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塔院寺塔原文
曼殊是佛觀察智,詎有遺發藏窣堵。
設以眉毛例翠岩,則不勝藏豈僅許。
花朝風物春暄妍,探奇一訪青蓮宇。
攝齊拾級登初地,騁望千峰近可數。
穹窿梵網鸛鶴摩,莊嚴火劫天龍護。
誰能於此淨六根,惟覺軒軒興霞舉。
詩詞問答
問:登塔院寺塔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塔院寺塔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五
2. 清涼山志塔院寺有文殊發塔
參考注釋
曼殊
(1).佛教菩薩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滿洲 別稱。也寫作“滿珠”、“曼珠”。 清 黃遵憲 《八用前韻》:“三月麛裘思德化,諸天龍節護 曼殊 。” 錢仲聯 箋注引《清朝通志》:“ 滿洲 ,係 滿珠 之轉音,亦稱 曼珠 。”參閱《清通志·氏族一》。
觀察
(1) 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
我曾細心地觀察我的孩子們
(2) 考查或調查
在電子顯微鏡的觀察下顯示出一個周期性結構
窣堵
見“ 窣堵波 ”。
眉毛
眼眶上緣長的毛
則不
不但,不止。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一折:“ 封家姨 也,則不俺思凡。”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二折:“這錢則不那窮的每爭,便這富的每也爭。”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則不俺哥哥一個人,我把這滿牢里人都放了。”
花朝
(1).見“ 花朝節 ”。
(2).指百花盛開的春晨。亦泛指大好春光。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唐 李商隱 《梓州罷吟寄同舍》詩:“不揀花朝與雪朝,五年從事 霍嫖姚 。” 郁達夫 《毀家詩紀》之一:“轉眼 榕城 春欲暮,杜鵑聲里過花朝。”
風物
風景和物品。喻指大氣候
風物長宜放眼量
暄妍
天氣暖和,景色明媚。 南朝 宋 鮑照 《春羈》詩:“暄妍正在茲,摧抑多嗟思。” 元 許有孚 《摸魚子》詞:“黃鸝對語,正春色暄妍,物華明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林巒深處,風日暄妍。”
探奇
(1).尋找奇景。 唐 王維 《藍田山石門精舍》詩:“探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 宋 曾鞏 《寄鄆州邵資政》詩:“泝險飛遊艇,探奇漾釣緍。” 明 唐順之 《答茅鹿門知縣書》:“語山川者於 秦中 、 劍閣 、 金陵 、 吳會 ,苟未嘗探奇窮險,一一歷過而得其逶迤曲折之詳,則猶未有得於肉眼也。”
(2).指探問奇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小生一時探奇窮異,實出無心。”
青蓮宇
佛寺。 唐 李紳 《望鶴林寺》詩:“鶴棲峯下青蓮宇,花發江城世界春。” 明 何景明 《游西山》詩之二:“岧嶤碧巖際,縹緲青蓮宇。”
攝齊
提起衣擺。古時官員升堂時謹防踩著衣擺,跌倒失態。表示恭敬有禮。《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 朱熹 集註:“攝,摳也。齊,衣下縫也。禮,將升堂,兩手摳衣,使去地尺,恐躡之而傾跌失容也。” 唐 楊炯 《宴族人楊八宅序》:“若使 陳 雷 可作,攝齊於廊廡之閒; 管 鮑 再生,擁篲於高門之外。” 清 錢謙益 《歸文休墓志銘》:“使三子端拜攝齊,授經於余。”
拾級
逐級登階
拾級而上
初地
(1).佛教語。謂修行過程十個階位中的第一階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為“初地”;大乘菩薩“十地”中,以“歡喜地”為“初地”。《華嚴經·十地品》:“今明初地義,但以略解説……是初菩薩地,名之為歡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出家修學,深究妙理,位登初地。”
(2).佛教寺院。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竹逕從初地,蓮峰出化城。” 清 康基田 《登焦山》詩:“人從初地入,峰到上方尊。”
騁望
(1).放眼遠望。《楚辭·九歌·湘夫人》:“登白苹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漢 馬融 《廣成頌》:“騁望千里,天與地莽。” 唐 戎昱 《苦哉行》之一:“登樓非騁望,目笑是心哭。” 清 汪為善 《泛清波摘遍·白苹》詞:“南湖夜冷,北渚秋清,鷗散月明還騁望。”
(2).馳騁遊覽。《後漢書·循吏傳序》:“損 上林 池籞之官,廢騁望弋獵之事。”
穹窿
(1) 指天
(2) 中間高而四周下垂的樣子
鸛鶴
