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木天臨翠輦,鴛侶集華簪。
廣學心常切,因文道可尋。
橫汾陰豈昔,來泮水猶今。
禮樂於焉盛,觥罍取次斟。
詩慚得珍字,辭喜獻官箴。
返轡重城暮,猶聞歌誦音。
詩詞問答
問:《乾隆九年十月重葺翰林院落成車駕臨幸錫宴送大學士掌院事鄂爾泰張廷玉進署以張說東壁圖書府五律字為韻賦東字音字二首敕諸臣各分一字賦詩·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三
參考注釋
天臨
上天照臨下土。喻天子之治。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詔宴曲水作詩》:“太上正位,天臨海鏡。”
翠輦
飾有翠羽的帝王車駕。《北史·突厥傳》:“ 啟人 奉觴上壽,跪伏甚恭。帝大悅,賦詩曰:‘ 鹿塞 鴻旗駐, 龍庭 翠輦回。’” 唐 李賀 《追賦畫江潭苑》詩之一:“行雲霑翠輦,今日似 襄王 。” 元 虞集 《和馬侍御西山口占》:“岧嶢宮殿水西頭,春日時聞翠輦游。” 清 洪昇 《長生殿·冥追》:“這不是羽蓋飄揚,鸞旌蕩漾,翠輦嵯峨!”
鴛侶
(1).比喻同僚。 唐 李端 《同苗發慈恩寺避暑》詩:“臥草同鴛侶,臨池似 虎溪 。” 唐 羅隱 《上太常房博士啟》:“其後某則困躓於龍津,博士則徊翔於鴛侶。”
(2).鴛鴦侶的省稱。 宋 周邦彥 《尉遲杯·離恨》詞:“有何人、念我無聊,夢魂凝鴛侶。” 柳亞子 《浣溪沙·十月二十八日偕雁冰等泛舟游陽朔翌日乘汽車返記事得兩闕》詞:“並枕聯茵人似鯽,疏星缺月野無龐,幾家鴛侶總成雙。”
華簪
華貴的冠簪。古人用簪把冠連綴在頭髮上。華簪為貴官所用,故常用以指顯貴的官職。 晉 陶潛 《和郭主簿》之一:“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 宋 司馬光 《送吳耿先生》詩:“人生貴適意,何必慕華簪。” 清 方文 《蕭先生六十》詩:“華簪曾佐大長秋,六十懸車未白頭。”
文道
文治之道。《國語·齊語》:“隱武事,行文道,帥諸侯而朝天子。”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詩:“文人得其職,文道當大行。”
汾陰
地名。在今 山西省 萬榮縣 境內。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 漢武帝 時曾於此得寶鼎。 戰國 時屬 魏 , 漢 始建縣。 唐 開元 十年改名 寶鼎縣 , 宋 改 榮和縣 , 元 明 清 因之。《竹書紀年》卷下:“ 周威烈王 十七年 魏文侯 伐 秦 至 鄭 ,還築 汾陰 、 郃陽 。”《史記·秦本紀》:“﹝ 惠文君 ﹞九年渡 河 ,取 汾陰 、 皮氏 。”
泮水
古代學宮前的水池,形狀如半月。《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毛 傳:“泮水,泮宮之水也。” 鄭玄 箋:“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後多以指代學宮。 宋 蘇軾 《答臨江軍知軍啟》:“泮水政成,繆膺桑梓之敬;海邦畫諾,又觀枳棘之棲。” 王闓運 《湘潭縣學附生王君之碑》:“執經庠序,思樂泮水。”一說, 泮水 為 魯 境內的河流名,“泮宮”為建造在 泮水 邊的 魯侯 之宮,非學宮。參見“ 泮宮 ”。
樂於
樂意
樂於吃苦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隨便,任意。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適江左》詩:“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棄捨,等閒拋掉。”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 ,七貴三公取次看。”
(2).草草,倉促。《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何不揭氈看驗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陸游 《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3).次序。 北齊 斛律羨 《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4).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詩:“妙舞娑盤歇,華鐘取次催。”
(5).尷尬,進退兩難。
官箴
(1).謂百官對帝王進行勸誡。《左傳·襄公四年》:“昔 周 辛甲 之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 杜預 註:“闕,過也。使百官各為箴辭,戒王過。”
(2).指官吏對帝王所進的箴言。 唐 王維 《送韋大夫東京留守》詩:“慷慨念王室,從容獻官箴。”
(3).做官的戒規。 明 沉鯨 《雙珠記·棄官尋父》:“制行難期畫虎成,事親肯被官箴縛,盡孝何愁世網嬰。”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醒世文》:“為官頭頂守官箴,秉公正直奉法行。” 梁啓超 《新民說· * 德》:“近世官箴,最膾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
返轡
猶回馬。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千馬無返轡,萬車無還轅。” 唐 李長卿 《駕幸九成宮賦》:“振振建旄,迴鑾返轡。”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李秀成自述》:“此地無糧,不能速去,不得不由回軍返轡。”
重城
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城市。 宋 蘇軾 《荊州》詩之一:“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
(1).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內城,故稱。《文選·左思<吳都賦>》:“郛郭周匝,重城結隅。” 劉逵 註:“大城中有小城,周十二里。”
(2).泛指城市。 宋 柳永 《採蓮令》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蜃樓海氣隱重城,浩浩風停遠市聲。”
(3).指宮城、都城。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搥鐘速嚴妝,伐鼓啟重城。” 宋 王禹偁 《李氏園亭記》:“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其來舊矣。” 明 何景明 《入朝遇雨》詩:“柳拂重城鎖,花籠復道迴。”
(4).指城牆。 唐 於鄴 《揚州夢記》:“ 牧 供職之外,唯以宴遊為事, 揚州 ,勝地也。每重城向夕,娼樓之上,常有絳紗燈萬數,輝羅燿列空中。” 宋 王安石 《示元度》詩:“思君攜手安能得,上盡重城更上樓。”
歌誦
(1).吟誦,歌唱。《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聽輿人之誦” 晉 杜預 註:“恐眾畏險,故聽其歌誦。”
(2).歌頌。《後漢書·何敞傳》:“使百姓歌誦,史官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