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痕都斯坦玉飲器原文
西崑玉工巧無比,水磨磨玉薄如紙。
制為飲器佐閜碗,形異梓人載周禮。
半匡艾荷葉翻上,一朵薝蔔花承底。
又如老蚌擘方諸,映月分明欲生水。
撫不知痕視知痕,何以措思何運指。
奇技直擬下增椎,徐觀又復弗忍耳。
詩詞問答
問:題痕都斯坦玉飲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痕都斯坦玉飲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八
2. 去聲
參考注釋
昆玉
(1). 崑崙山 的美玉。多用以比喻意趣高潔、文章精美和人才傑出等。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 璡 則志烈秋霜,心貞 崑 玉,亭亭高竦,不雜風塵。”《文選·陸倕<新刻漏銘>》:“ 陵機 之賦,虛握靈珠; 孫綽 之銘,空擅 崑 玉。” 李周翰 註:“靈珠、 崑 玉,喻文章之美也。” 唐 陳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詩:“ 崑 玉已成廊廟器,澗松猶是薜蘿身。”
(2).對別人兄弟的美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繼》:“﹝ 繼 ﹞與 皇甫冉 有髫年之故,契逾崑玉。” 清 潘永因 《宋稗類鈔·博識》:“ 陸士衡 兄弟產於 崑山 ,後人因稱兄弟為崑玉,言其如 崑山 之玉也。”
稱人兄弟的敬詞。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因將軍賢昆玉無尺寸地,暫供 荊州 以為養軍之資。”《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快不要行禮。賢昆玉多是江湖上義士好漢,下官未任之時,聞名久矣。”《再生緣》第五七回:“王親,你又並無昆玉,想到了高年父母,就該應保重身體了。”
工巧
細緻、精巧(多用於指工藝品或詩文、書畫)
文不與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稱工巧。——《論衡·自紀》
工巧易為材。——《韓詩外傳》
無比
沒有能夠相比的
可憐體無比。——《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無比的優越性
磨磨
即饃饃。麵食的一種。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畢羅》:“今北人所謂磨磨,乃麵為之者,南人罕能修治。”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飲食·餅》:“ 唐 小説:宰相有櫻桃饆饠。北人呼為波波,南人謂之磨磨。”
(1).猶圈圈。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一出:“蠢金剛不管山門扇,被潑煙花誤闖入珠宮殿,將戒袈裟鉤掛在閒釵釧,百尺竿頭難轉一個磨磨,跌破了本來之面。”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三章:“母親走到 郭祥 身邊,從上到下打量著他,圍著他轉了兩三個磨磨兒,又扳過他的臉湊近看看。”《當代》1981年第2期:“ 盧天章 這可慌了手腳,不知該做點什麼好,在屋裡直打磨磨。”
(2).猶轉動。 克非 《春潮急》三七:“ 李克 說:‘對!不能批判他,要批判就批判我們自己。誰叫我們開始的時候不多磨磨腦筋呢!’”《當代》1981年第2期:“回到家,社員們風言風語,還在我心裡磨磨。”
飲器
(1).飲酒的器皿。《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一升。”《戰國策·趙策一》:“及 晉 三分 知氏 , 趙襄子 最怨 知伯 ,而將其頭以為飲器。”一說,溲器。《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一升。”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恨不得把那老獪的頭顱切來做我飲器!”
