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玉繩低鶴禁,朱鳥煥螭坳。

鸞扇非煙散,鴛班委佩敲。

佞臣方唯唯,直士獨嘐嘐。

自具松筠操,難容涇渭淆。

攖龍鱗豈怯,折鹿角曾摎。

奚用檻重輯,還同罟不拋。

納忠餘宿將,介節嘆征茅。

企想都俞世,盈廷喜泰交。

詩詞問答

問:《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諸臣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餚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四

2. 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諸臣題

參考注釋

玉繩

(1).星名。常泛指群星。《文選·張衡<西京賦>》:“上飛闥而仰眺,正睹瑤光與玉繩。”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曰:“玉衡北兩星為玉繩。” 唐 陸龜蒙 《新秋月夕作吳體以贈》詩之二:“清談白紵思悄悄,玉繩銀漢光離離。”《 * 詞話》第二七回:“只見玉繩低度,朱戶無聲,此景堪羨。”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附錄《夕堂永日緒論外編》:“有代字法,詩賦用之,如月曰‘望舒’,星曰‘玉繩’之類。”

(2).比喻雨滴。 唐 張蕭遠 《興善寺看雨》逸句:“須臾滿寺泉聲合,百尺飛簷掛玉繩。”

鶴禁

太子所居之處。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鳳闈宵靜,陰靈宣玉閫之華;鶴禁朝趨,離象峻銅樓之景。” 明 宋訥 《壬子秋過故宮》詩:“端本有書遺鶴禁,宣文無客進龍韜。”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宮室·鶴禁》:“《漢宮闕疏》:‘鶴宮,太子所居,凡人不得出入,故曰鶴禁。’”

朱鳥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總稱。七宿相聯呈鳥形;朱色象火,南方屬火,故名。《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 唐 楊炯 《渾天賦》:“南宮則黃龍賦象,朱鳥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2).古代軍事家按天文四宮布列前後左右軍陣,軍旗畫四種圖形為標識,前方的叫朱鳥。《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 * 。” 孔穎達 疏:“此明軍行象天文而作陳法也。前南,後北,左東,右西。朱鳥、玄武、青龍、 * ,四方宿名也。軍前宜捷,故用鳥。” 明 沉壽民 《江上行》:“玄武后扈,朱鳥前騫。”

(3).南方之神。《太平御覽》卷八八一引《河圖》:“南方赤帝,神名 赤熛怒 ,精名朱鳥。”《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鳥舒翼以峙衡,騰虵蟉虯而遶榱。” 李周翰 註:“朱鳥,朱雀,南方神也。”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九:“赤帝躍火龍,炎官控朱鳥。” 清 王韜 《瀛壖雜誌》卷六:“怒控寒潮猶撼郭,魂歸朱鳥已無城。”

(4).宮殿名。《文選·張衡<西京賦>》:“ 麒麟 、 朱鳥 、 龍興 、 含章 。” 李善 註:“ 漢 宮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鳥殿 。”

(5).鳥名。傳說中的鸞鳥。 漢 賈誼 《惜誓》:“飛朱鳥使先驅兮,駕 太一 之象輿;蒼龍蚴虬於左驂兮, * 騁而為右騑。” 宋 梅堯臣 《送程殿丞知韶州》詩:“傳聞古帝 舜 ,石上奏《九成》,鳳皇為之下,朱鳥不復鳴。”參閱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6).鳥名。鳳。《後漢書·張衡傳》:“前 祝融 使舉麾兮,纚朱鳥以承旗。” 李賢 註:“朱鳥,鳳也。” 明 李夢陽 《雜詩》之一:“眾羽日繽紛,朱鳥戢其翰。” 清 沉曰霖 《晉人麈·十二肖論》:“十二肖之宜黜者,若鼠、若猴;其宜收者,若元武、若朱鳥、若勾陳。不知何以不爾。”

