歸政。”

(2).指將政權移交他人。《清史稿·禮志三》:“ 乾隆 六年,親祭 傳心殿 ,六十年歸政,再行之。”

獨坐

(1).一個人坐著。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獨坐愁苦,終日無覩。” 唐 王維 《竹里館》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訪蔡四芹溪》詩:“與其獨坐愁心煩,何如赤腳著短褌。”

(2).專席而坐。亦謂驕貴無匹。《後漢書·宣秉傳》:“ 光武 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為之語曰:‘ 左 回天, 具 獨坐, 徐 臥虎, 唐 兩墯。’” 李賢 註:“獨坐言驕貴無偶也。”

(3). 唐 人因《後漢書·宣秉傳》中“三獨坐”之事,遂以“獨坐”為御史中丞別名。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詩:“通籍微班忝,周行獨坐榮。”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李 尋為獨坐,三臺肅畏,而升相府。”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宅名標榜官稱……中丞為獨坐,為中憲。”

書理

猶文理。《紅樓夢》第八四回:“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書理。”《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揀那認得字多的兵選了十個,託 沉先生 每日指授他些書理。”

詩詞推薦

對山齋作歌原文_對山齋作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