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瀾村·其二原文
引渠亦有水田治,物土耕桑民自知。
昨近經筵詮此義,大都因利在隨宜。
詩詞問答
問:秋瀾村·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秋瀾村·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秋瀾村·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七
參考注釋
水田
有田埂、能種植水稻的田地
物土
(1).土地所產的物品。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先王疆理天下,畫為九壤,物土不同,風俗亦異。”
(2).選擇合適的土地。《儀禮·既夕禮》:“筮宅,冢人物土。” 鄭玄 註:“物,猶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營之。”《文選·潘岳<西征賦>》:“在皇代而物土,故毀之而又復。” 李善 註:“在皇代物其土宜,故前毀之而今又復。”
(3).指土地。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圖而校。” 唐 顧況 《湖州刺史廳壁記》:“其英靈所誕,山澤所通,舟車所會,物土所產,雄於 楚 越 。”
耕桑
種田與養蠶。亦泛指從事農業。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韓愈 《和盧郎中雲夫寄示盤穀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對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
自知
認識自己;自己明了
經筵
漢 唐 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 宋 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節、八月至冬至節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襲此制,而 明 代尤為重視。除皇帝外,太子出閣後,亦有講筵之設。 清 制,經筵講官,為大臣兼銜,於仲秋仲春之日進講。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二:“ 神宗皇帝 御經筵,時方講《周官》。”《元史·吳澄傳》:“ 泰定 元年,初開經筵,首命 澄 與平章政事 張珪 、國子祭酒 鄧文原 為講官。”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經筵面奏》:“我朝經筵日講,非徒辯析經史,為觀美也;謂當旁及時務,以匡不逮。”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舉經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為講官,知經筵事。”
大都
中國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建設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隨宜
(1).猶隨即。《後漢書·質帝紀》:“今遣使者案行,若無家屬及貧無資者,隨宜賜卹,以慰孤魂。”
(2).便宜行事。謂根據情況怎么辦好便怎么辦。《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其民間小事,使長吏臨時隨宜,上不背 * ,下以順百姓之心。”
(3).隨意,不經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 武烈太子 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人,以問童孺,皆知姓名矣。” 王利器 集解:“‘隨宜’,即《歷代名畫記》所言‘隨意’。” 唐 元稹 《開元觀閒居酬吳士矩侍御四十韻》:“几案隨宜設,詩書逐便拈。”
(4).等閒,平平常常。《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園人叉手具分披:‘園主富貴不隨宜,現是東宮皇太子,每日來往自看之。’” 蔣禮鴻 通釋:“這裡應解釋作等閒,‘不隨宜’意即非同小可。”
(5).隨便,馬馬虎虎。 宋 梅堯臣 《送薛氏婦歸絳州》詩:“隨宜具奩箱,不陋復不鄙。” 宋 陳師道 《放歌行》之二:“説與旁人須早計,隨宜梳洗莫傾城。”
(6).到處都適宜,無處不宜。 元 牟巘 《溪邊釣船》詩:“莫出前溪去,隨宜下釣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