(7).鳥名。雁。 漢 揚雄 《法言·向明》:“或曰:‘奚取於朱鳥哉?’曰:‘時來則來,時往則往,能來能往者,朱鳥之謂與!’” 宋鹹 註:“朱鳥,隨陽之鳥,謂鴈也。” 明 何景明 《織女賦》:“鳳凰翼以翳車兮,命烏鵲以築梁,先朱鳥以通媒兮,導應龍以啟征。”

(8).道教語。指舌頭。《雲笈七籤》卷十一:“呼吸元氣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鳥吐縮白石源。”註:“朱鳥,舌象。白石,齒象。吐縮,導引津液。謂陰陽之氣流通不絶,故曰源。”

螭坳

宮殿螭階前坳處。朝會時為殿下值班史官所站的地方。 宋 司馬光 《奉和始平公喜聞昌言修注》:“曉提麟筆依華蓋,日就螭坳記聖言。” 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四:“書題鳳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學士榮。”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一·二書不分優劣》:“ 吳兢 、 韋述 、 令狐峘 皆金閨上彥,操筆 石渠 ; 劉昫 等因三人舊文為書,郎舍相踵,既出螭坳親見,又遇 劉司從 之博洽,乃克成書。”參見“ 螭堦 ”、“ 螭首 ”。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

鸞扇

羽扇的美稱。 唐 李商隱 《念遠》詩:“皎皎非鸞扇,翹翹失鳳簪。” 馮浩 箋註:“按:《古今注》:扇始於 殷高宗 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故有雉尾扇,後為羽扇。扇名甚多,‘鸞扇’可通用矣。”《宋史·樂志十五》:“秋風一夜驚羅幕,鸞扇影空迴。” 元 劉詵 《江帆雪影》詩:“卻疑 馮夷 宴未終,舞女猶持白鸞扇。”

非煙

(1).亦作“ 非煙 ”。《史記·天官書》:“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卿雲,喜氣也。”後因以“非煙”指慶雲,五色祥雲。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序》:“夕望湯池,觀仰月之勢;朝瞻美氣,眺非煙之色。” 唐 權德輿 《雜詩》之一:“婉彼 嬴氏 女,吹簫偶 蕭史 。綵鸞駕非煙,綽約兩仙子。”

(2).喻藻繪絢爛。 宋 王禹偁 《賀南郊大赦表》:“不得涌非煙之詞,濡甘露之筆,藻繪於玉冊,發揮於皇謀,亦臣之不幸也。”

(3). 唐 人小說中的人名。 唐 河南府 功曹參軍 武公業 之妾 步非煙 ,貌纖麗,善文墨。鄰居 趙象 見而悅之。題詩唱和,互相愛慕。後為 公業 所知。鞭撻 非煙 致死。事見 唐 皇甫枚 《非煙傳》。 明 徐翽 《春波影》第二折:“原不比和新詩的 非煙 侍女,怎做得識英雄的執拂歌姬。”

見“ 非煙 ”。

鴛班

指朝班。 明 李東陽 《壽瓊山邱先生》詩:“芸閣編充棟,鴛班禮絶鄰。”

委佩

見“ 委佩 ”。

亦作“ 委珮 ”。1.恭敬貌。謂俯身行禮時佩飾拖垂至地。語出《禮記·曲禮下》:“立則磬折垂佩,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 鄭玄 註:“君臣俛仰之節,倚謂附於身,小俛則垂,大俛則委於地。” 唐 劉禹錫 《問大鈞賦》:“乃遽衣促盥,竭慮滌想。委佩低簪,持簿叩顙而言。”佩,一本作“ 珮 ”。

(2).指下垂的佩玉。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詩:“宮草霏霏承委珮,鑪煙細細駐遊絲。” 元 柳貫 《送李士弘侍讀攝祠王屋》詩:“林光忽與升煙合,雲氣初承委佩重。”

佞臣

奸邪諂媚的臣子

唯唯

(1).恭敬的應答聲。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序》:“王曰:‘試為寡人賦之。’ 玉 曰:‘唯唯。’”《漢書·司馬相如傳上》:“ 齊王 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言之。’僕對曰:‘唯唯。’” 顏師古 註:“唯唯,恭應之辭也。”《醒世恆言·蘇小妹三難新郎》:“ 老泉 納於袖中,唯唯而出。” 梁斌 《播火記》四七:“ 劉老萬 、 劉老士 、 嚴老松 皆拱手唯唯稱是。”

