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原文
古桐三尺剡以絲,黃金丁星間作暉。
聲絲音暉主輔毗,龍齦鳳額相差池。
漆古斷作鱗之而,春風駘蕩花融怡,秋霄明瑟月皎兮。
壺嶠出海高巍巍,流泉若咽若賓士。
樅金戛玉明堂儀,空山無人胎仙飛。
風車雨馬雲霞衣,蟬哀雁肅幽蘭猗。
天地事物神人祗,萬狀惚恍皆可為。
情忻情戚俄而移,惟君妙指所命之。
此一大士號聞思,清淨不涉離與微。
詩詞問答
問:古琴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古琴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
參考注釋
三尺
(1)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2) 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黃金
(1)
(2) 銅
黃金折。——《戰國策·齊策四》
太傅齎黃金。
(3) 金
天作黃金色。——《廣東軍務記》
(4) 金黃色
黃金絡馬頭。——《樂府詩集·陌上桑》
(5) 見“金”
丁星
對著星光。 唐 溫庭筠 《春江花月夜》詩:“珠翠丁星復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
間作
在作物的行間進行播種另外的作物
龍齦
於琴尾端,用以承弦者。 宋 陳暘 《樂書·琴制》:“龍脣者,聲所由出也;龍齦者,吟所由生也。”
鳳額
器物端部飾有鳳形的裝飾物。 宋 柳永 《西江月》詞:“鳳額繡簾高捲,獸鐶朱戶頻搖。”
相差
彼此差別
我與他長的相差不多
之而
鬚毛。《周禮·考工記·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戴震 補註:“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屬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下》:“而,頰毛也;之,猶與也。作其鱗之而,謂起其鱗與頰毛也……然則之為語詞,非實義所在矣。”與 戴 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用以形容鬚毛狀的東西或指雕刻的鳥、獸、龍等的鬚毛耆鬣。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荊公押而字》:“ 荊公 乃又作‘而’字二詩:‘采鯨抗波濤,風作鱗之而。’蓋用《周禮·考工記》。”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惲敬 《吳城萬壽宮碑銘》:“之而為禽,鄂不為華,鑿堅彫疏,旌旄委蛇。”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駘蕩
(1) 放蕩
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莊子·天下》
(2) 使人舒暢的(多用來形容春天的景物)
安翔駘蕩,以容闡緩。——馬融《長笛賦》
春風駘蕩
融怡
(1).融洽;和樂。 唐 杜牧 《杜秋娘詩》:“低鬟認新寵,窈裊復融怡。”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六日》:“巧製新粧,競夸華麗,春情盪颺,酒興融怡,雅會幽歡,寸陰可惜,景色浩鬧,不覺更闌。”
(2).暖和。 宋 歐陽修 《春帖子詞·皇后閣之三》:“風色結寒猶料峭,天光煦物已融怡。”
明瑟
瑩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水木明瑟。” 清 張岱 《陶庵夢憶·日月湖》:“ 月湖 一泓汪洋,明瑟可愛。” 謝覺哉 《不惑集·唱的喜歡,聽的奮起》:“三月十四日訪問教養院所在地-- 新繁縣 大藏寺 :水木明瑟,風景清幽。”
月皎
月色皎潔。語本《詩·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唐 沉佺期 《七夕》詩:“月皎宜穿線,風輕得曝衣。” 前蜀 韋莊 《撫盈歌》:“愁瞳兮月皎,笑頰兮花嬌。”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琴辨》:“露下彈琴而聲不乏,蓋陽材也。若鐘鳴雞唱,霜清月皎,以陽琴鼓之,聲更清徹,陰材則不然。”
壺嶠
