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

作者:黃履 朝代:宋代

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原文

一寸逍遙氣自春,等閒語默見天真。

艱難世事嘗來遍,平淡交情久更親。

會面只驚蓬鬢改,離亭還折柳條新。

世間冷暖隨通塞,三紀如常有幾人。

詩詞問答

問: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的作者是誰?答:黃履
問: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黃履的名句有哪些?答:黃履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2. 自註:初識全翁於洛陽,自爾離合不常,今已三十有四年。

參考注釋

一寸

(1).十分為一寸。引申為微少。《韓非子·說林上》:“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漢 賈誼 《新書·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晉書·庾亮傳》:“冒親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楊萬里 《初夏》詩之一:“雨後覓春無一寸,薔薇花發釅燕脂。”

(2).指心。古人謂心為方寸之地,故稱。 宋 蘇軾 《次韻答王鞏》詩:“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十年塵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3).指光陰。 唐 李嶠 《書》詩:“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參見“ 一寸陰 ”。

逍遙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等閒

(1) 輕易;隨便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尋常,平常

烈火焚燒若等閒。——明· 于謙《石灰吟》

(3) 又如:

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住房,等閒再不叫人來討。——《初刻拍案驚奇》

(4) 無端;平白地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宋· 岳飛《滿江紅》

等閒平地起波瀾

語默

(1).亦作“ 語嘿 ”。謂說話或沉默。語本《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南朝 陳 張正見 《白頭吟》:“語默妍媸際,浮沉毀譽中。” 唐 白居易 《唐故撫州景雲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自生至滅,隨跡示教,行止語嘿,無非佛事。” 秦牧 《藝海拾貝·<哲人·小孩>》:“有一些優秀的作品,你在閱讀的時候,覺得那個作家仿佛就在眼前,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動靜語默,他的聲音笑貌,仿佛可以觸摸似的。”

(2).喻指出仕或隱居。 晉 陶潛 《命子》詩:“時有語默,運因隆窊。” 逯欽立 註:“語默,出處。”《南史·張裕傳》:“是以披聞見,掃心胸,述平生,論語默。” 唐 陳子昂 《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詩:“而我獨蹭蹬,語默道猶懵。”

見天

每天;天天

他見天早上練習跑步

艱難

艱苦困難

歷艱難險巇。——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漫長而艱難的行軍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

(2) 人情世故

善於世事

平淡

(1) 人的品性渾厚淡泊

性貴平淡

(2) 平常;沒有曲折

平淡無奇

(3) 特指詩文、書畫風格自然而不加雕琢

主題愈是富於詩意,表現得愈平淡或者至少是愈簡略

交情

互相交往而產生的情誼

老交情

會面

見面

我約定了星期天和他會面

驚蓬

(1).疾飛的斷蓬。喻行蹤的飄泊不定。 唐 李商隱 《東下三旬苦於風土馬上戲作》詩:“路遶 函關 東復東,身騎征馬逐驚蓬。” 清 譚嗣同 《古別離》詩:“驚蓬捲天起,墜羽淪淵池。”

(2).形容散亂蓬鬆的頭髮。 清 納蘭性德 《唐多令·塞外重九》詞:“古木向人秋,驚蓬掠鬢稠,是重陽,何處堪愁。”

離亭

就是驛亭。古時人們常在這個地方舉行告別宴會

折柳

(1).折取柳枝。語出《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 東,跨水作橋。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後多用為贈別或送別之詞。 唐 權德輿 《送陸太祝》詩:“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暗憐衣帶,不勝折柳之懷。”

(2).古樂曲名。《折楊柳》曲的省稱。多用以惜別懷遠。《文苑英華》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蓮》。”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折柳》傳情,悲 玉關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輓詩》:“《陽關》《折柳》淒迷別,行卷題詩醉醒間。”參見“ 折楊柳 ”。

(3).《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傳:“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為藩,無益於禁矣。”後因以“折柳”代指籬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設備。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大 楚 帶甲百萬,而有振槁之脆;強 秦 殽 函 襲嶮,而無折柳之固。”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冷暖

泛指日常生活起居

關心農民的冷暖

通塞

(1).謂境遇之順逆。《易·節》:“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晉 潘岳 《西征賦》:“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 唐 李商隱 《酬別令狐補闕》詩:“人生有通塞,公等繫安危。”《剪燈新話·富貴發跡司志》:“小而一身之榮悴通塞,大而一國之興衰治亂。”

(2).通暢與阻塞。 唐 杜甫 《歸夢》詩:“道路時通塞,江山日寂寥。” 宋 蘇軾 《與王敏仲》之十五:“聞遂作管引蒲澗水甚善。每竿上,須鑽一小眼,如菉豆大,以小竹針窒之,以驗通塞。”

(3).指詩文的通順與艱澀。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詩用虛活字,時有難易;易若剖蚌得珠,難如破石求玉,且工且易,愈苦愈難,此通塞不同故也。”

