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庚戌歲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參德馨內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原文

十年湖海望君門,露冕行春雨後村。

五道旬宣慚政拙,一方黎庶喜生繁。

絲綸密地需君手,今古閒愁黯客魂。

此日市沽須盡醉,肯將得失向人論。

詩詞問答

問:《弘治庚戌歲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參德馨內翰世賞過行台小酌遂相與聯句仍用內翰韻得二首別賡韻一首(共三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2. 共三首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湖海

(1).湖泊與海洋。《南齊書·王敬則傳》:“ 會 土邊帶湖海,民丁無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韋應物 《登重玄寺閣》詩:“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統志·應天府·形勝》:“ 長江 千里,險過湯池,外連 江 淮 ,內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頎 《送綦毋三謁房給事》詩:“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萊 書。”《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人雖在湖海飄零,自信有此絶藝,不甘輕配凡女。” 郁達夫 《乘車赴東京過天龍川橋》詩:“十年湖海題詩客,依舊青衫過此橋。”

(4).指浪跡江湖,不與朝政。 清 陳濟生 《懷友》詩:“頗憶 元龍 久湖海,近來風雅復何如?”

君門

猶宮門。亦指京城。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新唐書·劉蕡傳》:“君門萬重,不得告訴,士人無所歸化,百姓無所歸命。” 前蜀 韋莊 《東林寺再遇僧益大德》詩:“若向君門逢舊友,為傳音信到雲霄。”《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萬里君門遠,乘輿驀地逢,天顏有喜親承奉。”

露冕

(1).隱者所戴的一種便帽。《晉書·溫嶠郗鑒傳論》:“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為飾,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隱者歟!” 唐 包佶 《宿廬山贈白鶴觀劉尊師》詩:“漸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晉 陳壽 《益都耆舊傳》:“ 郭賀 拜 荊州 刺史。 明帝 ( 漢明帝 )巡狩到 南陽 ,特見嗟嘆,賜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見此衣服,以彰其德。”後遂成為官員治政有方、皇帝恩寵有加的典故。 唐 韓翃 《贈兗州孟都督》詩:“露冕寧夸 漢 車服,下帷常討 魯 《春秋》。” 清 唐孫華 《送王冰庵出守紹興》詩之二:“仕路從來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參閱《後漢書·郭賀傳》。

春雨

(1).春天的雨。《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乾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雲吞大漠,過 江 春雨入全 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2).用以比喻恩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雲山兩處暌違。”

(3).曲名。 蘇曼殊 《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 浙江 潮。”自註:“《春雨》,曲名。”

五道

(1).五路、五個方面。《南史·呂僧珍傳》:“ 建武 二年, 魏 軍南攻,五道並進。” 唐 王昌齡 《塞上曲》:“五道分兵去,孤軍百戰塲。”

(2).五種方法。《呂氏春秋·孝行》:“養有五道:脩宮室,安牀笫,節飲食,養體之道也;樹五色,施五采,列文章,養目之道也;正六律,龢五聲,雜八音,養耳之道也;熟五穀,烹六畜,龢煎調,養口之道也;龢顏色,説言語,敬進退,養志之道也。此五者,代進而厚用之,可謂善養矣。”

(3).佛教謂天、人、畜生、餓鬼、地獄五處輪迴之所。見《菩薩處胎經》。道教亦承襲此說。見《雲笈七籤》卷十。 南朝 宋 鮑照 《佛影頌》:“六塵煩苦,五道綿劇。” 南朝 梁 沉約 《佛記序》:“去來五道,大千比之毫端;往復三界,祇劫未足稱遠。”參見“ 六道 ”。

(4).見“ 五道將軍 ”。

旬宣

周遍宣示。語本《詩·大雅·江漢》:“王命 召虎 ,來旬來宣”。 毛 傳:“旬,徧也”。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周宗韓雍》:“ 韓公雍 旬宣 江 右時,忽報 寧 府之弟某王至,公託疾乞少需,密遣人馳召三司。”

政拙

謂拙於政事。《舊唐書·隱逸傳·陽城》:“ 城 自署其第曰:‘撫宇心勞,徵科政拙,考下下。’” 唐 韋應物 《答王郎中》詩:“賦繁屬軍興,政拙愧斯人。” 宋 范成大 《甘棠驛》詩:“心勞政拙無遺愛,慚向 甘棠驛 里來。”

一方

(1).一邊。多指遠處。《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鄭玄 箋:“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 司馬貞 索隱:“方猶邊也,言能隔牆見彼邊之人。”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 宋 范成大 《送王仲顯赴瓊筦》詩:“十年五別歲月老,一方萬里音塵稀。”

(2).一處。指所居住的地方。《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己斯亡。” 鄭玄 箋:“無善心之人,則徙居一處怨恚之。”《西遊記》第六五回:“經上言三千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觀音 在 南海 , 普賢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顧炎武 《與人書》之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

