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石室原文
雲林若無路,石室忽有門。
循徑造幽居,嶔嵜如植援。
樹才葉亦芳,鳥雖鳴不喧。
間間見遙岫,出雲互吐吞。
沾衣為濛濛,誰曾動其根。
詩詞問答
問:雲林石室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雲林石室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九
2. 去聲
參考注釋
雲林
(1).隱居之所。 唐 王維 《桃源行》:“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金 張斛 《還家》詩:“雲林無俗恣,相對可終老。” 清 陳大章 《送胡卜子南歸》詩:“白雉岡頭荒圃在,未妨述作老雲林。”
(2). 漢 宮館名。《漢書·外戚傳上·孝宣霍皇后》:“ 霍後 立五年,廢處 昭臺宮 ,後十二歲,徙 雲林館 ,乃 * 。”《晉書·外戚傳序》:“遂使 悼後 遇 雲林 之災, 愍懷 濫 湖城 之酷。”
(3).指 雲夢澤 。《文選·枚乘<七發>》:“游涉乎 雲林 ,周馳乎蘭澤。” 劉良 註:“ 雲林 、 雲夢澤 也。”
(4). 元 代畫家 倪瓚 的別號。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壬辰過 陽羨 之 亳村 , 定道人 出所藏 雲林 《十萬圖》相示,皆有 雲林 自跋。” 清 納蘭性德 《憶江南》詞:“ 江 南好,真箇到 梁溪 。一幅 雲林 高士畫,數行泉石故人題。”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余掃墓山中,檢有巒紋可觀之石……用 宜興 窰長方盆疊起一峯,偏於左而凸於右,背作橫方紋,如 雲林 石法,巉巖凹凸,若臨江石磯狀。”
石室
(1).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 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書·禮志二》:“ 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4).古代藏圖書檔案處。《史記·太史公自序》:“ 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朴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輓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5).岩洞。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見。” 唐 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游桓山記》:“登 桓山 ,入石室。”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漢 劉向 《真君傳》:“ 赤松子 者, 神農 時雨師也……數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 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仙記》:“ 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喬 松 儔。”
有門
有辦法。謂得其關鍵或訣竅。《人民文學》1977年第4期:“ 春來 的爸爸一拍大腿:‘咳!有門!’”
徑造
(1).直接往訪,謂不請人介紹而逕自拜訪。 清 趙翼 《贈張吟薌秀才》詩:“我聞喜欲狂,徑造一握手,遂索行卷歸,果然才富有。”
(2).輕易達到。 清 王士禛 等《師友詩傳錄》:“ 歷友 答:‘ 漢 人詩風味醇茂,高渾中具見淡泊,豈 唐 人所能徑造?’”
幽居
(1) 隱居,很少與外界往來(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寧靜的住所
植援
築籬笆;築垣。《宋書·謝靈運傳》:“穿池植援,種竹樹堇,驅課公役,無復期度。” 清 杜岕 《姚後陶自北歸三日後招集新居看灑掃庭奧喜賦》:“灑掃既已畢,植援臨水涯。”
雲互
像雲一樣變幻莫測。 南朝 宋 謝靈運 《辨宗論》:“故情居理上,情理雲互,物已相傾,亦中智之率任也。”《文選·王僧達<祭顏光祿文>》:“心悽目泫,情條雲互。” 劉良 註:“言情理忽失次而亂,如雲之互更變也。”
吐吞
吞吐。常用以形容山水爭雄之勢。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山狂谷很相吐吞,風怒不休何軒軒。” 宋 王安石 《崑山慧聚寺》詩之二:“峰嶺互出沒,江湖相吐吞。” 明 張羽 《金川門》詩:“利石侔劍戟,風濤相吐吞。” 清 顧夢遊 《焦山紀游》詩:“直上轉蒼翠,雲際猶吐吞。”
濛濛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絳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鸝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