傳說中仙山 方壺 、 員嶠 的並稱。 清 趙翼 《題吳並山中翰青崖放鹿圖》詩:“從此相隨戲 壺 嶠 ,君騎白鹿我青牛。”
出海
(1) 船隻離開停泊地點駛往海上
出海捕鯨
(2) 到海上活動、工作
當他們出海三天之後,天氣轉晴了
高巍
高大貌。 應修人 《晚上》:“他眼睛停留在對面高巍的屋角。”
流泉
(1).流動的泉水。《詩·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 庭堅 被酒豪甚,竟脫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纓》之章。” 碧野 《雪路雲程》:“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匯成的。”
(2).古代錢幣名。泛指錢幣。《隋書·刑法志》:“公平難遇其人,流泉易啟其齒。”
賓士
車馬等快速地跑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茅盾《白楊禮讚》
戛玉
亦作“戞玉”。敲擊玉片。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唐 崔致遠 《石峰》詩:“點蘇寒影粧新雪,戞玉清音噴細泉。” 宋 羅燁 《醉翁談錄·王魁負心桂英死報》:“ 謝 氏筵中聞雅唱,何人戞玉在簾幃?”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景》:“月夕花朝,鬢影流香,歌聲戛玉。”
明堂
(1) 〈方〉∶打曬糧食的場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樂府詩集·木蘭詩》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古剎雲光杳,空山劍氣深。”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無人
(1).沒有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 士會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吾謀未及用,勿謂 秦 無人。”
(2).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屏左右,宮中虛無人。”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胎仙
(1).鶴的別稱。古代鶴有仙禽之稱,又相傳胎生,故名。 元 張養浩 《寨兒令·夏》曲:“見胎仙,飛下九重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一·鶴》﹝釋名﹞引 八公 《相鶴經》:“鶴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驥,千六百年乃胎產,則胎仙之稱以此。世謂鶴不卵生者誤矣。”
(2).道教神名。《黃庭內景經·上清章》:“琴心三疊儛 胎仙 。” 務成子 註:“ 胎仙 即 胎靈大神 ,亦曰 胎真 ,居明堂中。”
風車雨馬
指神靈的車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唐 李商隱 《燕台詩·冬》之四:“風車雨馬不持去,蠟燭啼紅怨天曙。”亦作“ 風車雲馬 ”。 明 陳子龍 《與客登任城太白酒樓歌》:“古來歷落吾輩人,風車雲馬知何極?”參見“ 風馬雲車 ”。
霞衣
(1).以雲霞為衣。 南朝 梁 沉約 《和劉中書仙詩》之二:“殊庭不可及,風熛多異色;霞衣不待縫,雲錦不須織。”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應劉秘書》詩:“霞衣已具帶,仙冠不持簪。”後用以指仙道所穿的衣服。 唐 張籍 《送宮人入道》詩:“名初出宮籍,身未稱霞衣。” 明 屠隆 《綵毫記·祖餞都門》:“念卑人已服霞衣,我荊妻亦頂星冠。” 清 葉申薌 《本事詞》:“門啟,有人引入堂宇,見二仙子,璚冠霞衣。”
(2).喻輕柔艷麗的衣服。 唐 李嶠 《舞》詩:“霞衣席上轉,花袖雪前明。” 宋 柳永 《荔枝香》詞:“金縷霞衣輕褪,似覺春遊倦。”《詩刊》1977年第10期:“你是 北京 飛來的孔雀,開屏起舞在歡騰的草原。綠色的風,拂你霞衣,吉祥的云為你撐傘。”
