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道士求賦雪巢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關西道士求賦雪巢原文

一間素壁倚秋風,卻擬巢林雪半空。

鍊得身形清似鶴,望來劍氣白於虹。

洞簫窅窕留雲住,牖戶綢繆許月通。

更識船如天上坐,孤飛只合剡溪中。

詩詞問答

問:關西道士求賦雪巢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關西道士求賦雪巢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關西道士求賦雪巢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吳當的名句有哪些?答:吳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一間

表數量。用於橋樑、房屋。《六韜·軍用》:“渡溝壍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 唐 韓愈 《題楚昭王廟》:“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 昭王 。”《朱子語類》卷八:“先去修治,得一間半房。”

謂相距極近。間,間隙。《孟子·盡心下》:“ * 之父,人亦殺其父; * 之兄,人亦殺其兄;然則非 * 之也,一間耳。” 趙岐 註:“一間者,我往彼來,間一人耳。與 * 其親何異哉?”《二程遺書》卷十二:“若孔乃在其中焉,此未達一間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嘻!續《西廂》者之才,去作《西廂》者,止爭一間。” 梁啓超 《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以古代 希臘 羅馬 之制,為民主政之極則,而於法治之真精神,尚一間未達也。”

素壁

白色的牆壁、山壁、石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澧水》:“﹝ 嵩梁山 ﹞高峯孤竦,素壁千尋,望之苕亭,有似香爐。”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狀》:“素壁丹墀,實隆家貴。” 唐 盧綸 《蕭常侍癭柏亭歌》:“攢甍鬭栱無斤跡,根癭聯懸同素壁。”《宣和畫譜·郭熙》:“至攄發胸臆,則於高堂素壁,放手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巖岫巉絶,峰巒秀起。” 明 文徵明 《題畫》詩:“就中妙解誰應識,萬里雲煙開素壁。”

秋風

秋天的風

半空

(1) 空中

懸在半空

從半空中跳下

(2) ∶癟;不充實

半空著肚子

(3) (半空兒) 〈方〉∶指較小的不飽滿的花生

身形

身體的形態

優美的身形

劍氣

指劍的光芒。常以喻人的才華和才氣。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劍氣凌雲,而屈跡於萬夫之下。”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 宋 華岳 《呈番禺趙及甫》詩:“筆鋒帶怒搖山嶽,劍氣啣冤射鬥牛。” 太平天囯 石達開 《白龍洞題壁》詩:“劍氣沖星斗,文光射日虹。”

洞簫

簫,因不用蠟蜜封底而得名

窅窕

亦作“ 窅窱 ”。1.幽深貌;陰暗貌。 宋 秦觀 《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賦得深字》:“參差水石瘦,窅窕房櫳深。”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庾園》:“復道何逶迆,重門殊窅窱。”

(2).宛轉曲折貌。 唐 韓愈 《岐山下》詩:“昔 周 有盛德,此鳥鳴高岡;和聲隨祥風,窅窕相飄揚。” 林紓 《登泰山記》:“律以皴法,類 黃鶴山樵 ( 王蒙 ),細文麻起,迴復窅窱。”

(3).猶窈窕。指美女。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解佩去朝市》:“觀鬭獸於虎圈,望窅窕於 披香 。”

牖戶

(1).窗與門。《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朱熹 集傳:“牖,巢之通氣處。戶,其出入處也。”《儀禮·有司》:“司宮闔牖戶。”《漢書·食貨志上》:“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 明 張居正 《紫宸宮賀表》:“奄四海以為家,恆念綢繆於牖戶。”

(2).特指窗戶。 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赤藤杖歌》:“空堂晝眠倚牖戶,飛電著壁搜蛟螭。”

(3).借指屋舍。 宋 范仲淹 《泰州張侯祠堂頌》:“比比牖戶,鱗鱗場圃。”

綢繆

(1) 緊密纏縛

綢繆束薪。——《詩·唐風·綢繆》

(2) * ;情意深厚

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吳質《答東阿王書》

綢繆之旨,有同骨肉。——盧湛《贈劉琨一首並書》

上坐

亦作“ 上座 ”。1.受尊敬的席位。《史記·孝武本紀》:“及五年脩封,則祠 泰一 、 五帝 於明堂上坐,令 高皇帝祠 坐對之。”《漢書·高帝紀上》:“ 高祖 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 顏師古 註:“上坐,尊處也。” 唐 韓愈 《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座。”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蛟 小人得志,愈加忘形,竟踞上坐。”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 祁老人 的必定讓客人坐上座, 祁老人 的一會兒一讓茶, 祁老人 的謙恭與繁瑣,都使 富善先生 滿意。”

(2).佛教語。一寺之長,“三綱”之首。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擔任。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 中寺 者, 晉 太元 五年 會稽王 司馬道子 之所立也…… 天監 十五年,上座 僧慈 等,更揆日締架,赫然霞立。” 宋 贊寧 《大宋僧史略·雜任職員》:“古今立此位,皆取其年德乾局者充之。《高僧傳》多雲被勅為某寺上座是也。 道宜 勅為 西明 寺上座,列寺主、維那之上。” 宋 張耒 《明道雜誌》:“士人有 雙漸 者,性滑稽,嘗為縣令,入僧寺中。主僧半酣矣,因前曰:‘長官可同飲三杯否?’ 漸 怒,判云:‘談何容易,邀下官同飲三杯;禮尚往來,請上坐獨吃八棒。’竟笞遣之。”

