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山堂原文
故臘老欲盡,新春慳未來。
無令隴梅覺,且遣山禽催。
雲間古招提,鐵鳳翔斗魁。
腳踏車夜剝啄,境淨無纖埃。
修篁舞瘦蛟,怒瀑生晴雷。
坐久欲頰風,吹我心霧開。
乃知白蓮社,未下黃金台。
緬思王騎曹,逸韻挽不回。
且同謝康樂,屐齒破蒼苔。
重遊定不惡,林壑富詩材。
詩詞問答
問:接山堂的作者是誰?答:盧襄
問:接山堂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盧襄的名句有哪些?答:盧襄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灰韻
參考注釋
新春
初春,早春。尤指春節過後的一二十天
未來
(1) 將來的光景
美好的未來
(2) 從現在往後的時間
未來的一年
(3) 將來
中國為未來之國。——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無令
(1).沒有律令。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以正治國》:“被道含德,無思無求。無令無法,萬民自化。”
(2).不使。《魏書·高祖紀上》:“一夫制治田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 唐 岑參 《送王伯倫應制授正字歸》詩:“科斗皆成字,無令錯古文。”
山禽
山中之鳥。《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分 襄陽郡 之 鄀葉縣 屬 義陽縣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樹松竹雜木善草於其上,捕山禽雜獸置其中。” 南朝 陳 張正見 《陪衡陽王游耆閣寺》詩:“秋窗被旅葛,夏戶響山禽。” 唐 杜甫 《解悶》詩:“山禽引子哺紅果,溪友得錢留白魚。”
雲間
松江府的別稱。現在上海松江縣一帶。因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華亭)對客自稱“雲間陸士龍”而得名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鐵鳳
古代屋脊上的一種裝飾物。鐵制,形如鳳凰。下有轉樞,可隨風而轉。《文選·張衡<西京賦>》“鳳騫翥於甍標,鹹遡風而欲翔” 三國 吳 薛綜 註:“謂作鐵鳳凰,令張兩翼,舉頭敷尾以函屋上,當棟中央。下有轉樞,常向風如將飛者焉。” 南朝 梁 陸倕 《石闕銘》:“蒼龍玄武之制,銅雀鐵鳳之工。” 唐 杜甫 《大雲寺贊公房》詩之三:“玉繩迴斷絶,鐵鳳森翱翔。” 宋 蘇軾 《送陳睦知潭州》詩:“ 朝元閣 上酒醒時,臥聽風鑾鳴鐵鳳。”
斗魁
(1).指北斗七星之第一至第四星,即樞、璇、璣、權。《史記·天官書》:“在斗魁中,貴人之牢。”
(2).泛指北斗。 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斗魁當北坼,地軸向西偏。” 清 曹寅 《送竹村北試》詩之二:“掌大懸香閣,文光射斗魁。” 清 張君玉 《以鄉兵挫諸北門圍解壯之》詩:“ 越南 本是 南交 宅,還見文明耀斗魁。”
(3).喻指德高望重或才學冠世而為眾人景仰的人。 清 唐孫華 《哭座主玉峰尚書徐公》詩:“千秋製作垂金石,一代宗師識斗魁。”參見“ 斗山 ”。
腳踏車
即腳踏車
剝啄
亦作“剝琢”。1.象聲詞。敲門或下棋聲。 宋 蘇軾 《次韻趙令鑠惠酒》:“門前聽剝啄,烹魚得尺素。” 清 錢謙益 《觀棋絕句》之六:“疎簾清簟 楚 江秋,剝啄叢殘局未收。” 清 阮升基 《修宜興縣舊志》:“是日宿戚 袁氏 家,聞剝琢聲,出視無所見。”
(2).可重迭使用。 唐 韓愈 《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
亦作“剝琢”。1.叩擊,敲打。 唐 高適 《重陽》詩:“豈有白衣來剝啄,亦從烏帽自欹斜。”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見叢樹中,有茅屋數椽,門懸韋箔,繞以笆籬。方將剝啄,而老人已扶笻出。”
(2).謂用喙刮啄。 郭沫若 《山中雜記·菩提樹下》:“雞雛啾啾地在她腳下爭食,互相擠擁,互相踐踏,互相剝啄著。”
纖埃
亦作“纎埃”。微塵。 晉 潘岳 《藉田賦》:“微風生於輕幰,纎埃起於朱輪。” 宋 蘇舜欽 《和彥猷晚宴明月樓》之二:“落晚天邊燕席開,溪山相照絶纖埃。”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三折:“我則見天連著水,可便無半點兒纖埃。” 續範亭 《八一南陽府市場開幕大會》詩:“四山濃緑新雨後,空氣芬芳無纖埃。”
修篁
修竹,長竹。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沖淡》:“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閲音修篁,美曰載歸。” 明 歸子慕 《壬寅正月西村築室成》詩:“北牑移修篁,南圃藝藥草。” 陳毅 《莫乾山紀游詞》:“ 莫乾 好,遍地是修篁。”
白蓮社
(1). 東晉 釋 慧遠 於 廬山 東林寺 ,同 慧永 、 慧持 和 劉遺民 、 雷次宗 等結社精修念佛三昧,誓願往生西方淨土,又掘池植白蓮,稱白蓮社。見 晉 無名氏《蓮社高賢傳》。 宋 陳舜俞 《廬山記·山北》:“ 遠公 ( 慧遠 )與 慧永 ……十八人者,同修浄土之法,因號白蓮社十八賢。” 元 汪元亨 《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之九:“名姓老空山,魂夢杳 長安 ,且入白蓮社,休題玉筍班。” 清 孫枝蔚 《憶昔篇寄示燕谷儀三子》:“只今老復病,想入白蓮社。”
(2). 唐 白居易 仿 慧遠 故事,在 香山 修淨土的場所。 白居易 因以自號 香山居士 。 宋 戴埴 《鼠璞·白蓮社》:“宮觀用蓮社,乃 白居易 致仕,與僧 如滿 在 香山 修浄土,號‘白蓮社’。”
黃金台
