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感興四首·其三

作者:王漸逵 朝代:明代

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原文

南渡君臣已半非,遠從閩越更相依。

中原盡苦豺狼遍,上帝應嗟歷數歸。

存趙程嬰心祇切,安劉諸葛命多違。

行人莫上慈元望,芳草淒悽怨夕暉。

詩詞問答

問:厓山感興四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厓山感興四首·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辭·九章·哀郢》:“當 陵陽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註:“渡,一作度。”《史記·晉世家》:“五年春, 晉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衛 , 衛 人弗許。還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衛 。” 唐 柳宗元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2).猶南遷。 晉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長江 遷於南方建都,故史稱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史·孝宗紀贊》:“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擇 太祖 之後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 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達夫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集》詩之一:“南渡江山氣不雄, 錢塘 蘇小 可憐蟲。”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閩越

(1).古族名。古代 越 人的一支。 秦 漢 時分布在今 福建 北部、 浙江 南部的部分地區。 秦 以其地為 閩中郡 。其首領 無諸 相傳是 越王 勾踐 的後裔, 漢 初受封為 閩越王 。治 東冶 (今 福州 )。後分為 繇 和 東越 兩部。因以“閩越”指 福建 北部和 浙江 南部一帶。《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移師東指, 閩越 相誅。” 劉良 註:“ 閩越 ,南夷國名也。相誅,謂自相誅殺而降也。” 唐 韓愈 《歐陽生哀辭》:“ 歐陽詹 世居 閩越 ,自 詹 已上,皆為 閩越 官,至州佐、縣令者,累累有焉。” 清 朱琦 《感事》詩:“飛帆擾 閩越 ,百口騰謗毀。”

(2). 閩越 、 南越 的並稱。《文選·揚雄<長楊賦>》:“ 羌 戎 睚眥, 閩 越 相亂。” 李善 注引《漢書》:“ 武帝 建元 四年, 尉他 孫 胡 為 南城王 , 閩城王 郢 興兵擊 南越 邊邑。”

相依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為命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豺狼

(1) 豺和狼

(2) 比喻貪婪殘忍的人

上帝

(1)

(2) 天帝。古時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神

上帝以寡人有薄德於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傳》

(3) 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認為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擁有至上權力,英明,仁慈,使人們崇拜並向他祈禱

上帝保佑

歷數

一件一件地列舉

歷數敵人的罪行

嬰心

猶關心;掛心。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二子嘗得富貴於其身,終不以人爵嬰心。”《魏書·高祖紀》:“悠然玄邁,不以世務嬰心。” 唐 錢起 《春暮過石龜谷題溫處士林園》詩:“丘園自得性,婚嫁不嬰心。”一本作“關心”。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顧治科學之桀士,則不以是嬰心也。”

安劉

指 漢 初 商山 四皓輔助太子,安定 劉 氏江山之事。 唐 白居易 《題四皓廟》詩:“臥逃 秦 亂起安 劉 ,舒捲如雲得自由。” 唐 杜牧 《題商山四皓廟》詩:“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 劉 是滅 劉 。” 清 袁綬 《詠史》:“四皓安 劉 非助 呂 , 戚姬 空自淚縱橫。”詳“ 四皓 ”。

諸葛

——複姓

多違

(1).多違背,多背謬。《左傳·襄公八年》:“謀之多族,民之多違,事滋無成。”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接皇 漢 之末緒,值王塗之多違。” 劉盼遂 等註:“違:背謬,不正。” 唐 李商隱 《春雨》詩:“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2).謂久別。 唐 王勃 《送盧主簿》詩:“開襟方未已,分袂忽多違。”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芳草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鯨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王逸 註:“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 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

悽怨

猶哀怨。 南朝 宋 鮑照 《采菱歌》之三:“暌闊逢喧新,悽怨值妍華,秋心不可盪,春思亂如麻。”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夫妻事既可傷,文亦悽怨。” 宋 賀鑄 《羅敷歌》詞:“東亭南館逢迎地,幾醉紅裙,悽怨臨分,四疊《陽關》忍淚聞!”

哀怨。 唐 李紳 《悲善才》詩:“ 南譙 寂寞三春晚,有客彈弦獨悽怨。” 宋 吳坰 《五總志》:“鄰舟一男子,遇月色明朗,即倚檣而歌,聲極悽怨。” 清 龔自珍 《水龍吟·題家繡山<停琴聽簫圖>》詞:“兩下衷情低按,者沉吟償他悽怨。”

猶哀怨。 唐 沉亞之 《湘中怨解》:“有彈弦鼓吹者,皆神仙娥眉,被服煙霓,裙袖皆廣長,其中一人起舞,含嚬悽怨。”

夕暉

日暮前餘輝映照;夕陽的光輝。 唐 韋應物 《送別河南李功曹》詩:“雲霞未改色,山川猶夕暉。” 前蜀 韋莊 《婺州和陸諫議將赴闕懷陽羨山居》詩:“故國饒芳草,他山掛夕暉。” 宋 秦觀 《晚出左掖》詩:“金爵觚稜轉夕暉,翩翩宮葉墮秋衣。” 陳毅 《淮河晚眺》詩:“柳岸沙明對夕暉,長天 淮 水鶩爭飛。”

