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一村畫山陰岩壑圖

作者:大圭 朝代:元代

題張一村畫山陰岩壑圖原文

張侯寫山工寫奇,筆力可追王大痴。

鱸魚江頭一斗酒,墨花散作秋淋漓。

前峰崒嵂如束筍,後峰盤拿來不盡。

突馬方驚灩澦高,啼猿忽覺蓬萊近。

水風離離開錦屏,峽泉歷歷鳴瑤箏。

幽葩自炫晨露潔,小草不奈繁霜零。

兵餘僧舍總搖落,何意空林見樓閣。

十年碌碌走湖城,重憶山陰舊岩壑。

秋來日日愁炎蒸,解衣思濯松風清。

輕包錫杖從此去,何處水邊無月明。

詩詞問答

問:題張一村畫山陰岩壑圖的作者是誰?答:大圭
問:題張一村畫山陰岩壑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大圭的名句有哪些?答:大圭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六十六

參考注釋

山工

指石匠。 宋 梅堯臣 《次韻答吳內翰遺石器》:“山工日斲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雲根,剖堅如剖玉。”

筆力

寫字、畫畫、寫文章用筆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氣勢

筆力雄健

追王

謂給死者追加王號。《禮記·中庸》:“追王 大王 、 王季 ,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孔叢子·居衛》:“雖同追王,亦不可乎?” 明 許三階 《節俠記·忠忤》:“聖上貴為天子,立七廟追王其祖。”

江頭

江邊,江岸。 隋煬帝 《鳳艒歌》:“三月三日向江頭,正見鯉魚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詩:“江頭斑竹尋應遍,洞裡丹砂自採還。” 元 沉禧 《一枝花·詠雪景》套曲:“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我這裡醉里題詩漫送程。” 蘇曼殊 《碎簪記》:“又明日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頭觀潮。”

斗酒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長句》:“游騎偶同人鬭酒,名園相倚杏交花。” 清 陳維崧 《菩薩蠻·為竹逸題徐渭文畫紫牡丹》詞:“年時鬭酒紅欄下,一叢奼紫真如畫。” 清 陳於王 《燕九竹枝詞》之九:“觀傍培塿氍毺新,酒市爭看鬭酒人。”

墨花

(1).指硯石上的墨漬花紋。 唐 李賀 《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 宋 梅堯臣 《杜庭之贈端溪圓硯》詩:“微分鸜目瑩,尚漬墨花碧。”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藝文賞鑒》:“ 成化 間,有百戶 吳東升 者,亦善楷書, 劉士亨 寄之詩云:‘墨花香滿硯池頭,盡説能書老戶侯。’”

(2).指水墨花卉畫。 元 湯垕 《畫鑒》:“ 徽宗 性嗜畫。作花鳥、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間有入神品者。”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落水蘭亭》:“﹝ 彝齋 ﹞酷嗜古法書名畫,能作墨花,於水仙尤長。” 清 吳偉業 《畫中九友歌》:“ 華亭 尚書天人流,墨花五色風雲浮。”

淋漓

(1) 液體濕濕地淌下,即流滴的樣子

淋漓不淨

(2) 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崒嵂

(1).高峻貌。 宋 陸游 《大寒》詩:“為山儻勿休,會見高崒嵂。” 清 李瀅 《望羅浮歌》:“石樓玲瓏 員嶠 見,鐵橋崒嵂青冥懸。”

(2).指高山。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七家嶺》:“相將躋崒嵂,忽漫渡潺湲。”

束筍

(1).成捆的竹筍。多以形容詩文稿卷積累之多。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 崔侯 文章苦捷敏,高浪駕天輸不盡……深藏篋笥時一發,戢戢已多如束筍。”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張孟詞貢士》:“﹝ 孟詞 ﹞嘗欲取 宋 章如愚 《山堂考索》、 王伯厚 《玉海》刪益之為書,曰《山海精良》,未成稿如束筍。”

(2).竹筍。形容細尖之物。 宋 晁補之 《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詩:“ 齊 紈如雪 吳 刀裁,小毫束筍縑囊開。” 清 心清 《廿世紀女界文明燈彈詞·天足》:“三寸尖尖如束筍,一鉤入握要魂消。”

盤拿

形容紆曲強勁。

不盡

(1)

