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因果息爭十首·其五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求因果息爭十首·其五原文

不能忍辱經官斷,不是嘍囉漢。

因何潑口罵尊親。

笑煞四邊人。

世間好事無心學,志老無知別。

出語爭強說是非。

人我競相欺。

詩詞問答

問:求因果息爭十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求因果息爭十首·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經官

經過官方。謂涉訟。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待經官呵,玷辱家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而今卻有 辛家 在那裡,其事難處,不得不經官了。”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況且那些記載,大抵采自經官的事實,絕非捏造的謠言。”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嘍囉

亦作“ 嘍羅 ”。1.伶俐能幹;有本領。 唐 鄭綮 《題中書壁》詩:“側坡蛆蜫蜦,蟻子競來拖。一朝白雨中,無鈍無嘍囉。”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二折:“剗地你拽大拳人面前逞嘍囉,請起來波小哥!”《水滸傳》第八四回:“郎主道:‘引兵的那蠻子,是甚人?這等嘍羅!’”

(2).舊稱占有固定地盤的強人部眾,現在多比喻追隨惡人的人。《水滸傳》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強人,紮下一個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個小嘍羅,有百十匹好馬。”《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那 赤松林 下 著地滾 周進 ,屯住四五十嘍囉。” 魯迅 《南腔北調集·題記》:“他( 梁實秋 )在北方一面做教授,一面編副刊,一位嘍羅兒就在那副刊上說我和 美國 的 門肯 (H.L.Mencken)相像,因為每年都要出一本書。”

(3).擾亂;喧噪。 明 劉基 《送人分題得鶴山》詩:“前飛烏鳶後駕鵝,啄腥爭腐聲嘍囉。” 清 洪昇 《長生殿·冥追》:“惡噷噷一場嘍囉,亂匆匆一生結果。”

潑口

猶破口,滿口。多用以形容罵人時的兇相。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三折:“則願你停嗔息怒,百凡照覰,怎便精唇潑口駡到有三十句。”《西遊記》第六十回:“那女子一聽 鐵扇公主 請 牛魔王 之言,心中大怒,徹耳根子通紅,潑口駡道:‘這賤婢,著實無知!’”《 * 詞話》第七五回:“這位大姐怎的恁般粗魯性兒……這般潑口言語瀉出來。”

尊親

敬稱他人父母

邊人

亦作“邉人”。1.指駐守邊境的官員、士兵等。《國語·魯語上》:“ 晉 人殺 厲公 ,邊人以告。” 韋昭 註:“邊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張天錫 世雄 涼州 ,以力弱詣京師,雖遠方殊類,亦邊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詩:“邊人易封侯,男兒戀家鄉。” 明 劉基 《關山月》詩:“願得馳光照明主,莫遣邊人望鄉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詩:“西風落日聲颼颼,風吹沙起邊人愁。”

(2).指邊民。《漢書·匈奴傳下》:“又邊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張籍 《隴頭行》:“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邊人父子夫婦,得免於兵死,而中國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陳霆 《渚山堂詞話》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雲州 ,一日夜宿林下,時磧月微明,有邊人吹笛,其聲嗚咽。”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好事

喜歡多事。愛參與他人事務的

心學

(1).猶言思想修養。 宋 范成大 《寄題筠州錢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詩:“忠厚平生心學,敏明隨處民功。”

(2).以 陸九淵 、 王守仁 為代表的 宋 明 理學的一個流派,即所謂良知之學。為學主“明本心”、“致良知”。認為心為宇宙的本原。 明 宋濂 《六經論》:“‘六經’皆心學也。心中之理無不具,故‘六經’之言無不該,‘六經’所以筆吾心之理者也。” 明 王守仁 《<陸象山先生全集>敘》:“聖人之學,心學也。”參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心學》。

(3).即心理學。 嚴復 《原強》:“繼乃論生學、心學之理,而要其歸於羣學焉。”參見“ 心理學 ”。

老無知

年老糊塗的人。亦用為詈詞。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小孩兒每將俺欺,待捉弄俺這老無知,多敢是放牛的牧童無道理。” 元 張國賓 《羅李郎》第四折:“這老子,他是你甚么親眷?老無知,這裡是甚么所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老無知!這樣説話,須是公道上去不得。”

出語

猶出言。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隨行唯跼蹐,出語但寒喧。”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宋太祖皇帝詩語雄健》:“ 鉉 聞不覺駭然,驚服 太祖 雖無意為文,然出語雄健如此。”《水滸傳》第三五回:“ 宋江 因見那人出語不俗,橫身在裡面勸解。” 何其芳 《畫夢錄·扇子上的煙雲》:“一滴之飲遂使我大有醉意,不禁出語驚人了。”

爭強

亦作“爭彊”。爭為強者。《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吳 晉 爭彊。 晉 人擊之,大敗 吳 師。”《晉書·天文志下》:“ 慕容垂 、 翟遼 、 姚萇 、 苻登 、 慕容永 並阻兵爭強。” 宋 趙師俠 《踏莎行》詞:“多圖廣計要爭強,如何人力將天勝。” 明 劉基 《放歌行》:“龍蛇未分明,智力正爭強。”

說是非

(1).指評說事理的是非。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這廝得道夸經紀,學相呵説是非。”

(2).搬弄口舌。《 * 詞話》第三回:“ 王婆 道:‘不是老身説是非,大官人宅上有許多,那裡討得一箇似娘子的。’”

人我

(1).他人與我。《莊子·天下》:“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關尹子·二柱》:“渾人我,同天地。”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人知腦氣筋通五官百骸為一身,即當知電氣通天地萬物人我為一身也。”

(2).借指塵世。 元 鄧學可 《端正好·樂道》套曲:“人我場中枉馳驟,苦海波中早回首。”

(3).佛教語。即人我見。凡俗之人妄認自身常住不變,執著“有我”之見,佛家謂之“人我見”。《壇經》三五:“人我是 須彌 ,邪心是大海,煩惱是波浪……無人我, 須彌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

(4).佛教語。人相和我相併稱的略語。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清 吳偉業 《贈蒼雪》詩:“人我將無同,是非空諸所。”詳“ 四相 ”。

競相

互相爭著(做):~逃命 ㄧ~吹捧 ㄧ~壓價出售。

詩詞推薦

求因果息爭十首·其五原文_求因果息爭十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