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髯奴上券歸公許,跛奚移文猶見催。
臧獲要令成伉儷,文章相與挾風雷。
目成眉語似真爾,足躡心邀安在哉。
大士好奇聊一戲,不應禪寂便寒灰。
詩詞問答
問:《予以王褒僮約授嗣行叟叟有書抵予並求跛奚移文且雲要與僮約作伉儷以此詩戲之》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髯奴
亦作“髥奴”。多須的奴僕。 漢 王褒 《僮約》:“ 資中 男子 王子淵 從 成都 安志里 女子 楊惠 ,買亡夫時戶下髯奴 便了 ,決價萬五千。” 元 陳琛 《唐圉人調馬圖》詩:“櫪下髥奴真廝養,眼中元不識驊騮。” 明 湯顯祖 呂碩園 《還魂記·訣謁》:“藏身荒圃,寄口髥奴。”
上券
右券,右契。券,指契約。券分左右,訂約雙方各執其一,而以右券為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公常執左券以責於 秦 韓 ” 唐 張守節 正義:“左券下,右券上也。 蘇代 説 陳軫 以上券令 秦 韓 不用兵得地。”
立約。《初學記》卷十九引 漢 王褒 《僮約》:“奴復曰:‘欲使皆上券,不上券, 便了 不能為也。’”
歸公
上交集體、公家
一切徼獲要歸公
跛奚
跛足奴。 宋 黃庭堅 《跛奚移文》:“女弟 阿通 ,歸 李安詩 ,為置婢無所得,迺得跛奚,蹣跚離疏,不利走趨。” 明 楊基 《贈跛奚》詩:“人笑跛奚蹩,我愛跛奚跛。”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禁纏足表》:“從此 山谷 跛奚,皆助詩人之興; 歐陽 赤腳,亦供高士之求。”
移文
(1).舊時文體之一。指行於不相統屬的官署間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外國·外夷誇誕》:“其移文乃稱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官職》:“今文書平行者號移文。” 清 趙翼 《赴天津》詩:“聘書卻公卿,移文畏朋友。”
(2).發移文。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撫司,當用申狀。”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俄羅斯事輯》:“ 高宗純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羅斯 撒納特 衙門使送賊。”
(3).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的省稱。 宋 辛棄疾 《柳梢青·三山歸途代白鷗見嘲》詞:“好把《移文》,從今日日,讀取千回。”
臧獲
古代對奴婢的賤稱。《荀子·王霸》:“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必自為之然後可,則勞苦秏顇莫甚焉;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埶業。”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臧獲有不如意者,立殺之。”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古者奴婢皆有罪者為之,謂之臧獲。”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十一節:“ 墨 家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臧獲(奴隸)也是人。”
伉儷
夫妻
已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左傳·成公十一年》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風雷
(1).風和雷。《易·益》:“風雷,益。” 宋 曾鞏 《喜雨》詩:“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 清 袁枚 《續新齊諧·天上過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風雷大作。”
(2).形容響聲巨大。 唐 方乾 《因話天台勝異仍送羅道士》詩:“石上叢林礙星斗,窗前瀑布走風雷。” 宋 蘇軾 《送鄭戶曹》詩:“山水自相激,夜聲轉風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劇變化的形勢。 宋 蘇軾 《送將官梁左藏赴莫州》詩:“一朝鼓角鳴地中,帳下美人空掩面;豈如千騎平時來,笑談謦欬生風雷。”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十:“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廖仲愷 《壬戌六月禁錮中聞變有感》詩:“ 珠江 日夕起風雷,已倒狂瀾孰挽迴?”
目成
眉來眼去,以目傳情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楚辭·九歌·少司命》
眉語
謂用眉的舒斂傳情示意。 南朝 梁 劉孝威 《都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窗疎眉語度,紗輕眼咲來。” 唐 李白 《上元夫人》詩:“眉語兩自笑,忽然隨風飄。” 宋 劉克莊 《清平樂·贈陳參議師文侍兒》詞:“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 清 陳維崧 《柳枝·人日過畹仙校書家》詞:“手拈紅綬通眉語,憑郎主。”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好奇
(1) 流露或顯示出好奇的(尤指對他人之事)
明亮而好奇的眼睛
(2) 對還不了解的新鮮事物有興趣的
大多數活潑和好奇的有癖好者需要指導
不應
(1).不回響;不應和。《墨子·旗幟》:“當應鼓而不應,不當應而應鼓,主者斬。”《荀子·正論》:“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動……不應不動,則上下無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應。《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儘夫人問當,夫人説話,不應一句。” 清 王韜 《淞隱漫錄·陳霞仙》:“女力勸之納簉室,生終不應,曰:‘百歲歡娛,能有幾何,豈可使他人間之哉!’”
