貯清書屋原文
磈石居然屋裡存,誰能移置動雲根。
貯來萬古真清氣,彷佛青牛眾妙門。
詩詞問答
問:貯清書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貯清書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貯清書屋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二
參考注釋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屋裡
(1) 指妻子
屋裡當家
(2) 家裡
新從屋裡下河南來
移置
(1).轉移建置;移動放置。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又東逕 宣陽門 南,故苑門也,皇都遷 洛 ,移置於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劉次方侍御奏殿廷考試嚴除積弊》:“其分閲未入己手之卷,並不準檢尋移置,致滋弊端。”
(2).調動安置。 宋 歐陽修 《論台諫官唐介等宜早牽復札子》:“ 唐介 前因言 文彥博 遠竄 廣西 煙瘴之地,賴陛下仁恕哀憐,移置 湖南 。”
雲根
(1).深山雲起之處。 晉 張協 《雜詩》之十:“雲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 唐 杜甫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 忠州 三峽內,井邑聚雲根。” 仇兆鰲 註:“ 張協 詩‘雲根臨八極’註:五嶽之雲觸石出者,雲之根也。” 元 馬致遠 《黃粱夢》第一折:“醉歸去松陰滿身,泠然風韻,鐵笛聲吹斷雲根。”
(2).山石。 宋 梅堯臣 《次韻答吳長文內翰遺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雲根,剖堅如剖玉。” 傅尃 《瘞鶴銘》詩:“墨痕斑駁蘚花溼,雲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為雲遊僧道歇腳之處,故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愒曾臺兮陟雲根,坐澗下兮越風穴。” 唐 司空圖 《上陌梯寺懷舊僧》詩之一:“雲根禪客居,皆説舊吾廬。”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清氣
(1).天空中清明之氣。《楚辭·九歌·大司命》:“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 王逸 註:“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氣御持萬民死生之命也。” 宋 董弅 《閒燕常談》:“天下清氣,無南北之異。”《負曝閒談》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氣撲人,輪聲歷碌,鳥語繁碎,別有一番光景。”
(2).引申為光明正大之氣。 南朝 宋 王僧達 《答顏延年》詩:“崇情符遠跡,清氣溢素襟。”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三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氣,都做了江山之秀。”
(3).猶冷靜,冷清。 明 李贄 《答周友山書》:“ 無念 已往 南京 ,庵中甚清氣。”
(4).猶清秀。《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便問:‘此女是那裡來的?’酒保説:‘這是 一秤金 家丫頭 翠香 翠紅 。’三官道:‘生得清氣。’”
(5).猶閒氣。《西遊記》第十八回:“那人掙不脫手,氣得亂跳道:‘蹭蹬!蹭蹬!家長的屈氣受不了,又撞著這個光頭,受他的清氣!’”
彷佛
同“仿佛”
青牛
(1).黑毛的牛。 南朝 梁簡文帝 《烏棲曲》之三:“青牛丹轂七香車,可憐今夜宿倡家。”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 長安 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魯迅 《故事新編·出關》:“但先給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韉曬一下。我明天一早就要騎的。”
(2).指土牛。舊時習俗,立春塑土牛用以勸耕。又稱“春牛”。《隋書·禮儀志二》:“立春前五日,於州大門外之東,造青土牛兩頭,耕夫犁具。立春,有司迎春於東郊,豎青幡於青牛之傍焉。”參見“ 打春 ”。
(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 老子 廼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司馬貞 索隱引 漢 劉向 《列仙傳》:“ 老子 西遊, 關 令 尹喜 望見有紫氣浮 關 ,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過也。”後因以“青牛”為神仙道士之坐騎。《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故 越州 千秋觀 道士 賀知章 ……以暮齒辭祿,再見款誠,願追二老之蹤,克遂 四明 之客。允葉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衣而長往。”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二折:“説殺你駕青牛,乘赤鯉,驂白鹿,騎黃鶴,怎如俺這寶馬雕鞍最好。”
(4). 老子 的代稱。 明 李贄 《答周二魯書》:“此儒者之用,所以竟為 蒙莊 所排, 青牛 所訶,而以為不如良賈也。”
(5).舊時謂三煞神之一。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吉凶典制·撒豆穀》:“ 漢 世 京房 之女,適 翼奉 子, 奉 擇日迎之, 房 以其日不吉,以三煞在門故也。三煞者,謂青羊、烏雞、青牛之神也。凡是三者在門,新人不得入。”
(6).千年木精所變之牛。《太平御覽》卷九百引《嵩高記》:“山有大松,或千歲,其精變為青牛。”
眾妙
(1).一切深奧玄妙的道理。《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晉 潘岳 《閒居賦》:“仰眾妙而絶思,終優遊以養拙。”《北史·隱逸傳·徐則》:“夫道得眾妙,法體自然,包涵二儀,混成萬物。” 唐 李白 《大獵賦》:“括眾妙而為師,明無幽而不燭兮。” 金 元好問 《和仁卿演太白詩意》之一:“靜坐且留觀眾妙,還丹無用説長生。”
(2).眾多的妙趣。 清 林嗣環 《<秋聲詩>自序》:“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3).借指道教。《唐大詔令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遂使殊方之典,鬱為眾妙之先;諸華之教,翻居一乘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