(2).引申為恭順謹慎之義。《新唐書·牛仙客傳》:“為相謹身無它,與時沉浮,唯唯恭願。”

(3).應而不置可否貌。《戰國策·秦策三》:“ 秦王 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 曰:‘唯唯。’有間, 秦王 復請, 范雎 曰:‘唯唯。’若是者三。” 宋 徐鉉 《稽神錄·林昌業》:“忽有一男子,年可三十,髭髯甚長,來詣 林 , 林 問何人,但微笑,唯唯不對。”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二章:“余聆玉人詞旨,心乃奇駭,唯唯不能作答。”參見“ 唯唯否否 ”。

(4).相隨而行貌。《詩·齊風·敝笱》:“敝笱在梁,其魚唯唯。” 鄭玄 箋:“唯唯,行相隨順之貌。”《南史·文學傳·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 唐 李鹹用 《贈友弟》詩:“誰能終歲搖頳尾,唯唯洋洋向碧濤。”

直士

正直、耿直之士。《荀子·不苟》:“身之所長,上雖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雖不知,不以取賞;長短不飾,以情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漢書·梅福傳》:“折直士之節,結諫臣之舌。” 宋 歐陽修 《答西京王相公書》:“不量輕重之勢,不度貴賤之位,必爭以理而後止者,此直士也。” 清 唐甄 《潛書·主進》:“世尚文辭,則為名士;世尚氣節,則為直士;世尚功業,則為才士。”

嘐嘐

形容志大而言夸。《孟子·盡心下》:“何以謂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趙岐 註:“嘐嘐,志大言大者也。”《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韋蘇州》引 宋 蔡寬夫 《詩話》:“其氣格殆不減二人,非 唐 中葉以來嘐嘐以詩鳴者可比。” 清 魏源 《李希廉墓志銘》:“負斐然之狂,邁嘐嘐之志,卒歸反求,能自得師。”

象聲詞。多指動物叫聲。 唐 柳宗元 《游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晨雞不余欺,風雨聞嘐嘐。” 宋 蘇軾 《黠鼠賦》:“嘐嘐聱聱,聲在橐中。” 清 唐孫華 《六月初一日初聞蟬聲》詩:“嗟汝飲露腹,嘐嘐復何求?”

自具

自備;為事物本身所具有。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新五代史·雜傳一·羅紹威》:“起亭堠,供帳什物自具, 梁 兵數十萬,皆取足。”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然究之作者命意敷辭,兼於諸義不設自具。” 清 曾國藩 《答劉孟容書》:“冠履不同位,鳳凰鴟鴞不同棲,物所自具之分殊也。”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得者以文化不受影響於異邦,自具特異之光彩;近世中衰,亦世希有。”

松筠

松樹和竹子。《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後因以“松筠”喻節操堅貞。 南朝 齊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詠秋胡妻》:“日月共為照,松筠俱以貞。”《梁書·元法僧等傳論》:“ 侃 則臨危不撓, 鴉仁 守義殞命,可謂志等松筠,心均鐵石。” 唐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浪跡同生死,無心恥賤貧。偶然存蔗芋,幸各對松筠。”《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 嬌鸞 松筠之志雖存,風月之情已動。”

涇渭

(1).指 涇水 和 渭水 。《詩·邶風·谷風》“ 涇 以 渭 濁,湜湜其沚” 毛 傳:“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帶 涇 渭 。”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王粲》詩:“山岑高無極, 涇 渭 揚濁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若擇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馭文采矣。” 唐 杜甫 《驄馬行》:“晝洗須騰 涇 渭 深,夕趨可刷 幽 並 夜。”

