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南堂韻送壽首座歸扶桑

作者:無慍 朝代:元代

次南堂韻送壽首座歸扶桑原文

屋頭鐵馬聲丁東,明明歷歷揚真風。

老夫夢熟蓬萊宮,鈞天樂廣盈耳中。

覺來軒知與神遇,逸響遺音競奔注。

夢覺曾無起滅心,帖然一似沾泥絮。

道人推門露未乾,相看一笑非顢頇。

十世古今融當念,大千沙界歸毫端。

愛爾年來手腳老,出沒神機電光掃。

南堂室內早鷹揚,缽袋千鈞已傳了。

翻憶當時侍禪榻,開口便受攔胸踏。

罔象明珠離水泥,軒轅寶鏡開塵匣。

明朝送君鄞水邊,博多遠泛東歸船。

老夫閉門仍打眠,更無心力論單傳。

詩詞問答

問:次南堂韻送壽首座歸扶桑的作者是誰?答:無慍
問:次南堂韻送壽首座歸扶桑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無慍的名句有哪些?答:無慍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二百七十六

參考注釋

屋頭

(1).房屋之上。 唐 杜荀鶴 《懷廬岳書齋》詩:“煮茶窗底水,採藥屋頭山。” 宋 范成大 《楓橋》詩:“朱門白壁枕彎流,桃李無言滿屋頭。”

(2).謂上廁所。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俗命如廁為屋頭,稱 并州 人鹹鑿土為室,廁在所居之上故也。一説, 北齊 文宣帝 怒其 魏郡 丞 崔叔寶 ,以溷汁沃頭,後人或食或避親長,不能正言溷,因影為沃頭焉。”

鐵馬

(1) 披鐵甲的戰馬;鐵騎

鐵馬冰河入夢來。——宋·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金戈鐵馬

(2) 掛在宮殿、廟宇等屋檐下的銅片或鐵片,風吹過時能互相撞擊發出聲音

丁東

(1).象聲詞。 唐 溫庭筠 《織錦詞》:“丁東細漏侵瓊瑟,影轉高梧月初出。”《老殘遊記》第十回:“鈴聲已止,箜篌丁東斷續,與角聲相和,如狂風吹沙,屋瓦欲震。” 郭沫若 《丁東草》:“我思慕著丁東--可是並不是那環佩的丁東,鐵馬的丁東,而是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裡的那種丁東。”

(2).癟塌貌。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嘲齆鼻》:“雖是五官畢具,可憐鼻不通風。印堂底下癟丁東,五味馨香難哄。”

明明

(1) 顯然如此,確實

這話明明是她說的,還用爭?

(2) 清楚,顯然

工業落後的問題,明明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歷歷

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真風

淳樸的風俗。亦指淳樸的風範。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自真風告逝,大偽斯興。”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勸一 柳下惠 ,而千萬人立真風矣。” 唐 鮑溶 《題吳徵君岩居》詩:“ 堯 澤潤天下, 許由 心不知,真風存綿緜,常與達者期。”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陶淵明祠堂記》:“不藉琴以為雅,故無絃亦可;不因酒以為達,故把菊自足。真風所播,直掃 魏 晉 澆習。”

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稱

老夫自有主張,爾等不必多言

蓬萊宮

(1). 唐 宮名。在 陝西省 長安縣 東。原名 大明宮 , 高宗 時改為 蓬萊宮 。 唐 杜甫 《莫相疑行》:“憶獻三賦 蓬萊宮 ,自怪一日聲烜赫。”

(2).指仙人所居之宮。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昭陽殿 里恩愛絶, 蓬萊宮 中日月長。” 明 李夢陽 《上元訪杜鍊師》詩:“馬前兩兩侍玉女,別館多在 蓬萊宮 。”

鈞天樂

見“ 鈞天廣樂 ”。

神遇

謂從精神上去感知事物或事理。語出《莊子·養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陸德明 釋文引 向秀 曰:“暗與理會謂之神遇。”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十:“凡用筆日益習熟,日有所悟,悟之益深,心手日益神妙矣。力在手中而不在手中,必須用力而不得用力,應須在意而不得在意,此可以神遇而不可以言傳也。”

逸響

(1).奔放的樂音。《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動心驚耳,逸響笙匏。” 元 張簡 《初夏偶成》詩:“鳴琴發逸響,嘉樹含清輝。”

(2).指雄渾奔放的詩文。《文選·沉約<宋書謝靈運傳論>》:“綴 平臺 之逸響,采 南皮 之高韻。” 李善 註:“逸響,謂 司馬相如 之文。” 胡樸安 《<中國文學史>序》:“一時作者,深沉鬱於泉淵,逸響振於金石,英華奮發,波瀾浩蕩,筆有餘力,文無竭源。”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在韻言則有 屈原 起於 楚 ,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絶一世。”

