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蔡家兄弟好兒郎,骨秀同熏知見香。
好在綠楊堤上路,幅巾來往自相羊。
詩詞問答
問:《余將經行他山德莊自邑中馳書作詩見留是夕胡彥通亦會二君手談達旦不寐明日霜重共讀蔡德符兄弟所寄詩有懷其五》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陽韻
2. 原作於,據四庫本、武林本改
參考注釋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兒郎
(1) 青年,小伙子
(2) 兒子
賣兒郎
(3) 對士兵的稱呼
城內兵馬要點驗,守城的兒郎聽我言。——歐陽予倩《木蘭從軍》
知見
(1).見識;見解。《漢書·文帝紀》:“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實 明快之言,如不聞也,然豈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見者俱如是矣。”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往所理想,在知見情操,兩皆調整,若主智一派,則在聰明睿智,能移客觀之大世界於主觀之中者。”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節:“從這多數的征伐事項中,可以抽繹出下列的幾項知見。”
(2).看見,知道。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九:“時都統 馮湛 帳前適有一人在傍知見。”《廿載繁華夢》第二回:“海關里有兩個冊房……一個是造真冊的,一個是造假冊的。真冊的自然是海關大臣和庫書知見;假冊的就拿來虛報皇上。”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三六章:“大嫂, 劉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過什麼,你也知見。”
(3).佛教語。知為意識,見為眼識,意謂識別事理、判斷疑難。 宋 秦觀 《法雲寺長老疏文》:“無前後來去之際,有解脫知見之因。” 清 龔自珍 《重輯<六妙門>序》:“不停心,則雖有無上知見,為煩惱風動搖慧燈,若存若滅……制心一處,何事不辦,如開佛知見矣。”
好在
幸好
好在他傷勢不重
上路
起程,動身
天色未明就出門上路
幅巾
古代男子以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後裁出腳即稱幞頭。《東觀漢記·鮑永傳》:“ 更始 歿, 永 與 馮欽 共罷兵,幅巾而居。”《後漢書·逸民傳·韓康》:“ 及 見康柴車幅巾,以為田叟也,使奪其牛。”《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斂以時服”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 漢 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為雅。”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幞頭巾子》:“今 宋 朝所謂頭巾,乃古之幅巾,賤者之服。”《 * 詞話》第十九回:“ 西門慶 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內,深衣幅巾坐的,單等婦人進門。”
來往
(1) 來和去
街上來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車輛來往
(3) 聯繫、交往或接觸——用於人
他僅與那些百萬富翁們來往
(4) 左右;上下
總不過二尺來往水
自相
相互。《後漢書·黨錮傳·范滂》:“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並欲何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兩承差自相商議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盡也。”
(1).親自察看。《三國志·吳志·薛綜傳》:“自臣昔客始至之時, 珠崖 除州縣嫁聚,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之時,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語。指事物各自外現的形象特徵。與“共相”相對。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物﹞無畢同,故有自相;無畢異,故有共相。”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浮屠之言曰:從一青計之,以是青為自相,以凡青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為自相,以赤、白、黃、紫為共相,顯色同也。以顯色為自相,以聲、香、味、觸為共相,色聚同也。”參見“ 共相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余將經行他山德莊自邑中馳書作詩見留是夕胡彥通亦會二君手談達旦不寐明日霜重共讀蔡德符兄弟所寄詩有懷其五原文_余將經行他山德莊自邑中馳書作詩見留是夕胡彥通亦會二君手談達旦不寐明日霜重共讀蔡德符兄弟所寄詩有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