(3).不符合;不應驗。《韓非子·存韓》:“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事實者,願大王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訓》:“風興雲蒸,事無不應。”
(1).不應該。 宋 蘇軾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懷子由》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千載難消亡國恨,不應此地著 鴟夷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后》:“仙人不應若是。”
(2).不須。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解經詩》:“訓釋雖工君尚少,不應急務世人傳。”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 西州 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贈趙子野歌》:“書來不應寄他物,只要秋林一雙笛。”
(3).不是。 宋 黃庭堅 《王立之詩報梅花已落盡次韻戲答》:“定是 沉郎 作詩好,不應春能生許愁。” 宋 陳師道 《十五夜月》詩:“不應明白髮,似欲勸人歸。” 宋 陸游 《九月晦日》詩:“自是老來多感慨,不應蕭瑟為秋風。”
(4).不曾;未嘗。 唐 韓翃 《送客之江寧》詩:“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 徐州 見柳花。” 宋 晁補之 《洞仙歌·詠菊》詞:“不應夸絶艷,曾妬春華,因甚東君意不到?” 宋 辛棄疾 《新荷葉·再和趙德莊韻》:“細數從前,不應詩酒皆非。”
(5).不知;不顧。 宋 陳師道 《河上》詩:“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長。” 宋 謝薖 《定風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陳虛中》詞:“寂寞江天正雲霧,回顧,不應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詞:“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霜塞遠,橫槊看詩成。”
(6).古代法律名詞。謂非有意犯罪。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失誤了官身,本該扣廳責打四十,問你一個不應罪名。”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問個不應。”《水滸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房主人並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
禪寂
(1).佛教語。釋家以寂滅為宗旨,故謂思慮寂靜為禪寂。《維摩詰經·方便品》:“一心禪寂,攝諸亂意。” 唐 李邕 《鄭州大雲寺碑》:“發趣如因,彌入禪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殷遙》:“與 王維 結交,同慕禪寂,志趣高疏,多雲岫之想。” 明 唐順之 《丹陽別王道思》詩:“平生學禪寂,猶自別離難。”
(2).謂坐禪習定。《景德傳燈錄·迦毗摩羅》:“師可禪寂於此否?” 蘇曼殊 《幽光錄》:“﹝僧 祖心 ﹞年二十六,忽棄家為僧,禪寂於 羅浮 匡廬 者久之。”
寒灰
(1).猶死灰。物質完全燃燒後留剩的灰燼。《三國志·魏志·劉廙傳》:“揚湯止沸,使不燋爛,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華於已枯之木。” 金 元好問 《甲午除夜》詩:“暗中人事忽推遷,坐守寒灰望復燃。”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煨著暈紅的燼餘的炭火,用它最後的生命在向人輸溫送暖。”
(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對人生已無任何追求的心情。 五代 齊己 《答無願上人書》詩:“ 鄭生 驅蹇 峴山 迴,傳得 安公 好信來。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疊慰寒灰。” 宋 陸游 《餘年四十六入峽忽復二十三年感懷賦長句》:“已把痴頑敵憂患,不勞團扇念寒灰。” 明 唐順之 《與尚仰山巡按書》:“況今縗絰纔終,哀魂未返,兼之年過五十,老醜盡見,寒灰槁木,久甘不齒於人羣;束帶整冠,豈宜再塵於仕路。”
(3).指屍體或棺槨年久朽爛化成的泥土。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八:“昔時 閩 越 王,宮闕列高臺。今日重泉下,玉槨化寒灰。”
(4).謙辭。謂己無用。 唐中宗 陸景初 等《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帝歌難續仰昭回,微臣捧日變寒灰。” 唐 楊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張儀樓》:“遠山標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賞今為忝,臨歡敢訴杯。”
(5).指葭灰。古人燒葦膜成灰。分置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內,以占節候。某一節候至,相應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飛出。 唐 元稹 《春六十韻》:“節應寒灰下,春生返照中。未能消積雪,已漸少迴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