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舟行原文
造舟造舟何處禡,乃在銅壁關外野牛壩。
緬匪險據老官屯,必資水軍順流下。
先是屢敕預刳木,率以難成中止罷。
經略盡心博訪咨,得地得材命工價。
猶然邊外豈異區,事在人為語非假。
野人效順氣爽涼,頗覺炎瘴輕往夏。
忠誠天佑有如斯,我亦為之額手謝。
舁至蠻暮乃入江,諸事從公堪獎藉。
閩人使船如使馬,鼓勇艨艟凌波駕。
水陸兼進緬豈當,定知肉袒牽羊迓。
安民和眾武常經,不為所欺不妨赦。
詩詞問答
問:造舟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造舟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禡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三
2. 緬賊恃有老官屯之險必得舟師夾擊方能攻拔其柵並緣江奪取賊船順流直
參考注釋
造舟
周文王 成婚時,曾並船為橋,納聘於 渭水 。《詩·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 渭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朱熹 集傳:“文,禮;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納幣之禮,定其祥也。造,作;梁,橋也。作船於水,比之而加版於其上,以通行者,即今之浮橋也。傳曰:天子造舟,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張子 曰:造舟為梁, 文王 所制,而 周 世遂以為天子之禮也。”後因以指以順序並列舟船。《文選·張衡〈東京賦〉》:“造舟清池,惟水泱泱。” 薛綜 註:“造舟,以舟相比次為橋也。” 唐 王邱 《法藏禪師塔銘序》:“有 隨信行禪師 與在世造舟為梁,大開普敬認惡之宗,將藥破病之説。”一說,為聚集舟船。 楊樹達 《積微居國小述林·詩造舟為梁解》:“注家説造舟為比舟,其義誠是,然造訓為比,古書訓詁未見。余謂造當讀為聚,造舟謂聚合其舟也。古音聚在侯部,造在幽部,二部音近,故造聚可通作。”亦特指帝王迎婚。 楊樹達 《積微居國小述林·詩造舟為梁解》:“注家説造舟為比舟,其義誠是,然造訓為比,古書訓詁未見。余謂造當讀為聚,造舟謂聚合其舟也。古音聚在侯部,造在幽部,二部音近,故造聚可通作。”亦特指帝王迎婚。《晉書·后妃傳序》:“是以哲王垂憲,尤重造舟之禮;詩人立言,先奬《葛覃》之訓。”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乃在
猶乃才。僅僅。在,通“ 才 ”。《漢書·賈誼傳》:“ 長沙 迺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
關外
指山海關以東或嘉峪關以西一帶地區
野牛
哺乳動物、形狀跟家牛相似,身體高大,毛褐色,頭部和頸部有長毛,背部隆起。吃樹皮,樹葉等。有好幾種,分別產於亞洲、歐洲和美洲,現存不多,是一種珍奇的動物
水軍
古代在水上進行訓練作戰的軍隊
順流
(1).順著地勢而流動。 漢 陸賈 《新語·道基》:“百川順流,各歸其所。” 漢 焦贛 《易林·臨之革》:“百川順流,民安其居。” 葉聖陶 《隔膜·恐怖的夜》:“他的船也許因舟人的努力或是水勢的順流,再搖一兩櫓,就到對面的水埠了。”
(2).順著水流。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下》:“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唐 劉禹錫 《平齊行》之二:“千鈞猛簴順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國演義》第四五回:“ 竺 領命,駕小舟順流而下,徑至 周瑜 大寨前。”《明史·常遇春傳》:“有敗舟順流下,觸 遇春 舟乃脫。”
(3).比喻順應社會潮流。《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及 漢 興,依日月之末光, 何 謹守管籥,因民之疾 秦 法,順流與之更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 漢 初詞人,順流而作, 陸賈 扣其端, 賈誼 振其緒。”
(4).指與前進方向一致的水流。 晉 陸機 《辨亡論上》:“羽檝萬計,龍躍順流,鋭騎千旅,虎步原隰。” 晉 束晳 《補亡詩·由庚》:“獸在於草,魚躍順流。”
(5).比喻安定的社會。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若使平世順流,以任宰執藩鎮,其才豈減於 李德裕 、 張居正 哉!”