遺音

(1).謂留下聲音。 宋 蘇軾 《雷州》詩之三:“終日數椽間,但聞鳥遺音。”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並涉穎》之二:“路暗鳥遺音,江清魚弄姿。”

(2).指留下的聲音。 宋 秦觀 《韓樞密夫人輓詞》之一:“舊像瞻揄闕,遺音想佩環。” 清 塗大酉 《雜詩》:“飛鴻遲遲來,掉入青煙路。遺音落風中,適與歌聲過。”

(3).不絕之餘音。形容音樂或詩歌極其美好。《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十:“簫管有遺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蘇軾 《送俞節推》詩:“ 吳興 有君子,淡如朱絲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 明 唐龍 《<大復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遺音焉。”

(4).前代留傳下來的音樂。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情舒放而遠覽,接 軒轅 之遺音。” 戴明揚 注引 梁章鉅 曰:“ 黃帝 使 伶倫 截竹,樂律起於 黃帝 ,故云‘接 軒轅 之遺音’。” 唐 陳季 《湘靈鼓瑟》詩:“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 郭沫若 《今昔集· * 訪古》:“ 翰笙 ( 陽翰笙 )言: 花苗 人甚憂抑,其音樂亦甚淒涼……我聽了這話,聯想到《楚辭》,《楚辭》的悲抑或不無 苗 民的遺音吧?”

(5).哀聲。《易·小過》“飛鳥遺之音” 唐 孔穎達 疏:“遺,失也。鳥之失聲,必是窮迫未得安處。《論語》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故知遺音即哀聲也。”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遺音和 蜀 魄,易簀對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說的話。《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二》:“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李善 註:“《左氏傳》: 晉 穆嬴 曰:今君雖終,言猶在耳。”《文選·盧諶<贈劉琨一首並書>詩》:“疇曩伊何,逝者彌踈,溫溫恭人,慎終如初。覽彼遺音,恤此窮孤。” 李善 註:“遺音,謂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東陽 《明故資政大夫諡文僖董公墓志銘》:“比有哭子之戚,公屢致弔慰,訃至之後,蓋猶有遺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劉禹錫 《傷往賦》:“ 龍門 風霜苦,別鶴哀鳴夜銜羽; 吳江 波浪深,雌劍一去無遺音。”

奔注

奔流灌注。 唐 李白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詩:“漏流昔吞翕,沓浪競奔注。” 明 歸有光 《水利論》:“自 湖州 諸溪從 天目山 西北 宣州 諸山谿水所奔注,而從 吳江 過 甫里 ,經 華亭 青龍江 以入海。” 郁達夫 《沉淪》:“他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往上奔注的樣子。”

夢覺

(1).猶夢醒。《太平寰宇記》卷一三六引 晉 乾寶 《搜神記》:“忽如夢覺,猶在枕旁。” 唐 韓愈 《宿龍宮灘》詩:“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元 張遜 《水調歌頭》詞:“漠漠梁間燕子,款款花邊蝴蝶,夢覺卻 并州 。” 明 李開先 《喻意》詩:“夢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熱來嘗。忽聽鷄聲驚夢覺,鼻內猶聞酒氣香。”

(2).睡夢和醒來。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為和師感興詩而作》之十六:“夢覺小生死,生死大夢覺。”

起滅

(1).佛教語。指因緣和合而產生與因緣離散而消滅。 宋 范成大 《請佛閣晚望雪中數十峰如爛銀晃耀暑光中》詩:“壘塊蒼然是九州,大千起滅更悠悠。” 清 黃遵憲 《游潘園感賦》詩:“彈指須臾千載後,幾人起滅好樓臺。” 錢仲聯 箋註:“《楞嚴經》:‘起滅無從。’”

(2).時隱時現;時有時無。 唐 皇甫曾 《奉陪韋中丞使君游鶴林寺》詩:“寒磬虛空里,孤雲起滅間。” 宋 道潛 《次黃子理韻》:“寒爐燃豆萁,光焰時起滅。” 明 沉謙 《二郎神》詞:“關山參差,宮闕起滅,長空煙霧。”

(3).謂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書吏》:“縣吏暗分鄉都,州吏分縣,府吏分州,起滅詞訟,久占衙門,敗壞官事,殘害良民。” 明 高攀龍 《三時記》:“止有凶人名 陳所藴 者,工於刀筆,以起滅為事。”《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呼朋引類,把持官府,起滅詞訟,每有將良善人家,拆得煙飛星散的。”