鳥名。形似鶴,嘴長而直,頂不紅,常活動於水旁,夜宿高樹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宋· 蘇軾《石鐘山記》
莊嚴
佛家語。佛家對表相事物,或心理行為的道德意義的修飾、加強,稱為莊嚴。今人以端莊而有威嚴為莊嚴
火劫
佛教語。壞劫中的“大三災”之一。謂劫火洞燒,直至光音天。《法苑珠林》卷三引《觀佛三昧經》:“無日月星宿,亦無晝夜,唯有大冥,謂之火劫。”
天龍
(1).天上的龍。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葉公 子高 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中有不死庭,天龍盡四向。”
(2).佛教語。謂諸天與龍神。《法華經·序品》:“天龍恭敬,不以為喜。”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遙知法會 靈山 在,八部天龍禮我言。”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經》卷上:“三名天龍,四名天馬。”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縣 境。產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術雕刻史上有價值的傑作。
(5).蜈蚣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虫部·蜈蚣》。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六根
佛教用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罪惡之根
六根不除
六根清淨
軒軒
(1).舞貌;飛動貌。《淮南子·道應訓》:“見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淚注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 唐 韓愈 《陸渾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韻》:“山狂谷很相吐吞,風怒不休何軒軒。” 金 司馬朴 《無餘居士齋壁有沉傳師游道山嶽麓詩石刻穆仲等和之因亦次韻》:“卷藏篋笥已戢戢,風生襟袖何軒軒。”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兒輩習射作三捷句寄子猷》詩之三:“畫鼓鼕鼕簇羽繁,《黃麞》命舞亦軒軒。”
(2).高揚貌;飛舉貌。 南朝 宋 謝惠連 《長安有狹斜行》:“帟帟雕輪馳,軒軒翠蓋舒。”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香山寺》:“ 香山 流泉茂樹,一著屐即有軒軒白雪之氣,於 西山 中當據上座。”
(3).揚揚自得貌。 晉 傅玄 《傅子》:“ 王黎 為黃門郎,軒軒然得志,煦煦然自樂。” 宋 文天祥 《自嘆》詩:“豎子溷人漫不省,紅纓白馬意軒軒。” 明 宋濂 《寓言》之二:“ 晉景 朝出見飯牛者,且行且歌,意軒軒若自得。”
(4).儀態軒昂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諸公每朝,朝堂猶暗,唯 會稽王 ( 司馬昱 )來,軒軒如朝霞舉。” 宋 楊萬里 《古風送劉委游試藝南宮》:“此郎軒軒千里駒,槐花再登鄉老書。” 清 方文 《初度書懷》詩之四:“鳳鳥復來儀,軒軒自霞舉。”
(5).寬悅貌。《靈樞經·通天》:“太陽之人,其狀軒軒儲儲,反身折膕,此太陽之人也。”
(6).大鳥將停未停時的狀態。
霞舉
(1).高聳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雙闕昂藏,石壁霞舉。” 元 馮獎翁 《金馬門賦》:“濟濟令儀,燦曙色之霞舉。”
(2).風度軒昂貌。 晉 支遁 《釋迦文佛像贊》:“人欽其哲,孰識其冥,望之霞舉,即亦云津。”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語資》:“ 李白 名播海內, 玄宗 於便殿召見,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 明 屠隆 《綵毫記·泛舟採石》:“老爺身著官錦袍,頭戴華陽巾,仙風道氣,軒軒霞舉。”
(3).喻高遠。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四·梵僧那提》:“詞出珠聯,理暢霞舉。”
(4).飄行;飛升。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雜編》卷下:“既醺酣,即以手握衫袖霞舉掉臂而行。” 明 陳繼儒 《香案牘·白石生》:“ 生 煮白石為糧,問之何不霞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其(狐)飲食男女,生老病死,亦與人同。若夫飛升霞舉,又自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