(6).順利,順當。《醒世恆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 長兒 贏得順流,動了賭興,問 再旺 道:‘還有錢么?’”甬劇《兩兄弟》第三場:“﹝ 馬寶鳳 ﹞悶愁愁迴轉房門內--(進屋),保佑他生意順流發大財。”
(7).傳說中的雷電名。《《說郛》卷一○九引《起世經》》:“東方有電名曰無厚,南方有電名曰順流,西方有電名墮光明,北方有電名百生樹。無厚與墮光明相觸相對,順流與百生(樹)相觸相對,故虛空雲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電光。”
先是
在此以前。多用於追述往事之詞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先是貝勒統軍。——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刳木
剖鑿木頭(用以做舟)。《易·繫辭下》:“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 孔穎達 疏:“舟必用大木刳鑿其中,故云刳木也。” 唐 皎然 《奉和顏魯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刳木新成舴艋舟,諸侯落舟自茲始。”
中止
半途停止
中止正常的電視節目加進一段新的重要報導
略盡
將盡。《後漢書·董卓傳》:“ 卓 遣疑兵挑戰,而潛使鋭卒從 小平津 過津北,破之,死者略盡。” 宋 司馬光 《論召陝西邊臣札子》:“今地則歸之虜庭,民則逃散略盡,朝廷有何所得?”《清史稿·豫通親王多鐸傳》:“ 自成 精鋭略盡,遁歸 西安 。”
博訪
廣泛地尋查訪求。《晉書·儒林傳序》:“傍求蠹簡,博訪遺書,創甲乙之科,擢賢良之舉。”《南齊書·文學傳·祖沖之》:“臣博訪前墳,遠稽昔典。”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經》:“初建議者何人,後廢格不行者又何人,當建與否,博訪民間之論,一一修入。”
得地
(1).得到土地。《左傳·成公二年》:“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紓於難,其榮多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趙 也。”
(2).得到適宜生長的土壤。《藝文類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約 《高松賦》:“鬱彼高松,棲根得地。” 唐 杜甫 《病柏》詩:“出非不得地,蟠據亦高大。” 宋 曹組 《好事近·梅》詞:“ 江 南得地故先開,不待有飛雪。”
(3).謂發跡。 元 李壽卿 《伍員 * 》第四折:“我父親其時便説,有一子是個村廝憨郎,久以後你須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 元 無名氏 《馬陵道》楔子:“ 龐涓 久後得地呵,此人是個短見薄識,絶恩絶義的人。”
命工
指派工匠。謂動工。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遂卜日命工,度木構材。”
猶然
(1).舒遲貌。《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君子猶然如將可及也,而不可及也。”《逸周書·官人》:“喜色猶然以出。” 朱右曾 校釋:“猶然,舒和貌。”
(2).微笑自得之貌。《莊子·逍遙遊》:“ 宋榮子 猶然笑之。” 陸德明 釋文:“ 崔 李 云:‘猶,笑貌。’”
(3).尚且。《史記·遊俠列傳》:“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
(4).尚且如此。 清 方文 《胡母節壽詩》:“世變節義如輕塵,男子猶然況婦人。”
(5).仍然。《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張勝 的心,死後猶然相從。”《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一對料絲燈﹞今已六十餘年,猶然簇新。”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這幅畫景,猶然清清楚楚的擺在腦際。”
(6).仍然如此。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葉子格, 五代 、國初猶然,後漸廢不傳。”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關鎮雜記·秦皇島》:“﹝ 秦皇 ﹞下馬拜,荊皆垂首向地,如頓伏狀。至今猶然。”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稱某某拜,開國猶然,近人多易以‘頓首’二字。”
邊外
(1).邊境之外的地方。 漢 王充 《論衡·指瑞》:“何故遠去中國,處於邊外。” 元 閻復 《丞相阿術贈謚制》:“邊外開邊,四達弗庭之域;將門出將,三持分閫之權。”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豆腐》:“今四海九州,至邊外絶域,無不有此。”
(2).邊遠地區。《宋書·徐湛之江湛等傳論》:“ 世祖 弱年輕躁,夙無朝寵,累任邊外,未嘗居中。”
事在人為
事情的成功全在於人的主觀努力
野人
(1) 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 蘇軾《浣溪沙》詞
(2) 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漢
(5) 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效順
表示忠順;投誠。 漢 賈誼 《新書·五美》:“細民鄉善,大臣效順。” 晉 潘岳 《寡婦賦》:“奉蒸嘗以效順兮,供灑掃以彌載。”《舊唐書·裴度傳》:“ 度 遣辯士游説,客於 趙 、 魏 間,使説 承宗 ,令割地入質以效順。”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兵部·家丁》:“亦有以降虜效順者,尤稱驍健。”
炎瘴
南方濕熱致病的瘴氣。 唐 杜甫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地僻昏炎瘴,山稠隘石泉。”《宋史·許仲宣傳》:“會征 交州 ,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九》:“兄弟俱勸余毋即行,謂炎瘴正毒,奈何以不貲輕擲也?”