古台名。又稱 金台 、 燕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縣 東南 北易水 南。相傳 戰國 燕昭王 築,置千金於台上,延請天下賢士,故名。 南朝 宋 鮑照 《代放歌行》:“豈伊白璧賜,將起 黃金臺 。” 錢振倫 註:“《上谷郡圖經》曰:‘ 黃金臺 , 易水 東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五:“ 燕昭 延 郭隗 ,遂築 黃金臺 。” 清 吳偉業 《夜宿阜昌》詩:“草沒 黃金臺 ,猶憶 昭王 迎。”
緬思
遙想。 唐 杜甫 《畫鶻行》:“緬思雲沙際,自有煙霧質。”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詩:“緬思當盛時,警蹕在虛空。” 明 杜岕 《詠史》:“緬思 戰國 時, 淳于 秉正道。”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十五:“緬思 禹穴 藏,玉簡多贏餘。”
騎曹
指騎曹參軍一類的小官。 唐 顧況 《哭從兄萇》詩:“身終一騎曹,高蓋者為誰。” 金 元好問 《送曹吉甫兼及通甫》詩:“意氣羨君豪,憐君屈騎曹。”參見“ 馬曹 ”。
逸韻
(1).高逸的風韻。《藝文類聚》卷三六引 晉 庾亮 《翟徵君贊》:“稟逸韻於天陶,含沖氣於特秀。” 宋 陸游 《梅花絕句》:“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丁東草》:“在深山裡,崖壑幽靜的泉水邊,或許也更有一番逸韻沁人心脾。”
(2).美妙動聽的樂聲、歌聲。《宋書·樂志四》:“逸韻騰天路,頽響結城阿。” 唐 李百藥 《雜曲歌辭·火鳳辭》:“嬌嚬眉際斂,逸韻口中香。”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瑤台小詠中》:“勒馬英姿颯爽,轉喉逸韻蒼涼。”
(3).高超的詩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麗句與深采並流,偶意共逸韻俱發。” 唐 劉禹錫 《樂天寄憶舊遊因作報白君以答》詩:“酒酣襞牋飛逸韻,至今傳在人人口。” 明 高啟 《三賢堂》詩:“逸韻邁羣流,豈將文墨牽。” 清 曹寅 《遊仙詩》之二十:“羨爾居然聳詩骨,洞天逸韻不嫌多。”
不回
正直,不行邪僻。《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高亨 註:“回,邪僻。此言君子以正道求福。”《後漢書·侯霸傳》:“﹝ 霸 ﹞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新唐書·郗士美傳》:“﹝ 士美 ﹞自拾遺七遷至中書舍人,處事不回,為宰相 元載 所忌。” 明 何景明 《用直篇》:“行高而不回,言危而不遜。”
謝康樂
南朝 宋 謝靈運 ,曾襲封 康樂公 ,故稱。 唐 杜甫 《石櫃閣》詩:“優遊 謝康樂 ,放浪 陶彭澤 。”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雖 謝康樂 擬 鄴 中諸子之詩,亦氣象不類。”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我懷 謝 康樂 ,獨往游名山。”亦省稱“ 謝康 ”。 唐 李林甫 《秋夜望月憶韓席等諸侍》詩:“作賦推 潘岳 ,題詩許 謝康 。”
屐齒
(1).屐底的齒。《晉書·王述傳》:“雞子圓轉不止,便下牀以屐齒踏之,又不得。” 唐 獨孤及 《山中春思》詩:“花落沒屐齒,風動羣不香。” 宋 司馬光 《和范景仁謝寄西遊行記》之二:“緣苔躡蔓知多少,千里歸來屐齒蒼。” 清 趙翼 《哭王述庵侍郎》詩:“ 蒲褐山房 緑樹陰,中有兩人屐齒跡。”
(2).指足跡;遊蹤。 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漫郎宅里,中興碑下,應留屐齒。”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國初 常熟 多畫師。有 黃鼎 者,足跡半天下……故所作多離奇俶詭,為古人屐齒所不到。”
(3).指履聲,腳步聲。 明 王世貞 《曾太學攜酒見訪作》詩:“花宮寂無事,屐齒破高眠。” 清 吳偉業 《九峰草堂歌》:“屐齒俄聞到 茂先 ,一坐傾靡再張飲。”
蒼苔
青色苔蘚。 晉 潘岳 《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壁衣蒼苔,瓦被駁鮮,處悴而榮,在幽彌顯。”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清 孫枝蔚 《醉題田家翁壁上》詩:“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風雨生蒼苔。”
不惡
(1).謂不為惡聲厲色。《易·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程頤 傳:“遠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莊威嚴,使知敬畏。”
(2).不壞;不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凝之 謝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還 謝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釋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廼爾?’” 唐 白居易 《雪後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詩:“紫綬相輝應不惡,白鬚同色復何如?” 魯迅 《野草·死後》:“在手背上觸到草蓆的條紋,覺得這屍衾倒也不惡。”
林壑
樹林和山谷
詩材
(1).詩的素材。 宋 陸游 《冬夜吟》:“造物有意娛詩人,供與詩材次第新。” 清 厲鶚 《<綠杉野屋集>序》:“詩材富,而意以為匠,神以為斤,則大篇短章,均擅其勝。”
(2).詩才。 元 吳萊 《題<永嘉唐氏清節處士卷>》詩:“晴窓撫卷盡達者,禿筆落紙誰詩材。”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接山堂原文_接山堂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