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感事

作者:王又旦 朝代:清代

郊行感事原文

酒入愁腸恰半升,東郊林下杖枯藤。

心隨夜半移枝鵲,身似門前飯粥僧。

綠樹飽酣山徑雨,東風初泮大河冰。

獨憐亭尉今皆醉,不敢尋春過灞陵。

詩詞問答

問:郊行感事的作者是誰?答:王又旦
問:郊行感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郊行感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蒸韻

參考注釋

愁腸

愁苦的心情;鬱結愁悶的心緒

愁腸百結

半升

(1).一升之半,五合。 宋 陸游 《讀經》詩:“半升粟飯養殘軀,晨起衣冠讀典謨。”

(2).未升至最高處。如:語音學上有半升元音。

東郊

(1). 西周 時,特指其東都 王城 以東的郊外。 周 滅 商 後,遷 殷 民於此。《書·君陳》:“ 周公 既沒,命 君陳 分正東郊 成周 。” 孔穎達 疏:“ 周公 遷 殷 頑民於 成周 。頑民既遷, 周公 親自監之。 周公 既沒,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陳 代 周公 監之,分別居處,正此東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國都或城市以東的郊外。《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漢 班固 《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 陳王 鬭雞道, 安仁 采樵路。東郊豈異昔,聊可閒餘步。”《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枯藤

(1).枯老的藤蔓。 宋 梅堯臣 《琅玡溪》詩:“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濺濺石間亂。” 元 馬致遠 《天淨沙》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西遊記》第二八回:“倒木橫擔深澗,枯藤結掛光峰。”

(2).稱藤製的手杖。 宋 陸游 《丙辰上元前一日》詩:“自笑閒游本無定,興闌隨處倚枯藤。” 宋 戴復古 《辛丑歲暮》詩之三:“能扶雙病腳,賴有一枯藤。”

夜半

見“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鐵椎傳》

枝鵲

漢 宮觀名。《漢書·揚雄傳上》:“宮外近則 洪厓 、 旁皇 、 儲胥 、 弩阹 ,遠則 石關 、 封巒 、 枝鵲 、 棠梨 、 師得 ,游觀屈奇瑰偉。”

山徑

山中小道

山徑幽幽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大河

(1) 特指黃河

大河下上,頓失滔滔。——毛 * 《沁園春·雪》

(2) 亦指較大的河流

獨憐

(1).特別喜愛;特別哀憐。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金 元好問 《贈答劉御史雲卿》詩之一:“獨憐夸毘子,一我無古今。共學君所貪,適道我豈任;相酧無別物,徒有好賢心。” 元 趙孟頫 《趙村道中》詩:“興亡自有數,不敢問何如;獨憐野菊花,立馬為躊躇。”

(2).只可惜。 清 方文 《寄壽嚴顥亭母夫人七十》詩之二:“獨憐延頸處,不及介眉時。明歲來湖上,當筵補一巵。”

不敢

(1)

 

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

他不敢拒絕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眾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說話就瞪眼

(3)

 

謙詞,不敢當

貴姓?不敢當,姓盛。——周立波《山鄉巨變》

尋春

游賞春景。 唐 陳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詩:“尋春遊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 惠洪 《意行入古寺》詩:“清明雨過快晴天,古寺尋春亦偶然。”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下官就是 越國 上大夫 范蠡 ,尋春到此。” 清 徐元正 《廣陵懷古》詩:“尋春易過佳風月,送老難忘好墓田。”

灞陵

古地名。本作 霸陵 。故址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東。 漢文帝 葬於此,故稱。 三國 魏 改名 霸城 , 北周 建德 二年廢。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豈知 灞陵 夜獵,猶是故時將軍。” 唐 李白 《憶秦娥》詞:“ 秦 樓月,年年柳色, 灞陵 傷別。” 宋 晁補之 《永遇樂·東皋寓居》詞:“只愁恐輕鞍犯夜, 灞陵 舊路。” 清 錢謙益 《燕市別惠房二老》詩:“龍漢劫中期後會, 灞陵 回首重依然。”

詩詞推薦

郊行感事原文_郊行感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