(3).指雲霧、煙霞。雲能遮,霧能障,故稱。 唐中宗 《石淙》詩:“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峯雲岫百重生。” 唐 孟郊 《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後奉寄》詩:“曉渡明鏡中,霞衣相飄颻。” 前蜀 牛希濟 《臨江仙》詞之二:“石壁霞衣猶半掛,松風長似鳴琴。”
(4).指輕柔美麗的外表。 南唐 陳陶 《竹》詩之五:“迸玉閒抽上釣磯,翠苗番次脫霞衣。”此指筍籜。 金 元好問 《梨花海棠》詩之二:“窈窕春風前,霞衣欲輕舉。”此指花瓣。
幽蘭
(1).蘭花。《楚辭·離騷》:“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前蜀 韋莊 《上春詞》:“幽蘭報暖紫芽折,夭花愁艷蝶飛迴。” 陳毅 《冬夜雜詠·幽蘭》:“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
(2).古琴曲名。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臣援琴而鼓之,為《幽蘭》、《白雪》之曲。”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曹風》以 * 比色, 楚 謡以《幽蘭》儷曲。” 唐 白居易 《聽幽蘭》詩:“琴中古曲是《幽蘭》,為我慇懃更弄看。”
地事
(1).古代從事農牧業、掌管山澤園圃的官員。《周禮·地官·載師》:“掌任土之灋,以物地事,授地職,而待其政令。” 孫詒讓 正義:“案‘地事’與《小司徒》‘以任地事’、《土均》‘以均地事’義並同。《〈小司徒〉注》云:‘地事謂農牧衡虞也。’《〈土均〉注》云:‘地事,農圃之職。’”一說,謂土質。見 林尹 《周禮今注今譯》。
(2).大地的性質。《國語·楚語下》:“天事武,地事文,民事忠信。” 韋昭 註:“乾稱剛健,故武;地質柔順,故文。”
(3).謂祭祀大地之神。《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奇偉倜儻譎詭,天祭地事。” 李善 註:“言眾瑞所以鹹臻者,由能祭天事地。”
神人
(1) 神仙;道教指得道的人
(2) 才貌出眾世上罕見的人
同捨生…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萬狀
各種狀態,形容程度極深
驚恐萬狀
惚恍
亦作“ 惚怳 ”。1.混沌不分;隱約不清。《文選·潘岳<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李善 註:“寥廓、惚恍,未分之貌也。” 唐 楊炯 《李舍人山亭詩序》:“寥廓兮惚恍,似蓬嶺之難行;深邃兮眇然,若 桃源 之失路。” 明 宋濂 《贛州聖濟廟靈跡碑》:“休咎有徵神所持,委以惚恍邈難知。”
(2).迷迷糊糊。多指神志方面。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夫風經府藏,使人惚怳。” 唐 張說 《東山記》:“雲木虛吟,惚恍疑夢。” 清 李漁 《憐香伴·狂喜》:“都只為競風流只恐人強,因此上心神惚恍,幻出這傾城模樣。” 清 惲敬 《雞鳴說》:“蓋心之警者,其情事之惚恍如此。”
(3).游移不定。 晉 木華 《海賦》:“廓如靈變,惚怳幽暮。” 明 宋濂 《龍門子凝道記中·秋風樞》:“予欲下詣清泠之淵,以明月為館,以文貝為堂, 天吳 九首,變幻惚恍,又不得而往也。”
俄而
不久;頃刻。也作“俄爾”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妙指
猶妙旨。 漢 張衡 《歸田賦》:“彈五弦之妙指,詠 周 孔 之圖書。”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不是妙音生妙指,只緣流水似流泉。”參見“ 妙旨 ”。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清淨
(1) 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回磧星低雁,孤城月伴僧李洞《蕃寇侵逼南歸道中》
- 制敵豈應無法正,為謀不合有譙周陳造《過伏龍祠》
- 蹇驢不敢出,強作喔計酸
- 悵望草堂無一語王采《蝶戀花》
- 不應天遽衰吾族,會見時當發汝身吳芾《送諸鄉人赴試南宮》
- 悵望天涯、何處有歸舟陳三聘《南柯子/南歌子》
- 每蒙天一笑,復似物皆春
- 占斷春光,水邊橫枝袁甫《題梅四首》
- 山童熟睡呼不應,櫪馬齕芻風雨來趙文《兩峰睡覺》
- 溪山無入望,覊旅孰為娛趙蕃《舟中病思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