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可醇酎二首·其二原文
勞生何擾擾,百年今半塗。
是身等浮雲,南北方自如。
青衫憶初仕,與公父子俱。
邂逅話疇昔,恍恍一夢餘。
詩詞問答
問:和時可醇酎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許景衡
問:和時可醇酎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勞生
《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後以“勞生”指辛苦勞累的生活。 唐 張喬 《江南別友人》詩:“勞生故白頭,頭白未應休。” 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題》詩:“勞生未了還東去,孤棹寒蓬宿浪花。” 明 劉基 《次韻和孟伯真感興》之二:“無用文章豈療飢,勞生筋骨已支離。” 郁達夫 《夜偕陳世鴻氏、松永氏宿鼓山》詩:“供宿 贊公 房,一洗勞生悴。”
擾擾
形容紛亂的樣子
綠雲擾擾,梳曉鬟也。——唐· 杜牧《阿房宮賦》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半塗
亦作“ 半途 ”。1.路途的一半或中間。 元 許衡 《風雨圖詩》:“直到半塗風雨橫,倉惶何處覓前村。”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裘文達公》:“前命未復,後命又至,半途回車,朅朅東西。” 茅盾 《色盲》:“時代的前進的輪子,是只有愈轉愈快地直赴終極,是決不會半途停止的。”
(2).比喻事情進行了一半或正處在進行的過程中。《新唐書·韓愈傳》:“方此時,人人異議以惑陛下,陛下持之不堅,半塗而罷,傷威損費,為弊必深。” 丁玲 《母親》三:“這時鄰縣也送了一些學生來。但是象 吳文英 嫂嫂那樣半途退學的也很多。”
浮雲
(1)
(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元· 關漢卿《竇娥冤》
(3) 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自如
(1) 沒有障礙地;不受約束地
(2) 活動或操作靈活自然
青衫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書生
江州司馬青衫濕。——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父子
父親和兒子,古時也指叔侄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詩·唐風·綢繆》
邂逅發露,禍及知親。——《後漢書·杜根傳》
邂逅迷惑。——《三國志·管寧傳》
疇昔
往昔;日前;以前
於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禮記·檀弓》
疇昔之事
恍恍
(1).矇矓不清貌。《老子》“是謂惚恍” 漢 河上公 註:“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見之也。”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向來恍恍不知道路,請人示津。”
(2).亦作“ 恍怳 ”。心神不定貌。 唐 王度 《古鏡記》:“ 勣 夢中許之。及曉,獨居思之,恍恍發悸,即時西首 秦 路。”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淳安民》:“踰三年, 方君 為 鄂州 蒲圻 宰。白晝恍恍,於廳事對群吏震悸言曰:‘固知翁必來。’” 王闓運 《愁霖賦》:“倚高軒而恍怳,竟旦夕而忘言。”
(3).晃蕩。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五:“ 呂正惠公 端 使 高麗 ,遇風濤恍恍,摧檣折舵,舟人大恐,公恬然讀書,若在齋閣。”
(4).仿佛。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兩人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覺耳中惺然一響,不知更有此身矣。”
威武貌。 明 劉基 《賣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恍恍乎干城之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