(2).古人謂 涇 濁 渭 清(實為 涇 清 渭 濁),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優劣清濁,事物的真偽是非。《晉書·外戚傳·王濛》:“夫軍國殊用,文武異容,豈可令 涇 渭 混流,虧清穆之風。”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況古今路阻,視聽壤隔,而談者或以前為後,或以有為無。 涇 渭 一亂,莫之能辨。”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華月報》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涇 渭 。”

龍鱗

(1).龍的鱗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 李善 註:“ 郭璞 曰:‘如龍之鱗彩也。’” 呂向 註:“言眾物顏色相照爛然如龍鱗也。”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 * 。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因以“龍鱗”指人主。《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宋 梅堯臣 《送馬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至江》:“不道龍鱗難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對黃堂。”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仇兆鰲 註:“龍鱗,謂袞衣之龍章。”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鳴鞘隱隱聲傳,仰見龍鱗日耀。”

(4).像龍鱗的樣子。 漢 揚雄 《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鍾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李善 註:“龍鱗,似龍之鱗也。” 呂延濟 註:“言壯勇之金人飾以龍文,令負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石瓊文而翕赩,山龍鱗而炤爛。” 宋 王禹偁 《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之五:“道服日斜披鶴氅,藥畦春暖步龍鱗。”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晉 郭璞 《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 唐 厲玄 《從軍行》:“戰場收驥尾,清翰怯龍鱗。” 宋 梅堯臣 《汴水斗減寄彥國》詩:“深灘鼇背出,淺浪龍鱗斜。” 明 劉基 《摸魚兒》詞:“碧江風過龍鱗起,天際白雲如絮。”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唐 虞世南 《賦得臨池竹應制》:“龍鱗漾 嶰谷 ,鳳翅拂漣漪。”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宋 梅堯臣 《檜詠》:“龍鱗已愛松身直,珠實還看柏華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劉禹錫 《葡萄歌》:“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

(9).寶刀名。 三國 魏 曹丕 《劍銘》:“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鹿角

雄鹿的角。亦指為阻止敵軍前進而設定的樹枝、荊棘之類的障礙物

納忠

獻納忠心;效忠。《漢書·司馬遷傳》:“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後漢書·宦者傳論》:“至 元帝 之世, 史游 為黃門令,勤心納忠,有所補益。”《明史·宋思顏傳》:“他日又進曰:‘ 句容 虎為害,既捕獲,宜除之,今豢養民間何益?’ 太祖 欣然,即命殺虎。其隨事納忠類如此。”

宿將

久經戰陣的將領

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史記·魏公子列傳》

介節

剛直不隨流俗的節操。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 黔婁 匹夫之介節,不忘仁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猗氏 邵嗣堯 起家縣令,循聲介節,與吾 浙 陸清獻 齊名。”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部:“而吾鄉 方蓀壁 進士,獨行介節,不受贈饋,種菜而食,乃至餓死。”

企想

猶想望。 晉 潘岳 《射雉賦》:“甘疲心於企想,分倦目以寓視。” 唐 李程 《華清宮望幸賦》:“徒企想以忡忡,復懷慕而耿耿。”

都俞

見“ 都俞吁咈 ”。

盈廷

見“ 盈庭 ”。

泰交

語出《易·泰》:“天地交,泰。”謂天地之氣相交,物得大通。後因以“泰交”謂上下不隔,互通聲氣。《明史·余珊傳》:“由是大臣顧望,小臣畏懼,上下乖戾,寖成暌孤,而泰交之風息矣。”

詩詞推薦

  • 贈施肩吾

    張籍唐代〕世間漸覺無多事,雖有空名未著身。合取藥成相待吃,不須先作上天人。
    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原文_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的賞析_古詩文
  • 時充之訪盤溪有詩次韻

    王柏宋代〕聖賢不出此心公,有為為之未必充。絕學當歸三洞左,正源慾障百川東。坐春立雪誰能繼,弄月吟風豈浪從。方己
    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原文_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的賞析_古詩文
  • 對御書後一絕

    亞棲唐代〕通神筆法得玄門,親入長安謁至尊。莫怪出來多意氣,草書曾悅聖明君。
    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原文_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的賞析_古詩文
  • 和聞蛩有感二首·其二

