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懷·其一原文
夜短苦日長,齋居避煩暑。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堂下。
好鳥依高枝,潛魚集深渚。
以茲悟天性,至樂乃其所。
悠然對書帙,發軔自太古。
素心契羲軒,餘事及鄒魯。
所以賢達人,白首不出戶。
詩詞問答
問:言懷·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昱
問:言懷·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李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昱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齋居
(1).齋戒別居。《明史·左懋第傳》:“三月,大風霾。帝布袍齋居,禱之不止。”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芙蓉閣》:“時 世宗 齋居西宮,建設醮壇,勅大臣製青詞一聯,懸於壇門。”
(2).家居;閒居。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坐鎮均勞逸,齋居養智恬。” 清 黃景仁 《荻港舟次》詩:“紛紛賓從厭粱肉,公也齋居飽饘粥。”
(3).家居的房舍;書房。 清 吳嘉賓 《得一齋記》:“吾宗繼之,以 顏氏 子得一之義,名其齋居。”
煩暑
悶熱;暑熱。《南史·梁武陵王紀傳》:“季月煩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棄疾 《御街行》詞:“好風催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 明 楊慎 《漁家傲》詞:“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雲鄉里無煩暑。” 鄭澤 《夏夜作》詩:“煩暑不我蒸,靈宮自澄澈。”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流水
(1) 流動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銷售額
流水收入
(3) 立即;趕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說
在堂
謂母親健在。《左傳·哀公二年》:“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祇辱。” 晉 潘岳 《閒居賦》:“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色養,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乎?”《北史·儒林傳下·王孝籍》:“加以慈母在堂,光陰遲暮,寒暑違闕,關山超遠。”
高枝
(1).高樹枝。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之二:“正憂末派淪滄海,忽見高枝拂絳霄。”《紅樓夢》第二七回:“怪道呢,原來爬上高枝兒去了。”
天性
(1) 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質或性情
(2) 天命
至樂
最高妙的音樂。《莊子·天運》:“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然後調理四時,太和萬物。”《呂氏春秋·制樂》:“欲觀至樂,必於至治。”《大戴禮記·王言》:“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最大的快樂。《莊子·至樂》:“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晉 陸機 《招隱》詩:“至樂非有假,安事澆醇樸。” 明 方孝孺 《贈河南王僉事序》:“遇時而得位者,眾人之所慕,非君子至樂之所存也。”
其所
一個合適的或指定的位置
各得其所
悠然
(1) 安閒、閒適的樣子
悠然自得
(2) 深遠的樣子
(3) 形容韻味未盡
餘韻悠然
(4) 久遠的樣子;遼闊的樣子
年代悠然
書帙
(1).亦作“ 書袠 ”。書卷的外套。 晉 王嘉 《拾遺記·秦始皇》:“二人每假食於路,剝樹皮編以為書帙,以盛天下良書。”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雜說》:“上犢車蓬軬,及糊屏風書袠,令不生蟲。”
(2).泛指書籍。 宋 蘇轍 《南窗》詩:“西齋書帙亂,南窗初日升。” 明 李贄 《與焦漪園》:“偶開書帙欲以散悶,而奇字奧義,無從問卜,反增悶耳。” 清 龔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詩之五:“回首外家書帙散,大儒門祚古難躋。”
發軔
(1).拿掉支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借指出發,起程。《楚辭·離騷》:“朝發軔於 蒼梧 兮,夕余至乎 縣圃 。” 朱熹 集註:“軔,搘車木也,將行則發之。”《淮南子·兵略訓》:“故得道之兵,車不發軔,騎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詩:“余時游名山,發軔在遠壑。” 明 徐霖 《繡襦記·結伴毘陵》:“赴京都,已發軔,親友皆無贐。” 雷昭性 《中國立憲之觀察與歐洲國會》:“譬諸行道,發軔即乖,雖追風追電,亦愈覺支離。”
(2).動用,動員。《尉繚子·兵談》:“富治者,民不發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開端。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九載 唐 張懷瓘 《書斷下》:“茲又論夫文字發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問 《奉直趙君墓碣銘》:“萬物並流,至君而止。司南聖塗,發軔伊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瑞雲》:“此奴終身發軔之始,不可草草。” 聞一多 《文藝與愛國》:“我們的愛國運動和新文學運動何嘗不是同時發軔的?”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七:“ 中國 立憲運動的具體的表現大約是發軔於戊戌政變。”
(4).猶發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韓子蒼 獻 王將明 生日二十絶句,內一絶句云:‘萬里青霄發軔時,驊騮絶足看賓士。’” 明 鄭若庸 《玉玦記·對策》:“繩樞賤貧,分柴桑終淹此身。一朝發軔,向楓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顧君滿考張西溪索詩餞之故為賦此》:“功名發軔 * ,長願存心在 * 。”參見“ 發跡 ”。
太古
最古老的時代
心契
(1).心中領會;心中嚮往。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心契九秋乾,日翫三春荑。”《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原來吾丈精於丹道,學生見此最是心契。”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園林心契卅餘年,今日真來大隱居。”
(2).謂志同道合。 宋 張滋 《送趙季言知撫州》詩:“同寅心契每難忘,林野投閒話最長。”《宋史·劉清之傳》:“ 呂伯恭 、 張栻 皆神交心契。”
(3).指知心朋友。 金 王若虛 《李仲和墓碣銘》:“ 若虛 有心契曰 李君 ,諱 仝 ,字 仲和 , 博州 高唐 人。” 明 無心子 《金雀記·平賊》:“見如今,全盛時,掛冠裳,解鐵衣,山林遠避尋心契。”
羲軒
伏羲氏 和 軒轅氏 ( 黃帝 )的並稱。 唐 李白 《金陵鳳凰台置酒》詩:“明君越 羲 軒 , 天老 坐三台。”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鄉試策問》:“接 羲 軒 之統,探 孔 顏 之藴。”
鄒魯
(1). 鄒國 、 魯國 的並稱。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里為冠蓋,門成 鄒 魯 。”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國成 陶 唐 ,家成 鄒 魯 。”
(2). 鄒 , 孟子 故鄉; 魯 , 孔子 故鄉。後因以“鄒魯”指文化昌盛之地,禮義之邦。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永寧縣知縣孫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鄒 魯 之遺教,作 江 漢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賢達
賢能通達之人;有才德、聲望的人
白首
(1).猶白髮。表示年老。《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論》:“ 范雎 、 蔡澤 世所謂一切辯士,然游説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説力少也。” 前蜀 韋莊 《與東吳生相遇》詩:“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元 錢應庚 《春草碧·次韻酬復孺》詞:“西園長記前游,乘興重來看蘭藥。白首友於情,同憂樂。” 明 馮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邁,白首無成。獨坐無聊,老懷難遣。” 清 吳敬梓 《移家賦》:“羨白首之詞臣,久赤墀之記注。”
(2).謂男女相愛誓願白頭偕老。 宋 陳師道 《送內》詩:“三歲不可道,白首以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詩:“深言匪曲衷,白首為所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純潔的初戀,信託的心,白首的約,不辭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