詩詞推薦

  • 橘·其二

    乾隆清代〕離離不讓洞庭南,玉液瓊漿珠顆含。未免一籌輸土物,春前進到九頭柑。
  • 蘊奇齋

    乾隆清代〕峰層復嶺重,嵐秀護階濃。鎖徑多詭石,羃檐著古松。起思無定趣,引睇鮮常容。恰似青雲士,諸奇蘊一胸。
  • 過漢故城

    王績唐代〕大漢昔未定,強秦猶擅場。中原逐鹿罷,高祖郁龍驤。經始謀帝坐,茲焉壯未央。規模窮棟宇,表里浚城隍。群後
  • 鼎湖

    張因宋代〕有唐天子天寶初,禮官學士披圖書。推本黃帝九雲車,曾跨火龍升天衢。世傳虢略留鼎湖,世傳橋山晏神輿。真人
  • 黎州安撫趙輓詩

    魏了翁宋代〕不為軟語混光塵,獨把剛腸敵世紛。讀史功夫頭沒膝,疾時風論齒穿齦。慈烏反哺終違志,斷雁辭行不作群。猶有
    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原文_厓山感興四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念奴嬌(武夷詠梅)

    劉清夫宋代〕亂山深處,見寒梅一朵,皎然如雪。的皪妍姿羞半吐,斜映小窗幽絕。玉染香腮,酥凝冷艷、容態天然別。故人雖
  • 商人怨

    葉蘭元代〕少年方才二十五,筋骨剛強健如虎。關山萬里長夜行,風雨何曾怕辛苦。南州作賈北州商,歸來囊篋懷所將。如今
  • 比睿山紀游

    巨贊〔清代〕蒼萃睿山道,和風發籟音。猿群近遠客,旭日耀虔心。古剎游觀勝,同行耳目新。會當倩畫筆,助我髮長吟。
  • 送周介之學士通判定州

    梅堯臣宋代〕相公秉文武,視卒如嬰兒。今往佐其軍,豈不重撫綏。我有愚者慮,贈君臨路岐。相公居并州,拓土曾不疑。羌戎
  • 駕部鄭郎中三十八丈尹貳東周榮加金紫谷以末派…因賀送

    鄭谷唐代〕香浮玉陛曉辭天,袍拂蒲茸稱少年。郎署轉曹雖久次,京河亞尹是優賢。縱游雲水無公事,貴買琴書有俸錢。今日
  • 六月雨

    方回宋代〕六月今年雨,千山每日雲。稻登全可望,樹密最宜聞。預免憂飢色,先收破暑勛。稍容驕蛤黽,且為屏蠅蚊。
    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原文_厓山感興四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瑞岩仰老見和復酬前韻七首

    曹勛宋代〕當年卜近虎溪侶,領略閒心笑相許。豈圖雲水各一方,回首向來苦懷古。
    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原文_厓山感興四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日知閣口號

    乾隆清代〕日知試問欲何知,儒士帝王應異施。多識或非吾所急,吾惟知過日廑之。
  • 次韻答子由

    蘇軾宋代〕平生弱羽寄衝風,此去歸飛識所從。好語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山僧有味寧知子,瀧吏無言只笑儂。尚有
    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原文_厓山感興四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滕達道輓詞

    秦觀宋代〕江南江北奉周旋,合散如雲二十年。春邵勝游花散馬,夜山清話雨連天。共驚萬里長城壞,獨把千金寶劍懸。平日
    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原文_厓山感興四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鄉人尹鑒登第歸

    劉沆宋代〕少年相款老相逢,鄉舉雖同遇不同。我已位塵三事後,君方名列五科中。榮登莫計名高下,宦達須由善始終。若到
    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原文_厓山感興四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讀曾景建四詩

    羅椅宋代〕騷客詩翁死有靈,君行亦足慰飄零。甫雲來共長沙醉,原謂何如澤畔醒。一瓣誰堪續香供,四詩今擬當埋名。黃花
    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原文_厓山感興四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
  • 敘別

    唐彥謙唐代〕譙樓夜促蓮花漏,樹陰搖月蛟螭走。蟠拏對月吸深杯,月府清虛玉兔吼。翠盤擘脯胭脂香,碧碗敲冰分蔗漿。十載
  • 送虞丞相撫蜀

    宋孝宗宋代〕一德如公豈合閒,聊分西面欲憂寬。不辭論道虛台席,暫假宣威築將壇。風教已興三蜀靜,干戈載戢萬方安。歸來
  • 黎伯英解元贈予一大缶封泥如法初謂酒也至乃

    鄭剛中宋代〕有客渡西山,泉源出山足。初勺愛其甘,既享不能獨。汲取得陶罌,置滿彭亨腹。攜持若抱瓮,前致且勤祝。是為
厓山感興四首·其三原文_厓山感興四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