一似

很象。《孔子家語·正論解》:“ 孔子 適 齊 過 泰山 之側,有婦人哭於野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曰:‘此哀一似重有憂者。’” 唐 景雲 《畫松》詩:“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詩記得無。” 元 燕公楠 《答程雪樓見壽》詞:“空自許!早搖落江潭,一似琅琊樹。”《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見兩個著皂衫兒的,一似虞侯府幹打扮。” 郭小川 《登九山》詩:“大壩如鐵壁銅牆,長渠一似飛龍走獸。”

沾泥絮

沾泥的柳絮不再飄飛,比喻心情沉寂不復波動。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三:“ 東坡 在 徐州 , 參寥 自 錢塘 訪之, 坡 席上令一妓戲求詩, 參寥 口占一絶云:‘多謝尊前窈窕娘,好將幽夢惱 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東風上下狂。’” 元 許謙 《次韻丘以道》之三:“心事沾泥絮,生涯逐浪萍。”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相看

親自觀看(多用於相親)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兩日,以備人家相看。——《紅樓夢》

顢頇

糊塗而馬虎

信上隱隱間責他辦事顢頇,幫著上司,不替百姓伸冤。——《官場現形記》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故神暉一震,則感動大千。” 宋 蘇軾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趙朴初 《滿庭芳·為人民大會堂作》詞:“氣吞大千, 天安門 外, 泰岱 壯嚴。”

沙界

佛教語。謂多如 恆河 沙數的世界。《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演勿照之明,而鑒窮沙界。” 李善 註:“《金剛般若經》曰:諸 恆河 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宋 蘇軾 《觀湖》詩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飄衣猶覺色塵高。” 元 湯式 《一枝花·嘲妓名佛奴》套曲:“ 張無盡 氣沖沖待打折了鶯花寨, 韓退之 嗔忿忿敢掀翻煙月牌,贏得虛名滿沙界。” 明 徐渭 《梓童像贊》之一:“神在丹青,遍諸沙界,無非帝所,忠孝文武,靡禱不許。”

毫端

(1).細毛的末端。比喻極細微。《後漢書·南匈奴傳》:“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

(2).猶言筆底;筆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序》:“其轉註假借之流,指事會意之類,莫不狀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邁陂塘·題陸旉亭小照》詞:“是誰將玉山瓊樹,毫端圖畫偏似。”

手腳

(1) 指舉動、動作

慌了手腳

(2) 為了某種目的而暗中進行的活動

做了手腳

(3) 四肢

手腳冰涼

(4) 指拳腳;武藝

教那廝看洒家手腳

(5) 工序;手續

這是一道手腳,不要以後再來搞運動解決這個事情。—— * 《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

出沒

顯現或隱沒

大鯨悠然出沒於浪濤中

船頭在浪中緩緩出沒

神機

(1).指可以啟閉開合的靈巧器械。《淮南子·齊俗訓》:“神機陰閉,剞劂無跡,人巧之妙也。”

(2).指織布機。 漢 王逸 《機婦賦》:“解鳴珮,釋羅衣,披華幕,登神機,乘輕杼,攬牀帷,動搖多容,俯仰生姿。”

(3).猶機運,時機。 三國 魏 阮籍 《答伏羲書》:“若良運未協,神機無準,則騰精抗志,邈世高超。”《再生緣》第六三回:“悟徹神機一念真,便從極樂轉金輪。”

(4).神異的稟賦。《宋書·殷琰傳》:“主上神機天發,指麾克定,橫流塗炭,一朝太平。”《周書·晉盪公護傳》:“朕兄故 略陽公 ,英風季遠,神機穎悟。”

(5).謂靈巧機變的謀略。 前蜀 韋莊 《聞官軍繼至未睹凱旋》詩:“已有 孔明 傳將略,更聞 王導 得神機。” 前蜀 杜光庭 《賀收隴州表》:“伏惟陛下聖邁 黃軒 ,威超 周武 。運神機於掌內,動有成功;料勍敵於彀中,舉無遺策。”《水滸傳》第六七回:“ 呼延灼 道:‘不可追掩。 吳用 那廝,廣有神機,若還趕殺,恐賊有計。’”

(6).謂心神。 唐 劉禹錫 《酬湖州崔郎中見寄》詩:“豈非山水鄉,蕩漾神機清。”《太平廣記》卷七六引《逸史·安祿山術士》:“我對天子亦無恐懼,唯見 李相 ( 李林甫 )則神機悚戰。”

