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原文
塞宇雲生欲變寒,征裘逐日換歸鞍。
築場納稼逢迎好,農務民艱取次看。
過嶺東西兩流水,映溪上下一停巒。
山田頗有豐年慶,祗恐茅檐尚怨嘆。
詩詞問答
問: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四
參考注釋
征裘
遠行人所穿的皮衣。 元 范梈 《贈李山人》詩:“昔向 貴溪 尋講鼓,又從 薊郡 攬征裘。”
逐日
(1) 一天天;每天
病情逐日好轉
(2) 追趕太陽
夸父逐日
歸鞍
猶歸騎。回家所乘的馬。 唐 張說 《東都酺宴》詩之三:“ 洛 橋將舉燭,醉舞拂歸鞍。” 宋 歐陽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詩:“午漏聲初轉,歸鞍路偶同。” 宋 姜夔 《一萼紅》詞:“待得歸鞍到時,只怕春深。”
築場
築造場地。《詩·豳·七月》:“九月築場圃。” 鄭玄 箋:“築堅以為場。”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詩之一:“築場看斂積,一學 楚 人為。”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 汴 泗 交流郡城角,築場千步平如削。”
逢迎
(1) 違心趨奉迎合
逢迎拍馬
(2) 迎接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農務
指農事。
例句:晉 陶潛 《移居》詩之二:“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一:“農務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清 林則徐 《札蘇藩司繼續勸捐疏浚白茆河道工費》:“乘此春融天霽,農務未興之時,妥速早為興工。”
民艱
民眾的艱難困苦。 明 唐順之 《鳳陽等處災傷疏》:“伏乞勅下戶部,俯念民艱。”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皇帝軫念民艱,正供之額,概從儉薄。”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先秦 學者,生當亂世,目擊民艱,其立論大率以救世厲俗為主。”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隨便,任意。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適江左》詩:“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棄捨,等閒拋掉。”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 ,七貴三公取次看。”
(2).草草,倉促。《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何不揭氈看驗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陸游 《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3).次序。 北齊 斛律羨 《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4).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詩:“妙舞娑盤歇,華鐘取次催。”
(5).尷尬,進退兩難。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流水
(1) 流動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銷售額
流水收入
(3) 立即;趕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說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一停
(1).停一下,停一停。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駕詣景靈宮儀仗》:“一停一舉皆如節,直自圜丘至九關。”
(2).猶言一部分。 元 張可久 《小梁州·春日次陳在山韻》曲:“海棠開後一停春,過了三分。”《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少説,這裡頭也有一停兒沒爹娘的女孩兒,只好都當姑子去罷!”
山田
(1).山中狩獵。《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賈公彥 疏:“若田在山,則山虞芟萊草木於可陳之處。”
(2).指下等田。對高田(上等田)、間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國軌》:“山田以君寄幣振其不贍,未淫失也。”
(3).山間的田地。《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免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鮮有能至矣。又有少許山田,引灌之蹤尚存。” 清 顧炎武 《江上》詩:“歲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長。”
豐年
豐碩的年景;豐收之年
瑞雪兆豐年
茅檐
茅,指蓋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怨嘆
怨恨嘆息;悲嘆。《後漢書·循吏傳·王景》:“後 汴渠 東侵,日月彌廣,而水門故處,皆在 河中 , 兗豫 百姓怨嘆,以為縣官恆興佗役,不先民急。” 唐 唐彥謙 《和陶淵明<貧士>詩》之三:“松風四山來,清宵響瑤琴,聽之不能寐,中有怨嘆音。” 宋 司馬光 《陳三德上殿札子》:“然自踐祚以來,垂四十年,夙夜孜孜,以求至治,而朝廷紀綱,猶有虧缺,問里窮民,猶有怨嘆。” 瞿秋白 《餓鄉紀程》八:“淡雲和積雪,像是密密訴說衷腸,怨嘆生活的枯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