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首夏猶清和(得潛字八韻諸士題天津試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靈運清和詠,元暉氣候占。

本應四月屬,曾未別書覘。

稱節始唐詔,訛中自德潛。

仲春首夏隔,伯適季隨兼。

甲丙豈相及,鹹恆乃繼詹。

謂猶仍恰當,訓尚實誣添。

姚冶餘韶賞,炎蒸盛熱恬。

撫時調六幕,望雨奈恩淹。

詩詞問答

問:《賦得首夏猶清和(得潛字八韻諸士題天津試獻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八

2. 得潛字八韻諸士題天津試獻詩

參考注釋

靈運

天命;時運。《晉書·武帝紀》:“我皇祖 有虞氏 誕膺靈運,受終於 陶唐 ,亦以命於 有夏 。” 北魏 高允 《答宗欽》詩之九:“時之圮矣,靈運未通。風馬殊隔,區域異封。” 明 李東陽 《送顧天錫員外審刑山西》詩:“ 周 家衍靈運, 于氏 興高門。”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氣候

(1) 指一年的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侯。亦泛指時令

氣候今年晚,濃霜始此回。——宋· 陸游《園中書觸目》

(2)

(3) 給定地區的天氣狀況和天氣發展所示的變動著的大氣狀態

一宮之內而氣候不齊。——唐· 杜牧《阿房宮賦》

(4) 一個團體或一個時期流行的傾向或環境條件

政治氣候

(5) 比喻結果或成就

成不了氣候

四月

一年有十二個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別書

(1).分別書寫。《魏書·蕭寶夤傳》:“經奏之後,考功曹別書於黃紙、油帛。一通則本曹尚書與令、僕印署,留於門下;一通則以侍中、黃門印署,掌在尚書。”

(2).告別的書信。 明 卓人月 《花舫緣》第三出:“被我留下別書一封,字畫十餘幅。”

仲春

春季中期,指陰曆二月

首夏

始夏,初夏。指農曆四月。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懷》詩:“首夏別京輔,杪秋滯三河。” 吳沛霖 《春盡日寄林三金陵》詩:“倘許一緘重報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季隨

複姓。 春秋 宋 有 季隨逢 。見《世本》。

相及

(1).謂嫁娶。《國語·晉語四》:“男女相及,以生民也。” 韋昭 註:“相及,嫁娶也。”

(2).相關聯,相牽涉。《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孔穎達 疏:“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

(3).互相干犯。《禮記·禮運》:“故事大積焉而不苑,並行而不繆……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

(4).猶相繼。《史記·春申君列傳》:“父子老弱係脰束手為羣虜者相及於路。”《後漢書·宋弘傳》:“ 弘 推進賢士 馮翊 桓梁 三十餘人,或相及為公卿者。” 李賢 註:“及猶繼也。”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二:“斷蓬孤自轉,寒雁飛相及。”

(5).趕上;達到。《後漢書·彭寵傳》:“營相去百里,其勢豈可得相及?比若還,北軍必敗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諸人相與追之, 阮 ( 阮裕 )亦知時流必當逐己,乃遄疾而去,至 方山 不相及。”《元典章·兵部三·站戶》:“緣前項逃乏站戶,始自本院奏準,至今相及二年,未經簽補。”

(6).指相遇。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李青蓮詩》:“然 青蓮 集中無一字與 子儀 往來者……即或道遠不相及,而 子儀 救釋之後,何又無一字述其恩、記其事?”

恰當

(1) 正好;適逢

恰當其時

(2) 合適;妥當

用詞恰當

姚冶

妖艷。《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亂君,鄉曲之儇子,莫不美麗姚冶,奇衣婦飾,血氣態度,擬於女子。” 楊倞 註:“《説文》曰:‘姚,美好貌;冶,妖。’” 清 金俊明 《觀槿》詩:“凌晨照初旭,容光洵鮮美。姚冶 姬 姜 姿,方花猶未似。” 清 龔自珍 《湘月·甲戌春泛舟西湖賦比》詞:“一抹春山螺子黛,對我輕顰姚冶。”

炎蒸

亦作“ 炎烝 ”。1.暑熱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五月炎烝氣,三時刻漏長。” 唐 杜甫 《熱》詩之三:“歘翕炎蒸景,飄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詞:“當是時, 河朔 飛觴,避炎蒸,想風流堪繼。” 清 吳偉業 《雁門尚書行》:“六月炎蒸驅萬馬,二 崤 風雨斷千山。”

(2).指炎熱地區。 明 吳承恩 《贈馮南淮比部謫茂名》詩:“昨日尚書郎,今日投炎蒸。”

時調

(1).猶時俗。 唐 孟郊 《勸善吟》:“顧余昧時調,居止多疏慵。”

(2).在一個地區流行的各種時興小調、小曲,有的已發展成曲藝,有演唱,有伴奏。 姚華 《曲海一勺·時詩》:“是即今語所謂時調,其所流傳,則《絃索西廂》,至今存焉。”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上自王侯,下至旗兵,他們都會唱二簧、單弦、大鼓與時調。”

六幕

指天地四方。《漢書·禮樂志》:“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 顏師古 註:“六幕,猶言六合也。” 唐 王初 《自和書秋》詩:“ 漢 宮夜結雙莖露,閶闔涼生六幕風。” 宋 王琪 《秋日白鷺亭向夕風晦有作》詩:“是時天宇曠,六幕無纖靄。”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於類醜。”

標籤:天津

詩詞推薦

賦得首夏猶清和(得潛字八韻諸士題天津試獻原文_賦得首夏猶清和(得潛字八韻諸士題天津試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