(3).一個方面;一帶地方。《漢書·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 齊 有天下日淺,恩洽未布,一方或飢,當加優養。” 宋 歐陽修 《乞獎用孫沔札子》:“其養練士卒,招撫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邊人思之。”《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到廟中。” 陳沂 《奔襲劉黑七》:“我這下子活捉了他,不僅為我們這一方的老鄉們除了害,我還可以立一個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禮·考工記·鮑人》:“信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晉書·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奧,不可以一體守也。” 宋 曾鞏 《請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為書札子》:“況於時異事殊,而可以膠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種;一類。《慎子·民雜》:“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訓》:“以死生為一化,以萬物為一方。” 高誘 註:“方,類也。”《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

(6).猶言一種方法。《呂氏春秋·君守》:“今之為車者,數官然後成。夫國豈特為車哉,眾智眾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車也。” 高誘 註:“方,道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7).一種配方或藥方。《南齊書·虞悰傳》:“ 悰 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諸飲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後,體不快, 悰 乃獻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遊記》第七九回:“朕得一疾, * 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

(8).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賀 《北中寒》詩:“一方黑照三方紫, 黃河 冰合魚龍死。”

(9).數量詞。用於方形的東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絶纖塵。”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壺酒,買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將繡花鞋一隻、香羅帕一方,揣在小生懷內。”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湘事記·軍事篇二》:“其時都督印信未刊,隨取草紙一方,上書都督 焦 臨時命令,委任某為標統,某為營官,下蓋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惡的黑手》詩二:“有的把巧思運入一方石條的花紋,有的持一塊木片仔細地端詳。”

(10).數量詞。用於田地、土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種榆法:於其地畔種者,致雀損穀;既非叢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種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詩:“一方新地隔河煙,曾接諸生聽管絃。” 宋 張載 《經學理窟·周禮》:“井田亦無他術,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畫定,使人受一方,則自是均。”

(11).數量詞。指一個方形,猶言一片。 唐 李端 《送從叔赴洪州》詩:“後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唐 劉禹錫 《生公講堂》詩:“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見《宋史·食貨志上二》及《文獻通考·田賦四》。

(13).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於知識階級》:“至於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務上相對的兩個方面之一。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四講:“在戰爭的兩方面,一方叫做協商國,一方叫做同盟國。”

(15).一萬的隱語。詳“ 一乾一方 ”。

黎庶

眾民,民眾

絲綸

(1).《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孔穎達 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漸大,如似綸也。”後因稱帝王詔書為“絲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記》稱絲綸,所以應接羣後。” 唐 楊炯 《為劉少傅謝敕書慰勞表》:“虔奉絲綸,躬親政事。”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折齒》:“奉絲綸來報里閻,訪賢才作楫濟艱。”

(2).釣絲。 唐 無名氏 《漁父》詞:“料理絲綸欲放船,江頭明月向人圓。” 宋 張先 《滿庭芳》詞:“金鉤細,絲綸慢捲,牽動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笑滿船空載明月,下絲綸不愁無處。” 胡惠生 《贈王亦梅》詩:“ 西湖 風景好,何日理絲綸。”

(3).即絲。粗於絲者為綸。 三國 魏 曹植 《車渠椀賦》:“緼絲綸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密地

(1).機要之地。謂樞要職務。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六:“先皇開創之初,尋居密地;陛下纂承之後,再入中書。蒙二聖之深知,當兩朝之大用。”

(2).人跡罕至之地,隱秘之地。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卷十一:“密地數百里,崇山峻岭,溝汊分歧。”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拿獲》:“捕壯拿獲逃人,必先於密地,拷供旗色主名,並所逃月日,便問窩家。”

(3).秘密地,暗地裡。《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 梁 段凝 、 張朗 密地統軍,乘夜襲之。”《水滸傳》第四一回:“小嘍羅並軍健都伏在倉里,大家莊客、水手,撐駕船隻,當夜密地望 無為軍 來。”《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後來 周國能 差人到 蔡州 ,密地接了爹娘,到 燕山 同享榮華。”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閒愁

亦作“閒愁”。無端無謂的憂愁。 唐 張碧 《惜花》詩之一:“一窖閒愁驅不去,殷勤對爾酌金杯。” 宋 賀鑄 《青玉案》詞:“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明 文徵明 《是晚過行春橋玩月再賦》:“已知世事皆身外,肯著閒愁到酒邊。”

客魂

遊子的魂魄、精神。 唐 駱賓王 《冬日野望》詩:“三江歸望斷,千里故鄉遙。勞歌徒自奏,客魂誰為招。” 宋 蘇軾 《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詩之一:“拾薪煮藥憐僧病,掃地燒香淨客魂。” 元 柳貫 《袁伯長侍講聯句》:“客魂逢酒銷,鬼膽因詩愕。”

市沽

謂買酒。《水滸傳》第三九回:“兩個邀請 戴宗 就酒肆中市沽三杯,置些蔬食,管待了。”

盡醉

盡情醉酒。 唐 杜甫 《雨過蘇端》詩:“濁醪必在眼,盡醉攄懷抱。”《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伯酒量極高的,當日同先君吃半夜,今日也盡醉纔好。”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敗

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2) 利弊;好處和壞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題》

詩詞推薦

弘治庚戌歲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參德馨內原文_弘治庚戌歲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參德馨內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