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灩澦

亦作“灩澦”。即 灩澦堆 。 唐 張祜 《送曾黯游夔州》詩:“不遠 夔州 路,層波 灧澦 連。”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大抵峽路峻急,故曰:‘朝離 白帝 ,暮宿 江陵 。’四月、五月尤險,故曰:‘ 灩澦 大如馬, 瞿唐 不可下; 灩澦 大如牛, 瞿唐 不可留; 灩澦 大如襆, 瞿唐 不可觸。’” 肖華 《過三峽》詩:“ 灩澦 險礁鎖鐵關,‘朝著我來’免沉淪。”參見“ 灧澦堆 ”。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離離

(1).盛多貌。《詩·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 毛 傳:“離離,垂也。” 鄭玄 箋:“其實離離,喻其薦俎禮物多於諸侯也。” 孔穎達 疏:“言二樹當秋成之時,其子實離離然垂而蕃多,以興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時,其薦俎眾多。”《文選·張衡<西京賦>》:“神木靈草,朱實離離。” 薛綜 註:“離離,實垂之貌。” 前蜀 貫休 《經弟妹墳》詩:“淚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離離。” 宋 葉適 《哀鞏仲至》詩:“君文蚤貴重, 蜀 錦載胡車,離離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濃密貌。 三國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唐 陳昌言 《白日麗江皋》詩:“鬱鬱長堤土,離離淺渚毛。” 明 高啟 《與杜進士寅登白蓮閣對雨》詩:“遠愁高樹共離離,風逆潮聲上浦遲。” 清 陳夢雷 《青青河畔草》詩:“離離萬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戰鬥的城》詩:“如今,我看見當年簽約的樓閣,早埋進離離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書大傳》卷三:“《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皎皎白間,離離列錢。” 隋 虞世基 《講武賦》:“始軒軒而鶴舉,遂離離以雁行。” 宋 蘇軾 《寄蘄簟與蒲傳正》詩:“ 蘭溪 美箭不成笛,離離玉筯排霜脊。”

(4).曠遠貌;空貌。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詩:“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碧瑣離離, * 窺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龍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鮮貌。 五代 齊己 《還人卷》詩:“金梭札札文離離, 吳 姬 越 女羞上機。” 明 唐寅 《七夕贈織女》詩:“神雲矯矯月離離,帝子飃颻即故期。” 孫世偉 《克庵寄示蒞閩以來詩稿哀時感物憂讒畏譏賦此以志同聲之感並呈朴庵》:“西維星象離離變,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為光彩、光榮。 清 曾國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銘》:“離離令問,匪邇伊遙。”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風豪士歌》:“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王琦 註:“即水清石見之意。” 明 李東陽 《赤壁圖歌》:“姦雄僭竊何足數,青史離離後人看。”

(8).隱約貌。 唐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並見示》:“亂螢光熠熠,行樹影離離。”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夜峯何離離,月明落石底。” 明 張居正 《人日對雪贈朱鎮山》詩:“九逵密如繡,雙闕影離離。”

(9).若斷若續貌;相連貌。 隋 盧思道 《孤鴻賦》:“行離離而高逝,響噰噰而相續。”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吟斷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 宋 蘇軾 《文與可飛白贊》:“離離乎其遠而相屬,縮縮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楊謙 《不礙雲山樓歌》:“海之山兮離離,障我流兮東之。”

(10).懶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勞苦事業之中,則儢儢然,離離然。” 楊倞 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離離,謂不耐煩苦勞頓,嬾散疏脫之容也。”

(11).飄動貌;搖盪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拽雲旗之離離兮,鳴玉鸞之譻譻。” 張銑 註:“離離,飛貌。” 唐 白居易 《雜興》詩之一:“東風二月天,春雁正離離。” 明 方孝孺 《游石鏡山》詩:“離離莫雲合,矯矯孤鴈鳴。”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記》:“隨波離離,影界水陸,下拂魚尾,上憇鳥足者,名曰葑田。”

(12).輕細貌。 唐 謝偃 《樂府新歌應教》詩:“細細輕裙全漏影,離離薄扇詎障塵。”

(13).悲痛貌;憂傷貌。《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曾哀悽欷,心離離兮。” 王逸 註:“離離,剝裂貌。”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離離掛空悲,慼慼抱虛警。” 清 孫枝蔚 《寄懷方爾止》詩:“離離怕見花枝動,藹藹長教酒盞親。”

(14).獨特貌;孤獨貌。 唐 盧照鄰 《病梨樹賦》:“愍茲珍木,離離幽獨。”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詩:“離離一寒騎,嫋嫋馳白天。” 清 劉火炤 《泗州道上》詩:“極目離離土一丘, 漢 皇陵廟此山頭。”

