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心二上人見過原文
破夏來尋甘露滅,快人如對水晶輪。
煙雲掃盡詞傳意,知見不生情透塵。
旋縛茅茨吞遠壑,偶臨檐隙見歸人。
露芽便覺如浮雪,品坐同分一盞春。
詩詞問答
問:誠心二上人見過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誠心二上人見過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誠心二上人見過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破夏
(1).佛教語。僧人在夏季三月須安居靜修,謂坐夏;坐夏期內出外謂“破夏”。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入郭隨緣住,思山破夏歸。”《景德傳燈錄·義玄禪師》:“師因半夏上 黃蘗山 ……住數日乃辭去。 黃蘗 曰:‘汝破夏來,不終夏去?’”參見“ 坐夏 ”。
(2).入夏。 蘇曼殊 《非夢記》:“破夏, 遣凡 約生赴 鼎湖 ,居 報恩寺 四十餘日,病仍弗瘳。”
甘露滅
佛教語。猶涅槃,寂滅。《維摩經·佛國品》:“始在佛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 僧肇 註:“大覺之道,寂滅無相,至味和神,喻若甘露。” 宋 蘇軾 《次韻定慧長老守欽見寄》之四:“幽人白玉觀,大士甘露滅。” 宋 惠洪 《冷齋夜話·陳瑩中罪供不當稱甘露滅》:“世尊以大方便曉諸眾生,令知根本而妙意不可以言盡,故言甘露滅。滅者,寂滅;甘露,不死之藥。所謂寂滅之體而不死者也。”
快人
爽快、痛快的人
快馬一鞭,快人一言。——《景德傳燈錄》
晶輪
指月亮。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送韓聞西之吳門》詞:“前月中秋,停片舸,特地來聽絲竹。爛醉高歌,墊巾側帽,飽看晶輪沐。”
煙雲
煙氣和雲
煙雲繚繞
詞傳
傳說;傳奇。 明 朱鼎 《玉鏡台記·開場》:“古今詞傳,紛紛迭出,雕鎪矯揉,蟲技轟轟。”
知見
(1).見識;見解。《漢書·文帝紀》:“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實 明快之言,如不聞也,然豈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見者俱如是矣。”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往所理想,在知見情操,兩皆調整,若主智一派,則在聰明睿智,能移客觀之大世界於主觀之中者。”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節:“從這多數的征伐事項中,可以抽繹出下列的幾項知見。”
(2).看見,知道。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九:“時都統 馮湛 帳前適有一人在傍知見。”《廿載繁華夢》第二回:“海關里有兩個冊房……一個是造真冊的,一個是造假冊的。真冊的自然是海關大臣和庫書知見;假冊的就拿來虛報皇上。”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三六章:“大嫂, 劉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過什麼,你也知見。”
(3).佛教語。知為意識,見為眼識,意謂識別事理、判斷疑難。 宋 秦觀 《法雲寺長老疏文》:“無前後來去之際,有解脫知見之因。” 清 龔自珍 《重輯<六妙門>序》:“不停心,則雖有無上知見,為煩惱風動搖慧燈,若存若滅……制心一處,何事不辦,如開佛知見矣。”
生情
(1).萌生愛憐之情。《晉書·庾純傳》:“自中世以來,多為貴重順意,賤者生情,故令 釋之 、 定國 得揚名於前世。” 南朝 梁簡文帝 《倡婦怨情詩二十韻》:“散誕披紅帔,生情新約黃。”
(2).猶言矯飾情態。 北周 庾信 《鏡賦》:“暫設粧奩,還抽鏡屜。競學生情,爭憐今世。”
(3).猶蓄意。 南唐 劉崇遠 《金華子》卷下:“ 朱沖和 五經及第,恃其強敏,好乾忤人。所在伺察瑕隙,生情爭訟。”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我便道誰合毒藥來,你便道是俺老子來;我便道誰生情造意來,你便道是俺老子來。”《水滸傳》第二七回:“ 王婆 生情造意,哄誘通姦,唆使本婦下藥毒死親夫。”
縛茅
亦作“ 縛茆 ”。謂蓋造簡陋的房屋。茅,謂茅屋。 明 宋濂 《寶蓋山實際禪居記》:“非有絶念之深功,不能超出死生而入常寂之場,子盍縛茅於重山密林而究明之乎?” 清 周亮工 《題與然大師畫冊前》:“自號曰 與然 ,岩棲谷汲,縛茆於人跡罕至地,顏曰 縣溪庵 。”
檐隙
檐下。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陶潛<田居>》:“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
歸人
(1) 回歸家園的人
荒途無歸人,時時見廢墟。——晉· 陶淵明《和劉柴桑》
(2) 指死人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唐· 李白《擬古》九
露芽
亦作“ 露牙 ”。1.茶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 福州 有 方山 之露牙。” 宋 梅堯臣 《和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宋 陸游 《起晚戲作》詩:“雲子甑香炊熟後,露芽甌淺點嘗初。”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四·茗》:“昔賢所稱,大約謂 唐 人尚茶,茶品益眾,有 雅州 之蒙頂、石花、露芽、穀芽為第一。”
(2).指草木的嫩芽。 宋 王禹偁 《寄金鄉張贊善》詩:“種竹野塘春筍脆,採蘭幽澗露牙肥。” 宋 蘇軾 《春菜》詩:“豈知吾 蜀 富冬蔬,霜葉露牙寒更茁。”
一盞
(1).猶言一杯。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作醬法》:“乞人醬時,以新汲水一盞和而與之,令醬不壞。”《水滸傳》第二四回:“ 武松 吃了飯,那婦人雙手捧一盞茶,遞與 武松 。”
(2).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撥悶》詩:“聞道雲安麴米春,纔傾一盞即醺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僧》:“案上酒殽橫列,公飲巨觥,而以一盞見賜。”
(3).表數量。用於稱單個的燈火。 唐 白居易 《和李中丞與李給事山居雪夜同宿小酌》詩:“一盞寒燈雲外夜,數盃溫酧雪中春。”《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廚房裡牆上掛著一盞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