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覺寺雜詩·其三·石橋原文
言至招提境,遂過功德池。
石橋亘其中,緩步虹梁躋。
一水無分別,蓮開兩色奇。
右白而左紅,是誰與分移。
詩詞問答
問:游大覺寺雜詩·其三·石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游大覺寺雜詩·其三·石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四
參考注釋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遂過
順成過失;掩飾過失。《呂氏春秋·審應》:“ 公子食我 之辯,適足以飾非遂過。” 高誘 註:“飾好其非,遂成其過。” 漢 賈誼 《過秦論下》:“ 秦王 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 唐 柳宗元 《桐葉封弟辯》:“若戲而必行之,是 周公 教王遂過也。”
功德
(1)
(2) 功業與德行
功德無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漢書·蘇武傳》
(4) 多泛指念佛、誦經、布施等佛事
許下一場九晝夜的功德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其中
那裡面;那中間
樂在其中
緩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緩步穿過一條田間小路
虹梁
(1).高架而拱曲的屋樑。《文選·班固<西都賦>》:“因瓌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 李善 註:“應龍虹梁,梁形如龍,而曲如虹也。” 唐 黃滔 《水殿賦》:“蘭橈桂檝之駢闐,行辭 洛口 ;鴛瓦虹梁之岌嶪,坐徹 夷門 。”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二:“前此芝產 天元殿 拱……故禮部 王員外 表辭云:‘考宮之日,靈芝秀於虹梁;薦鬯之辰,慶雲承於玉宇。’” 明 楊慎 《齋房春夕》詩:“青雲臨鹿苑,煥景入虹梁。”
(2).拱橋。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高僧諭》:“雙飛碧水頭,對語虹梁畔。” 宋 周邦彥 《繞佛閣·旅況》詞:“還似 汴 隄,虹梁橫水面。”
分別
(1) 各自;個別
對他們應該分別對待
(2) 分頭,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會長和秘書長分別接見了他
分移
(1).調度部署。《六韜·奇兵》:“故曰……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
(2).猶分離。 清 梁章鉅 《浪跡續談·宮僚雅集杯》:“未幾而宦轍分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