(15).象聲詞。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劉公神道碑銘》:“落槭槭之霜葉,叫離離之晚鴻。” 唐 溫庭筠 《罩魚歌》:“風颸颸,雨離離,菱茭刺,鸂鶒飛。”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詩:“滿口離離含黑墨,杏花壇上讀書回。”

錦屏

(1).錦繡的屏風。 唐 李益 《長干行》:“鴛鴦緑浦上,翡翠錦屏中。” 前蜀 魏承班 《玉樓春》詞:“愁倚錦屏低雪面,淚滴繡羅金縷線。”《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遇開放之時,爛如錦屏。”

(2).指婦女居處,閨閣。 唐 溫庭筠 《蕃女怨》詞:“年年征戰,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前蜀 牛嶠 《菩薩蠻》詞:“何處是 遼陽 ,錦屏春晝長。” 後蜀 顧夐 《酒泉子》詞:“錦屏寂寞思無窮,還是不知訊息。”

歷歷

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瑤箏

(1).玉飾的箏。亦用為箏的美稱。 元 張可久 《折桂令·酒邊分得卿字韻》曲:“客留情春更多情,月下金觥,膝上瑤箏。” 元 張可久 《寨兒令·觀張氏玉卿雙陸》曲:“間錦笙,罷瑤箏。”《群音類選·龍泉記·壽祝椿堂》:“聲瀝亮,曲按瑤箏;響錯落,調番玉拍。”

(2).風箏的美稱。 唐 鮑溶 《風箏》詩:“何響與天通,瑤箏掛望中。”

自炫

自誇

自炫清高

晨露

(1).朝露。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晨露夕陰,霏雲四委。” 唐 韓愈 《庭楸》詩:“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聯聯。” 唐 韋應物 《寄中書劉舍人》詩:“晨露方愴愴,離抱更忡忡。”

(2). 商湯 時樂歌名。《呂氏春秋·古樂》:“ 湯 乃命 伊尹 作為《大護》,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見其善。” 高誘 註:“《大護》、《晨露》、《九招》、《六列》、皆樂名。”《列子·周穆王》:“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變宮調》:“更有《薰風》曲,方聞《晨露》歌。”

小草

(1).草本植物中小弱者的統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前溪歌之五》:“黃瓜是小草,春風何足嘆。” 明 楊慎 《續百一詩》之十五:“葛藟縈樛木,兔絲附女蘿;夭夭二小草,洪蔭仰巨柯。”

(2).中藥遠志苗別名。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七:“遠志苗曰小草,根曰遠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謝公 始有 東山 之志,後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 桓公 司馬。於時人有餉 桓公 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 謝 :‘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 謝 未即答。時 郝隆 在坐,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 謝 甚有愧色。 桓公 目 謝 而笑曰:‘ 郝參軍 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後以小草喻平庸。亦含雖懷遠志而遭際不遇之慨。 宋 陸游 《澗松》詩:“藥出山來為小草,楸成樹後困長藤。” 金 元好問 《洞仙歌》詞:“似山中遠志,謾出山來,成個甚,只是人間小草!” 明 吳承恩 《賞花釣魚謝表》:“臣等小草,愧乎出山涸轍。”

(3).指茶葉。 宋 張祁 《答人覓茶》詩:“內家新賜密雲龍,只到調元六七公;賴有家山供小草,猶堪詩老薦春風。”

(4).草稿。《三國志·蜀志·秦宓傳》:“願明府勿以 仲父 之言假於小草,民請為明府陳其本紀。” 清 查慎行 《自題癸未以後詩稿》詩:“論卷排成手自刪,多慚小草落人間。”

(5).謂草書之字形小巧者。 唐 懷素 有《小草千字文》。 宋 陸游 《村圃》詩:“小草臨池學,新詩滿竹題。” 明 陸深 《書輯》:“ 羲 獻 之書,謂之今草;結構微眇者,謂之小草。”

不奈

(1).無奈。 唐 李昂 《戚夫人楚舞歌》:“不奈君王容鬢衰,相存相顧能幾時。” 宋 范成大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詩:“酒槽不奈青春老,經笥空供白晝眠。” 明 高啟 《送衍師還相川》詩:“道心深悟俱浮幻,不奈詩名滿世傳。”

(2).不耐,忍受不了。 唐 陸暢 《解內人嘲》詩:“須教翡翠聞 王母 ,不奈烏鳶噪鵲橋。” 宋 王安石 《紅梅》詩:“春半花才發,多應不奈寒。”