(7).中醫指生命活動的主宰。《素問·五常政大論》:“ 岐伯 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絶。” 王冰 註:“生源繫天,其所動靜,皆神氣為機發之主,故其所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捨去則機發動用之道息矣。”

電光

(1).閃電的光。 漢 揚雄 《解嘲》:“目如燿星,舌如電光。” 宋 梅堯臣 《和謝舍人洊震》:“電光劃劃遶巖壁,雷聲隱隱生山陬。”《花月痕》第四七回:“瞧那火燄衝霄,好似風雨翳霾中,電光馳驟。” 沉從文 《邊城》二十:“夜間果然落了大雨,夾以嚇人的雷聲。電光從屋脊上掠過時,接著就是訇的一個炸電。”

(2).比喻威嚴。 晉 傅玄 《晉鼓吹曲·靈之祥》:“宣嚇怒,奮鷹揚。震乾威,曜電光。”

(3).比喻時間短暫。猶言一剎那。 前蜀 韋莊 《哭同舍崔員外》詩:“卻到同游地,三年一電光。”

(4).電燈光。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遠看 正陽門 畔三四層的高洋房,電光雪亮的耀著。”

(5).舊時指射線(倫琴射線)。此射線在工業上可用於金屬探傷,醫學上用於治療、透視等。 魯迅 《書信集·致母親》:“到七月初,乃用透物電光照視肺部。”

(6).紡織品經電光機處理後所呈現的光澤。 吳組緗 《山洪》六:“他穿著電光洋線的罩袍。”

堂室

(1).廳堂和內室。《論語·先進》:“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皇侃 疏:“窗、戶之外曰堂,窗、戶之內曰室。”《禮記·仲尼燕居》:“室而無奧阼,則亂於堂室也。”《後漢書·橋玄傳》:“ 操 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頑質,見納君子。” 清 顧炎武 《郡縣論六》:“譬之有窖金焉,發於五達之衢,則市人聚而爭之,發於堂室之內,則唯主人有之,門外者不得而爭之。”

(2).指母與妻。《文選·陸機<赴洛>詩之一》:“感物戀堂室,離思一何深。” 劉良 註:“堂謂母,室謂妻。”

鷹揚

(1).威武貌。《詩·大雅·大明》:“維師 尚父 ,時維鷹揚。” 毛 傳:“鷹揚,如鷹之飛揚也。”《後漢書·陳龜傳》:“臣無文武之才,而忝鷹揚之任。” 元 薩都剌 《威武曲》:“當年意氣何鷹揚,手扶天子登龍牀。” 清 孫枝蔚 《苦雨雜詩》之四:“ 呂尚 釣 磻溪 竟展鷹揚志。”

(2).武事的代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乾王洪寶制》:“況我真聖主文武同科,鹿鳴與鷹揚並重。”

(3).逞威;大展雄才。《後漢書·劉陶傳》:“羣小競進,秉國之位,鷹揚天下,烏鈔求飽,吞肌及骨,並噬無猒。”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昔 仲宣 獨步於 漢 南, 孔璋 鷹揚於 河 朔 。” 唐 胡曾 《鴻門》詩:“ 項籍 鷹揚六合晨, 鴻門 開宴賀亡 秦 。” 明 沉鯨 《雙珠記·並拜榮陛》:“虎奮三軍,鷹揚千里,可信是青雲器。”

(4).古代武官名號。《北史·隋紀下·煬帝》:“壬辰, 雁門 賊帥 尉文通 ,聚眾三千,保於 莫壁谷 ,遣鷹揚 楊伯泉 擊破之。” 唐 劉禹錫 《武夫詞》:“借問胡為爾?列校在鷹揚。”參見“ 鷹揚府 ”。

缽袋

亦作“缽帒”。猶衣缽。佛教中由師授徒表示傳法的袈裟和缽。引申為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 宋 陸游 《別建安》詩之一:“三十年來雲水僧,常挑鉢帒繫行縢。” 宋 陸游 《示子聿》詩:“我死汝應傳鉢袋,勉持愚直報明時。” 清 查慎行 《得樹樓雜鈔》卷十五:“鉢袋,猶禪家所云衣鉢也。惟 放翁 詩常用之。”

千鈞

三十斤為一鈞,千鈞即三萬斤。常用來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商君書·錯法》:“ 烏獲 舉千鈞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宋 楊億 《鹹平六年二月十八日紀事二十二韻》:“千鈞寧覺重,七札豈曾妨。”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二章:“這念頭一起,就是千鈞之力也收它不住。”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禪榻

禪床。 唐 杜牧 《題禪院》詩:“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三:“惟丈室一僧,獨坐禪榻。” 清 趙翼 《散花曲》:“完璧還君繫臂紗,髩絲禪榻閲年華。”