亦作“ 上座 ”。坐於上位;入席。《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 韓信 )拜禮畢,上座。”《兒女英雄傳》第十回:“你二位老人家請上坐,好受女兒女婿的禮。” 夏丐尊 葉聖陶 《文心》十九:“ 樂華 成為一個被特別優待的客人,這個同學請他上座,那個同學給他斟茶,使他反而不很自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過節,大家敘一敘。請 袁先生 上坐,上坐,上坐。”

只合

只應;本來就應該。 唐 薛能 《游嘉州後溪》詩:“當時 諸葛 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金 元好問 《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二折:“早知哥哥來到,只合遠接。” 茅盾 《虹》十:“這班馴良的受帝國主義豢養慣的奴才只合丟在 黃浦江 里。”

剡溪

水名。 曹娥江 的上游。在 浙江 嵊縣 南。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 。” 明 許時泉 《午日吟》:“我是箇 子猷 乘興到 剡溪 ,你似箇 遠 老忘情過 虎谿 。”參閱《太平寰宇記》卷九六。

詩詞推薦

  • 過灞橋長安道上作

    張方平宋代〕漢牒熟當披舊跡,灞橋今忽過征鞍。前朝宮展煙蕪遠,四望河山古木寒。自古功名應邂逅,大家岐路妄汍瀾。興亡
  • 多景樓

    柴望宋代〕早被垂楊系去舟,五更潮落大江頭。關河北望幾千里,淮海南來第一樓。昔日最多風景處,今人偏動黍離愁。煙沙
  • 滿庭芳

    趙令畤宋代〕玉枕生涼,金缸傳曉,敗葉飛破清秋。雨餘翻浪,渺渺阻行舟。暫系汀洲側畔,風夜起、荻葉添愁。銀屏遠,龍香
  • 酒蛤蜊

    楊萬里宋代〕飲者憐渠有典刑,見渠借箸眼偏青。平生開口不論事,晚歲搜腸求獨醒。
  • 秋夜偶成

    陳著宋代〕小築塵囂外,清標秋氣中。荻花渾妒月,梧葉已嫌風。釣箔驚檐馬,冊燈覓候蟲。困來還倚竹,此意有誰同。
    關西道士求賦雪巢原文_關西道士求賦雪巢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

    林轅元代〕色象*慮育,具足辟支離。大於人我,總名無量阿僧只。男則給孤舍衛,女則普門覺海, * 受根基。若樂蘭那行
  • 題鑒始齋

    乾隆清代〕鑒始顏齋額,興予憶舊長。含飴沭恩渥,舞象課書蘉。望七今同歲,當秋偶自傷。息肩茲尚未,不息曰惟強。
  • 有感

    葛紹體宋代〕過了青梅杏子紅,擔頭和雨賣怱怱。催人節物如流水,流到東頭更向東。
  • 陸游宋代〕窮達得非吾有命,吉凶誰謂汝前知。
    關西道士求賦雪巢原文_關西道士求賦雪巢的賞析_古詩文
  • 太液池泛舟(時二月花朝日也)

    乾隆清代〕春信今年早去年,花朝花事已堪憐。漂桃留得三分色,度柳分來幾縷煙。鳥語向人偏絮聒,天光蘸水越澄鮮。素懷
  • 山中言事

    曹松唐代〕嵐靄潤窗欞,吟詩得冷症。教餐有效藥,多愧獨行僧。雲濕煎茶火,冰封汲井繩。片扉深著掩,經國自無能。
  • 歸來

    李商隱唐代〕舊隱無何別,歸來始更悲。難尋白道士,不見惠禪師。草徑蟲鳴急,沙渠水下遲。卻將波浪眼,清曉對紅梨。
    關西道士求賦雪巢原文_關西道士求賦雪巢的賞析_古詩文
  • 旭川祁宰思家而卒,因述意呈秦川知己

    劉兼唐代〕歲稔民康絕訟論,政成公暇自由身。朝看五馬閒如社,夜擁雙姬暖似春。家計不憂憑冢子,官資無愧是朝臣。豈同
  • 南柯子/南歌子

    蘇十能宋代〕江水粼粼碧,雲山疊疊奇。平生心事一鉤絲。便是壺中日月、更何疑。文叔今方貴,君房素自痴。洛陽塵土涴人衣
  • 林進士數見過又遺一詩輒以奉報

    毛滂宋代〕夫子胡為者,行吟頗自奇。少年應苦學,今日定何之。天地空羸馬,肝腸飽舊詩。江邊餬口掾,風雨共淒淒。
  • 下第獻座主張謂

    閻濟美唐代〕謇諤王臣直,文明雅量全。望爐金自躍,應物鏡何偏。南國幽沉盡,東堂禮樂宣。轉令遊藝士,更惜至公年。芳樹
  • 紅窗聽

    晏殊宋代〕記得香閨臨別語。彼此有、萬重心訴。淡雲輕靄知多少,隔桃源無處。夢覺相思天欲曙。依前是、銀屏畫燭,宵長
    關西道士求賦雪巢原文_關西道士求賦雪巢的賞析_古詩文
  • 釋思聰宋代〕楷杷花發天欲雪,黃雀不飛枝上寒。
    關西道士求賦雪巢原文_關西道士求賦雪巢的賞析_古詩文
  • 迷仙引·才過笄年

    柳永宋代〕才過笄年,初綰雲鬟,便學歌舞。席上尊前,王孫隨分相許。算等閒、酬一笑,便千金慵覷。常只恐、容易蕣華偷
  • 劉仲更於唐書局中種郁李

    梅堯臣宋代〕冷局少風景,買花栽作春。前時櫻桃過,今日雀李新。搦條紅蓓蕾,婀娜含雨勻。舊來薔薇叢,饒借與近鄰。始移
關西道士求賦雪巢原文_關西道士求賦雪巢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