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祈社稷壇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春祈社稷壇原文

物土敷壇五色方,祈禋親詣練時良。

夏松殷柏對誠妄,后稷勾龍配克當。

八政農先誠國本,四時春首祝年穰。

前朝甘雪沾優渥,舉趾東郊正葉祥。

詩詞問答

問:春祈社稷壇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春祈社稷壇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春祈社稷壇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四

參考注釋

物土

(1).土地所產的物品。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先王疆理天下,畫為九壤,物土不同,風俗亦異。”

(2).選擇合適的土地。《儀禮·既夕禮》:“筮宅,冢人物土。” 鄭玄 註:“物,猶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營之。”《文選·潘岳<西征賦>》:“在皇代而物土,故毀之而又復。” 李善 註:“在皇代物其土宜,故前毀之而今又復。”

(3).指土地。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圖而校。” 唐 顧況 《湖州刺史廳壁記》:“其英靈所誕,山澤所通,舟車所會,物土所產,雄於 楚 越 。”

五色

指青、黃、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種色彩

五色紛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后稷

(1). 周 之先祖。相傳 姜嫄 踐天帝足跡,懷孕生子,因曾棄而不養,故名之為“ 棄 ”。 虞舜 命為農官,教民耕稼,稱為“ 后稷 ”。《詩·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 姜嫄 ……載生載育,時維 后稷 。”《韓詩外傳》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決江疏河者 禹 也,聽獄執中者 皋陶 也。” 唐 韓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無災。”

(2).古代農官名。《國語·周語上》:“農師一之,農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農者以為后稷,知工者以為共工。”

勾龍

(1).社神名。 漢 蔡邕 《獨斷》卷上:“社神,蓋 共工氏 之子 勾龍 也,能水土,帝 顓頊 之世,舉以為土正。天下賴其功, 堯 祠以為社。”

(2).複姓。 宋 有 勾龍如淵 。見《宋史》。

克當

能承當;敢當。 唐 司空圖 《答孫郃書》:“所貺累幅,質厚責於我,是足下勤於吾道,必欲起而振之也,何以克當?”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將小官比做 韓文公 ,何以克當?”《鏡花緣》第五三回:“萍水相逢,就蒙姐姐如此慷慨,何以克當!”

八政

古代國家施政的八個方面。具體內容不一:(1)《書·洪範》:“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後世所稱“八政”多指此而言。《漢書·王莽傳中》:“民以食為命,以貨為資,是以八政以食為首。” 晉 陶潛 《勸農》詩:“遠若 周 典,八政始食。”(2)《禮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又:“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 鄭玄 註:“飲食為上,衣服次之;事為,謂百工技藝也;異別,五方用器不同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數,百十也;制,布帛幅廣狹也。”(3)《逸周書·常訓》:“八政: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八政不逆,九德純恪。”

國本

(1).立國的基礎。《禮記·冠義》:“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 宋 陳亮 《廷對》:“正人心以立國本,活民命以壽國脈。”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元宵燈》:“招徠天下富商,以實國本。” 郭沫若 《羽書集·關於華北戰局所應有的認識》:“要強制地除掉它們吧,同樣要流血,要發出劇痛,而且‘還恐把它們的毒素逼入深部以動搖國本’。”

(2).古代特指確定皇位繼承人,建立太子為國本。《唐大詔令集·冊遂王為皇太子文》:“建立儲嗣,崇嚴國本。”《宋史·理宗紀》:“ 景獻太子 薨, 寧宗 以國本未立,選 太祖 十世孫年十五以上者教育。”

(3).指國家藏本。 唐 韓愈 《畫記》:“余少時,常有志乎茲事,得國本,絶人事而摸得之。”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春首

春頭,初春。 唐 韓愈 《為宰相賀雪表》:“去歲冬間,雨雪頗少,今年春首,宿麥未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祠祭》:“郊祀在 嘉會門 外三里 淨明院 左右,春首上辛祈穀、四月夏雩、冬至冬報,皆郊壇行禮。”《宋史·河渠志五》:“ 興元府 褒斜谷 口古有六堰,澆溉民田,頃畝浩瀚,每春首隨食水戶田畝多寡,均出夫力修葺。”

前朝

以前。 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 元 王禎 《蠶連詩》:“前朝繭如山,今朝卵如粟。” 明 高啟 《夢歸》詩:“覺來不見家人面,恰似前朝始別時。”

(1).過去的朝代。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之一:“請君莫唱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在城有個 寳蓮寺 。這寺從前朝至今,累世相傳,房廊屋舍,數百多間,田地也有上千餘畝。”《紅樓夢》第四回:“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讀讀,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了。” 清 唐才常 《感懷》詩:“年來莫問前朝事,曾否當筵借箸籌。”

(2).上一朝代。《南史·檀道濟傳》:“ 道濟 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夫主姓 崔 ,官拜前朝相國。”

(3).前殿,正殿。《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文德殿 ,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在 周 為中朝,在 漢 為前朝,在 唐 為正衙。”

優渥

(1).雨水充足。語本《詩·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優既渥。” 漢 焦贛 《易林·噬嗑之恆》:“白鶴銜珠,夜食為明,膏潤優渥,國歲年豐。” 明 張居正 《賀靈雨表六》:“臣等叨依禁從,快睹嘉禎,愧無涓滴之酬,喜有優渥之霈。”

(2).優裕,豐厚。 漢 班彪 《北征賦》:“彼何生之優渥,我獨罹此百殃。”《三國志·蜀志·鄧芝傳》:“ 孫權 數與 芝 相聞,餽遺優渥。”《陳書·沉眾傳》:“ 高祖 以 眾 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賞賜優渥,超於時輩。” 葉聖陶 《一個青年》:“一要感謝這樣優渥的贈與,二要讚美這樣超妙的書法。”

(3).優厚。指待遇好。 晉 李密 《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與折支全俸狀》:“今後每遇郊禋,各與進秩,耆耄蓋寡,優渥何傷。”《明史·李成梁傳》:“恩澤優渥,震耀當世。” 江波 《爆竹聲聲》:“受到的待遇,比前又更加優渥。”

(4).指優厚的待遇。 宋 王安石 《謝執政啟》:“特蒙優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稱此?”

(5).優美渾厚。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

舉趾

(1).舉足;抬腳。《詩·豳風·七月》:“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朱熹 集傳:“舉趾,舉足而耕也。”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桓衛姬》:“今妾望君舉趾高、色厲、音揚,意在 衛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詩:“曷不一舉趾,縱望淵與岑。”

(2).指舉動。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舉趾為世人之所則,動脣為天下之所傳。”

東郊

(1). 西周 時,特指其東都 王城 以東的郊外。 周 滅 商 後,遷 殷 民於此。《書·君陳》:“ 周公 既沒,命 君陳 分正東郊 成周 。” 孔穎達 疏:“ 周公 遷 殷 頑民於 成周 。頑民既遷, 周公 親自監之。 周公 既沒,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陳 代 周公 監之,分別居處,正此東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國都或城市以東的郊外。《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漢 班固 《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 陳王 鬭雞道, 安仁 采樵路。東郊豈異昔,聊可閒餘步。”《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詩詞推薦

春祈社稷壇原文_春祈社稷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