    呂陶宋代〕思婦感離別,夕霖殊未晴。九秋訊息近,千里夢魂清。續縷有深意,促機無緩聲。寒衣遠須寄,人去在幽并。
  • 謁嚴先生祠·其九

    李楩明代〕老臥高台自夙緣,無疆風月不須錢。峰巒對出臨無地,雲水相依樂有天。隔浦漁歌喧曉日,窺關鶴影戲朝煙。幾先
  • 莊居

    趙汝鐩宋代〕三四間茅屋,迴環水石清。雞催殘漏盡,月截半窗明。好句枕邊得,浮名身外輕。起來供日課,先繞藥畦行。
  •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

    杜甫唐代〕特進群公表,天人夙德升。霜蹄千里駿,風翮九霄鵬。服禮求毫髮,推思忘寢興。聖情常有眷,朝退若無憑。仙醴
  • 牡丹坪詩

    家鉉翁宋代〕洛花古來稱第一,金為之相玉為質。畫堂深處養根荄,麗日光中見顏色。人力栽培儻未周,本然之天從而失。我家
  • 送程給事知越州

    盧革宋代〕金門人訪竹林人,雲向蓬萊駐書輪。百越江山初作主,五湖圖史未生塵。勸耕定帶齊船雨,卷白應留燕榭春。論道
    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原文_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的賞析_古詩文
  • 偈頌一百六十首

    釋宗杲宋代〕這僧問趙州,趙州答趙州。得人一馬,還人一牛。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好休。
    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原文_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的賞析_古詩文
  • 紫泉行宮十詠·其六·虹橋

    乾隆清代〕宛轉湖中接兩堤,訝如螮蝀落朝隮。然疑其雨濕衣履,卻是波煙黯欲迷。
  • 過虞美人墓

    潘檉宋代〕樽前一曲奈何歌,千古英雄恨不磨。女子在軍今莫問,君王愎諫向來多。最憐秋雨添狐穴,誰與春醪酹棘窠。一朽
  • 奉陪李大夫九日龍沙宴會(遲字)

    權德輿唐代〕龍沙重九會,千騎駐旌旗。水木秋光淨,絲桐雅奏遲。煙蕪斂暝色,霜菊發寒姿。今日從公醉,全勝落帽時。
    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原文_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的賞析_古詩文
  • 寄韓澗泉三首

    王汶宋代〕浮榮安可搴,高蹈何恨早。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修名隨風翔,嘉遯若龍矯。棲遲二十年,匣此不世賓。灝露
  • 討源書屋秋曉·其一

    乾隆清代〕窗納寥天淨片雲,山容水態恰全分。朝來底事秋光輳,一夜西風枕畔聞。
  • 江月晃重山

    劉秉忠元代〕紅雨斜斜作陣,綠雲碎碎成堆。武陵溪口幾人迷。桃花水,流入不流回。夏日董風殿閣,秋宵寶月樓台。仙凡境界
    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原文_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的賞析_古詩文
  • 含韻齋玉蘭

    乾隆清代〕迎軒木筆發華姿,細雨前朝與濯枝。且喜未曾開爛漫,恰教聊此對依遲。謝家庭砌真無匹,江令風流能爾為。最是
  • 送黃生還臨安

    王銍宋代〕舊事恍如前後身,龍門四紀更情親。茅廬驚嘆見斯客,天馬超騰感似人。三逕草荒殘歲雨,一枝梅作渡江春。莫言
  • 題雪浪齋

    乾隆清代〕眾春本是韓之園,雪浪實則蘇之石。置石於園始邑令,氣求恰合宋賢跡。辛巳清蹕駐行齋,遂以雪浪為齋額。因之
  • 洛陽橋三首

    劉克莊宋代〕面跨虛空趾沒潮,長鯨吹浪莫漂搖。向來徒病川難涉,今日方知海可橋。
    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原文_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的賞析_古詩文
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原文_賦得折檻旌直臣(五言排律八韻得交字試翰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