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為陳隱君作

作者:宗衍 朝代:元代

東皋為陳隱君作原文

晨光散蒼涼,灌木露未晞。

眾鳥各相命,遲遲出林飛。

豈不畏網羅,所苦渴與飢。

人生有常策,胡為不知歸。

東皋春雨深,地澤黍豆肥。

理荒朝荷鋤,迫暮返荊扉。

筋力固疲倦,庶幸無禍機。

鹿台多黃金,首陽悲採薇。

且自食吾力,焉知彼是非。

詩詞問答

問:東皋為陳隱君作的作者是誰?答:宗衍
問:東皋為陳隱君作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宗衍的名句有哪些?答:宗衍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晨光

早晨的陽光

恨晨光之熹微——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蒼涼

荒蕪悲涼

過去這一帶滿目蒼涼,現在卻蓋了無數的工廠

灌木

叢生之木

一叢烏飯樹灌木

相命

(1).互相傳令。《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役人相命,各殺其長。” 楊伯峻 註:“互相傳令。”

(2).謂諸侯盟會時互作誓言以相約束。《公羊傳·桓公三年》:“夏, 齊侯 衛侯 胥命於 蒲 。胥命者何?相命也。” 何休 註:“胥,相也。時盟不歃血,但以命相誓。”

(3).和鳴。 唐 杜甫 《西閣》詩之一:“有鳥各相命,孤雲自無心。” 宋 葉適 《徐道暉墓志銘》:“夫束字十餘,五色彰施,而律呂相命,豈易工哉!故善為是者,取成於心,寄妍於物,融會一法。”

遲遲

(1) 行動比必要的或有時是想像的更為緩慢,久久不能完成

遲遲得不到結果

(2) 遲緩;拖延時間

遲遲才作出判決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網羅

(1) 捕捉魚和禽獸的用具,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2) 多方面地搜求、招致

網羅人才

(3) 比喻法律,法網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知歸

(1).思歸。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雖復身填溝壑,猶望妻子知歸。”

(2).謂知所歸循、歸依。 南朝 梁 陸倕 《石闕銘》:“懸書有附,委篋知歸。” 唐 李彥芳 《樂德教胄子賦》:“入於國學,習者由是知歸;祭於瞽宗,享者於焉報本。”

(3).欲求歸隱。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知歸俗可忽,取適事莫並。” 浦起龍 心解:“‘知歸’、‘取適’言能知歸隱,薄俗便可忘忽;自取適情、萬事誰堪比並。”

東皋

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稅,以避當塗者之路。”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銘》:“以東皋所入,日為雞黍之具,故貧而常樂。” 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見山川掩映,東皋麗日明,到處香車簇擁。”

春雨

(1).春天的雨。《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乾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雲吞大漠,過 江 春雨入全 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2).用以比喻恩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雲山兩處暌違。”

(3).曲名。 蘇曼殊 《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 浙江 潮。”自註:“《春雨》,曲名。”

迫暮

薄暮,傍晚。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斜日秋煙,滉盪百里。迫暮,留詩而回。” 清 顧祿 《清嘉錄·虎丘燈船》:“迫暮施燭,焜煌照徹,月輝與波光相激射舟中。”

荊扉

柴門。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白日掩荊扉,對酒絶塵想。” 北周 庾信 《枯樹賦》:“沉淪窮巷,蕪沒荊扉。” 唐 岑參 《西掖省即事》詩:“官拙自悲頭白盡,不如巖下偃荊扉。” 宋 陸游 《野興》詩:“從今謝人事,終日掩荊扉。” 清 黃景仁 《步從雲溪歸偶作》詩:“太息歸荊扉,燈火慘不紅。”

筋力

(1).猶體力。《禮記·曲禮上》:“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後漢書·獨行傳·劉茂》:“少孤,獨侍母居。家貧,以筋力致養,孝行著於鄉里。” 魯迅 《花邊文學·商賈的批評》:“農民省幾斗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換錢。”

