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其四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雨歇·其四原文

溪光山色罨窗紗,草木懷新清且嘉。

驅盡煩熇憑宿雨,歡情真共萬民家。

詩詞問答

問:雨歇·其四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雨歇·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雨歇·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麻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四

參考注釋

溪光

指溪流的水色。 唐 杜牧 《題白苹洲》詩:“山鳥飛紅帶,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徹,秋色正清華。” 宋 謝逸 《南歌子》詞:“雨洗溪光浄,風掀柳帶斜。” 清 劉大櫆 《重修孫公橋記》:“亭之西,創水榭三楹,為亭右弼,俯蒞溪光,泛搖幾席。”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 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窗紗

窗戶上安的紗布、鐵紗等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新清

(1).猶清新。 宋 曾鞏 《答葛蘊》詩:“大章已逸發,小章更新清。”

(2).新鮮清爽。 林海音 《城南舊事·驢打滾兒》:“驢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鈴鐺,在雪後的新清空氣里,響得真好聽。”

宿雨

(1).夜雨;經夜的雨水。 隋 江總 《詒孔中丞奐》詩:“初晴原野開,宿雨潤條枚。” 明 吳本泰 《西湖竹枝詞》:“宿雨半收晴不穩,惱人最是鵓鳩啼。” 劉半農 《回聲》詩:“微風吹動了樹上的宿雨,冷冰凍的向他頭上滴著。”

(2).久雨;多日連續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六回:“我同 述農 走到江邊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輪明月東方升起,照得那浩蕩江波,猶如金蛇萬道一般。” 胡懷深 《暮春野行》詩:“宿雨昨宵霽,萬木浄如洗。”

歡情

歡愛的感情;歡樂的心情。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歡情未接,將辭而去。” 唐 李白 《酬崔五郎中》詩:“起舞拂長劍,四坐皆揚眉。因得窮歡情,贈我以新詩。” 宋 陸游 《釵頭鳳》詞:“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民家

(1).尋常百姓家。《史記·吳王濞列傳》:“燒殘民家,掘其丘冢,甚為暴虐。”《新唐書·五行志三》:“ 延和 元年六月, 河 南 偃師縣 李材村 有震電入民家。” 宋 張孝祥 《水仙》詩:“浄色只應撩處士,國香今不落民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山溪烈婦》:“ 旌德縣 地曰山溪,有民家女某氏。”

(2). 白族 的別稱。 清 餘慶遠 《維西見聞紀·夷人》:“ 那馬 ,本 民家 ,即 僰 人也…… 民家 流人,已莫能考其時代,亦多不能記其姓氏。”按, 僰 人,這裡指西南少數 民族 白族。

詩詞推薦

雨歇·其四原文_雨歇·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