開口

(1) 張口說或笑

沒等我開口,他就搶先替我說了

(2) 新刃磨、搶,使之鋒利

(3) 河水衝破堤防

罔象

(1).亦作“ 罔像 ”。古代傳說中的水怪。或謂木石之怪。《國語·魯語下》:“水之怪曰龍、罔象。” 韋昭 註:“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腫。”《莊子·達生》:“水有罔象。”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本作‘無傷’。云:狀如小兒,赤黑色,赤爪,大耳,長臂。一云:水神名。”《文選·張衡<東京賦>》:“殘夔魖與罔像,殪野仲而殲游光。” 薛綜 註:“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堯臣 《送聖民學士知登州》詩:“ 始皇 安得長,陰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辭·遠遊》:“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註:“罔象,水盛貌。”

(3).虛無。《文選·王褒<洞簫賦>》:“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註:“罔象,虛無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莊子》寓言中的人物。見《莊子·天地》。 南朝 齊 張融 《答周顒書》:“但敷生靈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明珠

珍珠,比喻珍愛的人或美好珍貴的事物

掌上明珠

水泥

由氧化鋁、氧化矽、氧化鈣、氧化鐵和氧化鎂,在窯內一起煅燒並研磨成為極細的粉末,是一種建築材料

軒轅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黃帝 的名字。傳說姓 公孫 ,居於 軒轅之丘 ,故名曰 軒轅 。曾戰勝 炎帝 於 阪泉 ,戰勝 蚩尤 於 涿鹿 ,諸侯尊為天子。後人以之為 中華 民族的始祖。《楚辭·遠遊》:“ 軒轅 不可攀援兮,吾將從 王喬 而娛戲!”《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名曰 軒轅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軒轅 之世,史有 倉頡 ,主文之職,其來久矣。”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2).借指中華民族。 魯迅 《集外集拾遺·<自題小像>詩》:“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 軒轅 。”

(3).指車輈。《戰國策·趙策二》:“前有軒轅,後有長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與其憂。”《史記·蘇秦列傳》:“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說文·車部》“輈,轅也” 清 朱駿聲 通訓:“大車左右兩木直而平者謂之轅;小車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謂之輈,故亦曰軒轅,謂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龍,故稱。其第十四星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為女主象。後多借指皇后。《史記·天官書》:“權,軒轅。軒轅,黃龍體。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後宮屬。” 張守節 正義:“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後宮之象也……二十四變,皆軒轅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諸星皆次妃之屬。” 清 錢謙益 《皇后冊文》:“上應張星,主太廟明堂之位;下臨角亢,葉後宮 軒轅 之占。”

(5).運行。 清 龔自珍 《尊隱》:“夫日胎於溟涬,浴於東海,徘徊於華林,軒轅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傳說中的國名。 漢 張衡 《思玄賦》:“超 軒轅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龍魚,此國之千歲兮,曾焉足以娛余。”

(7).複姓。 唐 有 軒轅集 。見《全唐文》卷九二八。

寶鏡

(1).鏡子的美稱。 南朝 陳 徐陵 《為羊兗州家人答餉鏡》詩:“信來贈寶鏡,亭亭似團月。” 唐 劉長卿 《春鏡》詩:“寶鏡凌曙開,含虛浄如水。”《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早有一簇人抬過一座金鑲玉琢鳳舞龍盤的光明寶鏡來。”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長流》:“ 新安江 水庫真象一面寶鏡,七十多座島嶼象鑲嵌的顆顆綠寶石。”

(2).喻日或月。 唐 崔護 《日五色賦》:“暈藻繪於金輪,聚雲霞於寶鏡。” 宋 李朴 《中秋》詩:“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明朝

〈方〉∶明天

送君

鼓的別稱。 宋 無名氏 《致虛雜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華由,磬曰洗東,皆仙樂也。”

東歸

指回故鄉。因 漢 唐 皆都 長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辭京返里多言東歸。 三國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唐 鄭谷 《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詩:“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 唐 鄭谷 《賀進士駱用錫登第》詩:“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

心力

(1)

(2) 思維能力,才智

費盡心力

(3) 心思和能力

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勛。——《書·大禹謨》

盡心力以事其君。——《左傳·昭公十九年》

單傳

(1)

(2) 幾代都只有一個兒子傳宗接代

(3) 舊指只受一個師傅或一個流派所傳授,不雜有別的流派

標籤:扶桑

詩詞推薦

次南堂韻送壽首座歸扶桑原文_次南堂韻送壽首座歸扶桑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