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拜岳武穆王廟原文
破竹真能復兩京,十年功績痛垂成。
但知金幣堅和議,忍使香盆聚哭聲。
手挽山河心未死,身騎箕尾氣猶生。
經過當日班師地,千古今人涕淚橫。
詩詞問答
問:朱仙鎮拜岳武穆王廟的作者是誰?答:毛師柱
問:朱仙鎮拜岳武穆王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朱仙鎮拜岳武穆王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毛師柱的名句有哪些?答:毛師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破竹
(1).劈竹子。喻循勢而下,順利無阻。《晉書·杜預傳》:“昔 樂毅 藉 濟 西一戰以並強 齊 ,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 唐 柳宗元 《賀誅淄青逆賊李師道狀》:“破竹寧比其發機,走丸未喻於乘勝。” 宋 朱熹 《伏讀二劉公瑞巗留題感事興懷追次元韻偶成》之一:“故壘近聞新破竹,起公無路祗傷心。” 王樹枬 《武漢戰紀》:“ 武昌 以 洪山 為扼塞, 洪山 失則 武昌 不守,順流以取 漢陽 、 漢口 ,如破竹耳。”
(2).喻迅速破亡的形勢。 唐 杜甫 《洗兵行》:“ 河 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 唐 許渾 《登蒜山觀發軍》詩:“犬羊憂破竹,貔虎極飛蓬。”
真能
真正的才能。《列子·仲尼》:“知而忘情,能而不為,真知真能也。”
兩京
(1).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周 代的 鎬京 和 雒邑 。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竊強 秦 之三輔,陷隆 周 之兩京。”
(2).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漢 、 唐 的 長安 和 洛陽 。 南朝 宋 謝靈運 《會吟行》:“兩京愧佳麗,三都豈能似。” 唐 杜甫 《戲贈閿鄉秦少府短歌》:“今日時清兩京道,相逢苦覺人情好。”
(3).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宋 代的 開卦府 和 河南府 。《宋史·太宗紀二》:“﹝ 雍熙 三年﹞九月丙寅朔,減兩京諸州繫囚流以下一等,杖罪釋之。” 宋 梅堯臣 《晚坐北軒望昭亭山》詩:“少客兩京間,熟游 嵩 與 華 。”
(4).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元 代的 大都 和上都 開平 。 元 周伯琦 《天馬行應製作》:“屬車歲歲幸兩京,八鸞承御壯瞻視。” 元 楊允孚 《灤京雜詠》之十八:“萬古龍門鎮兩京,懸崖飛瀑一般清。”
(5).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北京 和 南京 。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祝京兆書<兩京賦>》:“昔在 武昌 人家見 祝京兆 行書 都元敬 《兩京賦》,兩京者,即 明 之 北京 、 南京 。” 陳毅 《讀時下雜文因憶魯迅為長歌志感》:“ 重慶 有 老蔣 ,兩京踞敵偽。”
(6).借指兩 漢 。《陳書·儒林傳·沉不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 三代 ;環林璧水,業盛於兩 京 。” 張舜徽 《廣校讎略》卷一:“敘及 三代 ,則移録《尚書》;事涉兩 京 ,則稱舉《史》《漢》。”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功績
功業與勞績
哥倫布的功績
名聲若日月,功績如天地。——《荀子·王霸》
垂成
事情將近成功
功敗垂成
金幣
金制的貨幣
和議
戰爭雙方的和談會議
香盆
焚香之盆。舊時百姓頂此盆焚香迎勞王師。《宋史·岳飛傳》:“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 金 人悉知之。相公去,我等無噍類矣。”
河心
河中央。 唐 裴說 《春早寄華下同人》詩:“岳面懸青雨, 河 心走濁冰。” 師陀 《紅旗渠》:“下午我們離開那條橫亘河心的滾水壩。”
騎箕尾
指大臣死亡
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莊子·大宗師》
經過
(1) 通過
到現在大約經過六、七人之手
(2) 經歷的過程
事情的全部經過
(3) 從某處過
這汽車經過北海公園嗎?
當日
就在本日、同一天
你可以當日來回
班師
(1) 還師;班還
班師振旅。——《書·大禹謨》
來日魏王必班師矣——《三國演義》
(2) 出征軍隊勝利歸來
你奉旨破吐藩,定 西夏,班師回朝。——《元曲選·喬孟符》
兩世姻緣
(3) 三》
班師得勝人歡樂,三軍踴躍。——明·無名氏《破天陣》
古今
古代和現代
古今差異
涕淚
(1).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淚者,腸雖欲絶,目猶爛然。” 宋 司馬光 《送張兵部知遂州》詩:“聞道 西州 遺畫像,使我涕淚空霑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就接連不斷地打了無數的噴嚏,鬧得涕淚交流。”
(2).涕淚俱下;哭泣。《三國志·魏志·趙王乾傳》“ 黃初 二年,進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為阿翁。 帝 謂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為涕淚。” 唐 杜甫 《 * 送韋二少府匡贊》詩:“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紉針》:“妻攜女歸告兩弟。兩弟任其涕淚,並無一詞肯為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