繁霜

(1).濃霜。《詩·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憂傷。” 漢 張衡 《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蟲鳴,繁霜降兮草木零。” 唐 戴叔倫 《關山月》詩:“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 魯迅 《野草·秋夜》:“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裡的野花草上。”

(2).比喻白色。 唐 杜甫 《登高》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唐 戴叔倫 《贈康老人洽》詩:“繁霜入鬢何足論,舊國連天不知處。”

僧舍

(1).僧人的住所。 唐 馮贄 《雲仙雜記·暖香滿室如春》:“ 寶雲溪 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則燃薪火,暖香一炷,滿室如春。”

(2).指寺院。 宋 真山民 《曉行山間》詩:“僧舍在何許?隔林鐘磬清。” 清 閻爾梅 《錦屏山》詩:“漁林烏柳圍金橘,僧舍香楠蔭鐵蕉。”

搖落

凋殘,零落。《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北周 庾信 《枯樹賦》:“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 唐 杜甫 《謁先主廟》詩:“如何對搖落,況乃久風塵。”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詩:“江湖更搖落,何處可安棲?”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飲南樓》之一:“客心搖落傍孤笳,步屧隨時向酒家。”

何意

(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

(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空林

(1).渺無人跡的樹林。 晉 張協 《雜詩》之六:“咆虎響窮山,鳴鶴聒空林。”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 義公 習禪處,結構依空林。”

(2).木葉落盡的樹林。 唐 章八元 《新安江行》:“古戍懸魚網,空林露鳥巢。”

樓閣

泛指樓房。閣,架空的樓。《後漢書·呂強傳》:“造起館舍,凡有萬數,樓閣連線,丹青素堊,雕刻之飾,不可單言。”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西遊記》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廂有樓閣不遠,想必是庵觀寺院,我們都到那裡借宿一宵。”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碌碌

(1) 多石頭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2) 平庸無能

碌碌庸才

(3) 忙碌,有許多事要做

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紅樓夢》

(4) 車轉滾動聲

山陰

山坡背陰的一面;山的北側

岩壑

(1).山巒溪谷。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寢瘵謝人事,滅跡入雲峯。巖壑寓耳目,歡愛隔音容。” 唐 盧綸 《太白西峰書懷》詩:“山明鳥聲樂,日氣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別。”

(2).借指隱者的住所或隱者。 唐 岑參 《下外江舟中懷終南舊居》詩:“巖壑歸去來,公卿是何物?” 宋 黃庭堅 《和答外舅孫莘老》詩:“少監巖壑姿,宿昔廊廟具。”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賈誼《論積貯疏》

炎蒸

亦作“ 炎烝 ”。1.暑熱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五月炎烝氣,三時刻漏長。” 唐 杜甫 《熱》詩之三:“歘翕炎蒸景,飄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詞:“當是時, 河朔 飛觴,避炎蒸,想風流堪繼。” 清 吳偉業 《雁門尚書行》:“六月炎蒸驅萬馬,二 崤 風雨斷千山。”

(2).指炎熱地區。 明 吳承恩 《贈馮南淮比部謫茂名》詩:“昨日尚書郎,今日投炎蒸。”

解衣

(1).脫衣。《戰國策·齊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為溉園。”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蓋受《書》於 東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華 ,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紅樓夢》第二一回:“ 寳玉 見他不應,便伸手替他解衣,剛解開鈕子,被 襲人 將手推開,又自扣了。”

(2).見“ 解衣推食 ”。

松風

(1).松林之風。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松風遵路急,山煙冒壠生。”《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溪迴松風長,蒼鼠竄古瓦。” 清 姚鼐 《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詩:“松風遠自雲中起,搖盪雲光山色里。” 李廣田 《記問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後吧,山裡的泉水,萬馬奔騰的向下馳去,發出嚇人的聲響,又加以松風呼嘯,自己就像在海濤中夜行。”

(2).古琴曲《風入松》的別稱。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 宋 蘇軾 《十二琴銘·鶴歸》詩:“白鶴歸來見曾玄,《隴頭》《松風》入朱絃。”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紙窗兒明,僧房兒雅,一椀松風啜罷,兩箇傾心地便説知心話。” 凌景埏 校註:“松風,指茶。”

錫杖

佛家語。僧人所持的手杖。杖頭有錫環,振時作錫錫聲。也稱“禪杖”、“聲杖”、“鳴杖”

芒鞋騰霧出,錫杖撥雲歸。——《檮杌閒評——明珠緣》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詩詞推薦

題張一村畫山陰岩壑圖原文_題張一村畫山陰岩壑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