(2).泛指盛飲料的器皿。 田漢 《咖啡店之一夜》:“精緻的小咖啡店,正面有置飲器等的櫥子,中嵌大鏡。”
梓人
(1).古代木工的一種。專造樂器懸架、飲器和箭靶等。《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筍虡。” 鄭玄 註:“樂器所縣,橫曰筍,植曰虡。”《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侯……而鵠居一焉。”《儀禮·大射禮》:“工人士與梓人,升自北階兩楹之間。” 鄭玄 註:“工人士、梓人皆司空之屬,能正方圜者。”
(2).泛指木工、建築工匠。《舊唐書·李訓鄭注等傳論》:“如梓人共柯而殊工,良奕同枰而獨勝,蓋在得其術,則事無後艱。”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錘鍛》:“梓人轉索通眼、引釘合木者,用蛇頭鑽。” 唐 柳宗元 《梓人傳》:“ 裴封叔 之第在 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門,願傭隟宇而處焉……問其能,曰:‘吾善度材,視棟宇之制,高深、圓方、短長之宜,吾指使而羣工役焉。捨我,眾莫能就一宇。’”
(3).指印刷業的刻版工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蓋當代板本盛行,刻者工直重鉅,必精加讐校,始付梓人。” 清 馮桂芬 《<思適齋文集>序》:“輯録得二十卷,將授梓人,問序於余。”
周禮
亦稱《周官》或《周官經》,儒家經典之一。蒐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減排比而成的彙編
《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引語見《周禮·秋官·小官寇》,原文是“小司寇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清· 劉開《問說》
薝蔔
梵語Campaka音譯。又譯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義譯為鬱金花。 唐 盧綸 《送靜居法師》詩:“薝蔔名花飄不斷,醍醐法味灑何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卮子》﹝集解﹞引 蘇頌 曰:“今南方及 西蜀 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説即西域薝蔔也。夏秋結實如訶子狀,生青熟黃,中仁深紅,南人競種以售利。” 清 趙翼 《哈密瓜》詩:“君不見薝蔔分根自 大實 ,茉莉購種從 波斯 。”
老蚌
對有賢子者的譽稱。《南史·王珍國傳》:“﹝ 王珍國 ﹞還為大司馬中兵參軍。 武帝 雅相知賞,謂其父 廣之 曰:‘ 珍國 應堪大用,卿可謂老蚌也。’”《南齊書·王廣之傳》作“老蜯”。參見“ 老蚌生珠 ”。
方諸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覽冥訓》:“夫陽燧取火於日,方諸取露於月。” 唐 陸龜蒙 《自遣》詩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淚,秪待方諸寄兩行。” 明 李東陽 《又和王世賞韻》:“天臨華蓋春星近,月照方諸夜水清。” 清 龔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諸取月中水洗眼,著純墨衣,則人反見蜮,可趨入蜮羣。”
(2).傳說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協昌期一》:“ 方諸 正四方,故謂之 方諸 ,一面長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協昌期一》:“ 方諸 東西面又各有 小方諸 ,去 大方諸 三千里, 小方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別有青君宮室,又特多中仙人及靈鳥靈獸輩。” 南朝 梁武帝 《上雲樂·方諸曲》:“ 方諸 上,上雲人。業守仁,摐金集 瑤池 ,步光禮玉晨。霞蓋容長肅,清虛伍列真。”《雲笈七籤》卷七八:“縱賞三清,遨遊五嶽,往來 圓嶠 ,出入 方諸 。” 清 繆艮 《沉秀英傳》:“ 秀英 香消玉損,已返 方諸 。”
月分
亦作“ 月份 ”。1.猶月限。指規定的時限。《宋史·兵志五》:“五路義勇……其人數少處,只作一番,兩番,不須滿所教月分;其年已上番者,止教半月。”
(2).指懷孕足月、將要分娩的期限。《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趕到該著月分兒了,大家都在那裡掐著指頭算著,盼他養,白説他可再也不養了。大是過了不差甚么有一個多月呢!”
(3).指某一個月。 清 王有光 《吳下諺聯·有利無利看三個十二》:“正月十二、二月十二、三月十二,此三日天晴,則年穀順成而有利,天雨反是。顧世多混傳自去年十二月十二,至本年二月之十二為三個,非本旨也。乃粘帶月分之悞。” 蔣子龍 《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九月份,上級發下來一個檔案,工廠可以從利潤里按比例提取獎金。”
(4).指一個月的時間。《天雨花》第二三回:“嫂嫂卻似坐喜一般,目今有幾個月份了?”
(5).指按月所支的份額。《紅樓夢》第七八回:“我悄悄的把他丫頭的月錢止住,我的月分銀子裡批出二兩銀子來給他,不過使他自己知道,越發小心效好之意。”
生水
(1) 未經煮沸的水
不要喝生水
(2) 方言中也指生鐵 見 〔生鐵〕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措思
猶構思。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著述》:“ 堅 承乏,已曾七度修書,有憑準皆似不難;唯《六典》,歷年措思,未知所從。” 清 戴名世 《<野香詩集>序》:“制義之為道,無所用書,然非盡讀天下之書,無所由措思也。”
運指
謂執筆寫字時運動手指。《宣和書譜·索靖》:“而其自許亦甚高,甞謂……可以命 杜度 運指, 張芝 回腕。”
奇技
特殊的技能;新奇的技藝
又復
又,再
又復沿河施放雙響。——《廣東軍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