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秋夜感興·其二十一原文
聲音之學久相違,養德陶心自不支。
不見齊門驅御速,卻於韶樂識嬰兒。
詩詞問答
問:山中秋夜感興·其二十一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山中秋夜感興·其二十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山中秋夜感興·其二十一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2. 孔子適齊,見童子目端行正,使門人速御,於是韶樂方奏。
參考注釋
聲音
(1)
(2) 使人產生聽覺的振動
(3) 一種由物體振動而發生的波造成的聽覺印象
(4) 某些起與人的語言相同作用的工具或表達手段
代表法律的莊嚴的聲音
相違
(1).互相避開。《左傳·成公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2).彼此違背。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宋 蘇軾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直知難共語,不是故相違。”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然泛覽古人日記,實與此道相違。”
養德
修養無為而治的德性。亦泛指修養德性。《莊子·天地》:“ 堯 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成玄英 疏:“三者未足養無為之德,適可以益有為之累,所以並辭。”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三:“願府君安身養德,從容光大,勿以神奸,污累天真。”《清史稿·后妃傳·高宗孝賢純皇后》:“在青宮而養德,即治壼而淑身。”
陶心
陶冶心情。 明 袁宗道 《答劉光州書》:“即今車馬棼喧,正陶心煅性之地,自廢廢人,適維此日。”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下:“罔補於政,益增弊端,且自僚幕丁隨以下,多以紆門狹巷,為陶心息足之地。”《天雨花》第二五回:“此書豈是閨娃看,部部淫詞艷曲文,可知女工全不事,原來以此事陶心。”
不支
不能支撐。謂力量不夠。《新唐書·郭震傳》:“ 烏質勒 之將 闕啜忠節 與 娑葛 交怨,屢相侵,而 闕啜 兵弱不支。”《明史·俞通海傳》:“遇於 康郎山 ,舟小不能仰攻,力戰幾不支。”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四章第三節:“ 鵬程 剛抵 保全門 附近亦遇敵軍,不支而退。”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齊門
見“ 齊女門 ”。
嬰兒
(1) 初生的幼兒
(2) 一周歲內的兒童
(3) 道教稱鉛為“嬰兒”
嬰兒奼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西遊記》
(4) 又如:嬰兒奼女(道教稱鉛和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