(2).方言。指食物等的韌性。如:綠豆粉皮的筋力大。如:這種紙有筋力。

筋骨之力。 漢 王充 《論衡·物勢》:“夫物之相勝,或以觔力,或以氣勢,或以巧便。”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母親也年紀高,觔力乏。”

疲倦

勞累睏倦。同“疲乏”

疲倦得甚至連冷飲也不去喝了

庶幸

猶希望。《晉書·清河王司馬覃傳》:“今者後宮未有孕育,不可庶幸將來而虛天緒,非祖宗之遺志,社稷之長計也。”

禍機

亦作“ 禍幾 ”。指隱伏待發之禍患。《文選·鮑照<苦熱行>》:“生軀蹈死地,昌志登禍機。” 李善 註:“《莊子》曰:‘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 司馬彪 曰:‘言生以是非臧否交接,則禍敗之來若機栝之發。’ 班固 《漢書》述曰:‘禍如發機。’” 唐 崔櫓 《華清宮》詩之二:“障掩金雞蓄禍機,翠環西拂 蜀 雲飛。” 宋 陸游 《書<賈充傳>後》:“禍機亂萌,伏於隱微。” 明 劉基 《烏生八九子》詩:“少年挾彈如流星,禍機潛發不見形。”《明史·倪岳傳》:“天怒人怨,禍幾日深,非細故也。”

鹿台

(1).古台名。別稱 南單之台 。 殷紂王 貯藏珠玉錢帛的地方。故址在今 河南省 湯陰縣 朝歌鎮 南。《書·武成》:“散 鹿臺 之財,發 鉅橋 之粟。” 孔穎達 疏:“《新序》云: 鹿臺 ,其大三里,其高千尺。”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倒戈之敗, 鹿臺 之禍,不始甲子之朝。”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此後又時時聽到運來了 鹿台 的寶貝, 巨橋 的白米。”

(2).山名。傳說中的山名。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臨汝縣 境。 唐 李白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詩序:“ 丹丘 家於 潁陽 ,新卜別業,其地北倚 馬嶺 ,連峰 嵩丘 ,南瞻 鹿臺 ,極目 汝海 。” 王琦 註:“《一統志》: 鹿臺山 ,在 南陽府 汝州 北二十里,有臺狀若蹲鹿。”

黃金

(1)

(2) 銅

黃金折。——《戰國策·齊策四》

太傅齎黃金。

(3) 金

天作黃金色。——《廣東軍務記》

(4) 金黃色

黃金絡馬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5) 見“金”

首陽

山名。一稱 雷首山 ,相傳為 伯夷 、 叔齊 採薇隱居處。《詩·唐風·采苓》:“采苓采苓, 首陽 之巔。” 毛 傳:“ 首陽 ,山名也。”《論語·季氏》:“ 伯夷 、 叔齊 ,餓於 首陽 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 已平 殷 亂,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按, 首陽山 在今何地,舊說不一。《論語》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 首陽山 在 河東 蒲坂 , 華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

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反對 周武王 伐 紂 ,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農 、 虞 、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 首陽山 。”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見採薇之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詩·小雅》篇名。《〈詩〉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後遂以“採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採薇》,嚴軍入懸瓠。”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後因以“採薇”指歸隱或隱遁生活。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採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皂帽,採薇青雲端。”《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採薇。”

(3).指亡國。 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採薇之痛。”

自食

靠己力養活自己。《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張耳 、 陳餘 乃變名姓,俱之 陳 ,為里監門以自食。”《漢書·韓信傳》:“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宋 曾鞏 《越州趙公救災》:“知 越州 趙公 ,前民之未飢,為書問屬縣:菑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春兒 自此日為始,就吃了長齋,朝暮紡績自食。”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詩詞推薦

東皋為陳隱君作原文_東皋為陳隱君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