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嚴先生祠·其九

作者:李楩 朝代:明代

謁嚴先生祠·其九原文

老臥高台自夙緣,無疆風月不須錢。

峰巒對出臨無地,雲水相依樂有天。

隔浦漁歌喧曉日,窺關鶴影戲朝煙。

幾先一著惟君早,採石江頭憾謫仙。

詩詞問答

問:謁嚴先生祠·其九的作者是誰?答:李楩
問:謁嚴先生祠·其九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謁嚴先生祠·其九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楩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楩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高台

(1).高建樓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廣池,湛樂飲酒。”《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

(2).高的樓台。 晉 左思 《吳都賦》:“造 姑蘇 之高臺,臨四遠而特建。”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黃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3).比喻京師。《文選·曹植<雜詩>之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語》:“高臺,喻京師。”

(4).頭之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形貌·頭》:“《黃庭經》:高臺通天臨中野。”原註:“頭為高臺。”

夙緣

前生的因緣。《敦煌曲子詞·鵲踏枝》:“自嘆夙緣作他邦客,辜負尊親虛勞力。” 明 李贄 《卓吾論略》:“吾 泉 而生,又 泉 而官: 泉 於吾有夙緣哉!”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是夕生在他宅,聞 仲仙 戶外連呼之曰:‘夙緣已盡,別君去矣。’”

無疆

沒有窮盡;無限

萬壽無疆

風月

(1) 本指清風明月

初秋涼夕,風月甚美。——《南史·褚彥回傳》

(2) 男女情愛

如今長大了,漸知風月。——《紅樓夢》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峰巒

連綿的山峰

峰巒起伏

峰巒重疊

出臨

弔唁。《漢書·燕剌王劉旦傳》:“ 廣意 言待詔 五莋宮 ,宮中讙言帝崩,諸將軍共立太子為帝,年八九歲,葬時不出臨。”《南齊書·良政傳·傅琰》:“五年,卒。 琰 喪西還,有詔出臨。”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天下吏人,誥至後,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

舊指朝廷官員出任外職。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入管機密,朝政以治;出臨 朔 岱 ,庶績鹹熙。” 宋 陸游 《賀謝提舉啟》:“迨法宮之決事,付便郡以優賢,曾未逾年,已聞報政,入膺三接之寵,出臨千里之畿。” 遼 劉詵 《耶律宗允墓志銘》:“時王公將相出臨外任者,皆詔赴天闕,預觀縟儀。”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戰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範圍廣袤。《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張銑 註:“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雲!”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於無地。”

雲水

(1).雲與水。 唐 杜甫 《題鄭十八著作丈故居》詩:“ 台州 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 宋 陸游 《長相思》詞:“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三折:“這堝里雲水林巒,甚么去處。”

(2).謂漫遊。漫遊如行雲流水的飄泊無定,故稱。 唐 黃滔 《寄湘中鄭明府》詩:“莫耽雲水興,疲俗待君痊。” 明 高啟 《太湖》詩:“我性好游觀,夙負雲水債。” 清 施峻 《中途見雁》詩:“雲水家何在,風塵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雲遊四方,如行雲流水,故稱。 唐 項斯 《日東病僧》詩:“雲水絶歸路,來時風送船。”《宋史·方技傳下·莎衣道人》:“帝歲命內侍即其居設千道齋,合雲水之士,施予優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載·尋親誠感》:“ 原 邑 趙孝子 名 威晉 ,其父好黃冠術,遇全真雲水,無不以禮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廣東省 樂昌縣 南境。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於 瀧水 ,又與 雲水 合。”

相依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為命

漁歌

打魚人唱的歌

漁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曉日

(1).朝陽。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使宅別齋初栽桂樹見懷之作》詩:“影近畫梁迎曉日,香隨緑酒入金杯。” 元 郝經 《賢台行》:“曉日曈曨赤羽旗, 燕王 北面親前席。”《花月痕》第五回:“謄寫畢,窗紙上早已曉日曈曈了。”

(2).引申為清晨。 唐 張九齡 《郡中每晨興輒見群鶴東飛至暮又行列而返甚和樂焉遂賦以詩》:“曉日東田去,煙霄北渚歸。”

影戲

(1) 皮影戲

(2) 〈方〉∶電影

幾先

猶機先;先兆。 宋 蘇舜欽 《蜀士》詩:“吾相柄天下,處事當幾先。”《明史·倪元璐傳》:“主移宮者弭變於幾先,爭移宮者持平於事後。”

一著

亦作“ 一著 ”。1.本謂下棋落一子。亦指行事的一個步驟。 宋 陳亮 《與呂伯恭正字又書》:“方欲出耕於空曠之野,又恐無退後一著。” 明 楊慎 《大顛書》:“如善奕者常留一著, 歐公 之於 師魯 留一著也。” 明 何良俊 《世說新語補·棲逸》:“二公平日對奕, 徐 高於 蘇 ,是日 養直 拈一子,笑視 師川 曰:‘今日還須讓老夫下此一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陳侍御奏摺》:“我之見事獨遲,每每輸人一著。”

(2).一件事。《景德傳燈錄·南嶽金輪可觀禪師》:“師問僧:‘作么生是覿面事?’曰:‘請師鑒。’師曰:‘恁么還當么。’曰:‘故為即不可。’師曰:‘別是一著。’”

(3).指武術的一個招數。《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女子收回左腳,把腿跟向地下一碾,輪起右腿甩了一個‘旋風腳’……這一著叫作‘連環進步鴛鴦拐’。”

(4).比喻一個計策或手段。 茅盾 《子夜》十一:“我早就料到有這一著,所以我上次勸你耐心籠絡 曼麗 。” 張天翼 《清明時節》七:“他急著要決定一個辦法,他全家的命運怎樣,就全在這一著。”

亦作“ 一著 ”。一經接觸。《晉書·賈充傳》:“時 西域 有貢奇香,一著人則經月不歇。”

見“ 一著 ”。

採石

從石場開採石料頭、大理石或石板等的事務、職業或行動

江頭

江邊,江岸。 隋煬帝 《鳳艒歌》:“三月三日向江頭,正見鯉魚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詩:“江頭斑竹尋應遍,洞裡丹砂自採還。” 元 沉禧 《一枝花·詠雪景》套曲:“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我這裡醉里題詩漫送程。” 蘇曼殊 《碎簪記》:“又明日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頭觀潮。”

謫仙

亦作“ 謫僊 ”。1.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南齊書·高逸傳·杜京產》:“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養鼠數十頭,呼來即來,遣去便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壺吟》:“世人不識 東方朔 ,大隱 金門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吳彩鸞所寫之書》:“ 吳彩鸞 ,世傳謫仙也。”

(2).專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詩·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舍於逆旅。 賀監 知章 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詩:‘ 黃鶴樓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謫降的官吏。 唐 劉禹錫 《寄唐州楊八歸厚》詩:“謫仙年月今應滿,戇諫聲名眾所知。”

見“ 謫仙 ”。

詩詞推薦

謁嚴先生祠·其九原文_謁嚴先生祠·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