如常

與平常一樣,照常

一切如常

詩詞推薦

  • 雜興

    陸游宋代〕造物乘除理固然,許將窮悴博頑堅。驥衰伏櫪心千里,龜冷榰床壽百年。好事時供沽酒費,擁途爭笑插花顛。漁村
  • 上元前夕曲宴外藩

    乾隆清代〕仙蓂將滿葉,御柳漸生稊。宴樂嘉賓集,威儀漢典齊。魚雲依晚散,麝月傍河低。貝闕分明路,丹台咫尺梯。先春
  • 後園閒步

    陸游宋代〕木葉勾萌喜小春,鬢毛蕭颯媿陳人。今朝忽破簿書夢,此地暫還風月身。閒岸綸巾照清淺,卻扶藤杖上嶙峋。人生
  • 偈頌十二首

    釋原妙宋代〕皮穿肉爛,筋斷骨折。具無礙辯,橫說豎說。若謂向上一關,敢保老兄未徹。直須虛空粉碎,大海枯竭,透頂透底
  • 濟顛贊

    釋如淨宋代〕天台山里五百牛,跳出顛狂者一頭。賽盡煙花瞞盡眼,尾巴狼藉轉風流。
  • 鄜台

    杜純佑宋代〕兩載低眉著小冠,一台高築地平寬。向陽花木齊教放,天下無春似此間。
  • 山東巡撫長麟奏報全省得雨詩以志慰

    乾隆清代〕東優西欠渥,仍為望恩覃。茲稱普以遍,蓋自北而南。己萎麥更茁,灌漿穗重含。既慰舟中慮,卻增筆底慚。
  • 次韻送徐大正

    蘇軾宋代〕別時酒醆照燈花,知我歸期漸有涯。去歲渡江萍似斗,今年並海棗如瓜。多情明月邀君共,無價青山為我賒。千首
  • 睡燕

    謝宗可元代〕補巢銜罷落花泥,困頓東風倦翼低。金屋晝長隨蝶化,雕梁春盡怕鶯啼。魂飛漢殿人應老,夢入烏衣路轉迷。卻怪
    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原文_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的賞析_古詩文
  • 【雙調】錦上花 春遊

    張碧山〔元代〕燕語鶯啼,和風遲日。郊外踏青,禁菸寒食。拜掃人家,這壁共那壁。悲喜交雜,哭的共笑的。墳前列子孫,冢上
    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原文_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渾煉歸覲卻赴闕庭

    盧綸唐代〕露幕擁簪裾,台庭餞伯魚。彩衣人競看,銀詔帝親書。知子當元老,為臣餞二疏。執珪期已迫,捧膳步寧徐。而我
  • 江行

    鄭谷唐代〕漂泊病難任,逢人淚滿襟。關東多事日,天末未歸心。夜雨荊江漲,春雲郢樹深。殷勤聽漁唱,漸次入吳音。
    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原文_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元人風雨歸舟圖

    乾隆清代〕迎風冒雨進舟遲,水閣人閒坐候之。勞者自勞逸者逸,世間萬事有如斯。
  • 頌古一百則

    釋正覺宋代〕孤迥迥,圓陀陀,眼力盡處高峩峩。月落潭空夜色重,雲收山瘦秋容多。八封位正,五行氣和,身先在里見來麽。
  • 同段吉甫汎湖

    仇遠宋代〕西湖春碧淨無泥,畫舫朱簾傍岸移。寒食清明初過後,杏花楊柳乍晴時。後從西日催歌鼓,莫放東風轉酒旗。只恐
  • 春送郭大之官

    司空曙唐代〕明府之官官舍春,春風辭我兩三人。可憐江縣閒無事,手板支頤獨詠貧。
    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原文_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的賞析_古詩文
  • 相國晉公輓歌二首

    顧況唐代〕玉節朝天罷,洪爐造化新。中和方作聖,太素忽收神。盛德橫千古,高標出四鄰。欲知言不盡,處處有遺塵。凝笳
  • 祈谷齋居

    乾隆清代〕左個昔猶昔,齋居今復今。勤民勖常德,惕已凜難諶。首祀寅清奉,初正氣象愔。七旬又開一,敬畏與年深。
  • 再用沈德潛游攝山十二首詩韻仍令沈德潛並錢陳群和之·其十二·最高峰

    乾隆清代〕知有最高峰,進步力須努。天風落碧空,萬籟奏叢楚。𡸗𡶐夫何礙,緩轡跋予馬。俄亦造其巔,北瞻俯江滸。南眺
  • 妾薄命

    梅堯臣宋代〕妾命似春冰,不受杲日照。有分定隨流,綠波應解笑。不是郎情薄,自是郎年少。待郎歡厭足,妾發如蓬藋。
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原文_白鷺亭送運判張全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