忠誠
盡心竭力
忠誠無私
天佑
上天的佑助。《漢書·杜鄴傳》:“故內無感恨之隙。外無侵侮之羞,俱享天祐,兩荷高名者,蓋以此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而天祐匪降,疾恙無瘳。”
上天佑助、佑護。《書·鹹有一德》:“非天私我 有商 ,惟天佑於一德。” 孔 傳:“非天私 商 而王之,佑助一德所以王。”《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果蒙天佑,狂疾頓除,改而為善,朕自有裁奪。” 劉半農 《歐洲花園》:“以 撒拔司丁 之英毅,竟不蒙天佑,身死國辱,隳其祖宗之遺烈。”
有如
(1).猶如,好像。《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吾聞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來自田間,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 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數千,將軍擁眾萬餘,不乘其未定而擊之,有如 唐 兵懼而自退,將軍何面目以見陛下乎!” 清 顧炎武 《義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
(3).古人誓詞中常用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楊伯峻 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 文 十二年《傳》‘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 河 神鑒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嘆曰:‘ 嬰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額手
以手加額(表示慶幸)
諸事
對個人產生影響的事物的總和
我希望你諸事順利
從公
(1).辦理公務;參與公事。 唐 馬戴 《冬日寄洛上楊少尹》詩:“年長從公懶,天寒入府遲。”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紳商尚皆重足而立,惴惴於心。若一波未平,一波復起,斷難冀其望風慕義,踴躍從公。”
(2).猶秉公。《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蒯知縣 將合縣生員考試,彌封閲卷,自恃眼力,從公品第,黑暗裡拔了一個第一,心中十分得意。”
(3).謂品秩與“公”同。《晉書·職官志》:“諸公及開府位從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宋書·孝武帝紀》:“諸王及妃主庶姓位從公者,喪事設凶門,餘悉斷。”《資治通鑑·宋孝武帝大明五年》:“ 沉慶之 固讓司空, 柳元景 固讓開府儀同三司,詔許之;仍命 慶之 朝會位次司空,俸祿依三司, 元景 在從公之上。” 胡三省 註:“ 晉 制:文官光祿三大夫,武官驃騎、車騎、衛將軍及諸大將軍開府者,位從公。”
人使
即使者,受命出使的人。 宋 司馬光 《辭免館伴札子》:“臣近為差館伴北朝人使,曾進狀辭免。” 宋 蘇軾 《論高麗買書利害札子》之一:“臣近準都省批送下國子監狀,準館伴 高麗 人使所牒。”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萬春節諸國人使將見而大雨作。”
使馬
見“ 使馬鄂倫春 ”。
鼓勇
(1).鼓足勇氣。 唐 張碧 《鴻溝》詩:“山河欲拆人煙分,壯士鼓勇君王存。”《明史·倪岳傳》:“今欲鼓勇前行,窮搜遠擊。”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瘈噬》:“兒郎們![眾]有。[副浄]須鼓勇前去者。”
(2).使鼓起勇氣。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五月》:“而圖任將相,使之協謀共力,經營乎朔方。然後鼓勇 河 東, 河 北忠憤之人,使自為戰,則強敵可摧。” 殷夫 《“孩兒塔”上剝蝕的題記》:“鼓勵我出版的 林林 ,給我煞費心血插圖的 白波 ,我想都並不想讚賞我的詩,只也是可憐我,同時又鼓勇我而已。”
艨艟
古代戰船,船體用牛皮保護
凌波
(1) 急速奔流的水波
(2) 形容女子腳步輕盈,飄移如履水波
凌波而至
水陸
(1) 水路和陸路
水陸聯運
水陸樞紐
蒙沖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資治通鑑》
(2) 水裡和陸上所產的食物,特指山珍海味
水陸俱陳
肉袒牽羊
露體牽羊,以示降服順從。《左傳·宣公十二年》:“ 鄭伯 肉袒牽羊以逆。” 杜預 註:“肉袒牽羊,示服為臣僕。”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趙·劉聰》:“帝肉袒牽羊,輿櫬銜璧,出降東門。” 北齊 魏收 《為東魏檄梁文》:“若 吳 之王孫, 蜀 之公子,順時以動,見機而作,面縛銜璧,肉袒牽羊,歸款軍門。”亦省作“ 肉袒 ”。《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士卒易保,人不肉袒。” 李賢 註:“《左傳》 鄭伯 肉袒牽羊以降 楚 ,言 關中 士卒易與保守不降下也。”
安民
安定人民生活;安撫人民。《書·皋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孔穎達 疏:“在於能安下民。”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明 張居正 《請蠲積逋以安民生疏》:“竊聞致理之要,惟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說唐》第五六回:“一面出榜安民,盤清府庫。”
和眾
(1).佛教語。僧眾。 唐 義淨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二:“見客僧創來入寺,於五日內,和眾與其好食,冀令解息。”
(2).使百姓和順。 唐 黃滔 《多寶塔碑記》:“至如戢兵保土,安民和眾之類,亦猶川陸之徂 秦 適 洛 焉。” 清 梅曾亮 《贈林侍郎序》:“然後能勤民急公,豐財和眾,禮俗達而政教成。”
常經
(1).固定不變的法令規章。《戰國策·趙策二》:“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管子·問》:“國有常經,人知終始,此霸王之術也。”《清會典事例·戶部·考覈》:“國家設關榷稅,定其則例,詳其考覈,凡以崇本抑末載諸會典,著為常經,由來已久。”
(2).永恆的規律。《漢書·谷永傳》:“夫去惡奪弱,遷命賢聖,天地之常經,百王之所同也。” 宋 秦觀 《隕星石》詩:“俯仰一氣中,萬化無常經。” 宋 陳亮 《祭章孟容文》:“盛衰生死,固天地之常經,而悲喜哀樂遂出乎其間者,亦情之正也。”
(3).通常的行事方式,常規。 漢 劉向 《說苑·奉使》:“不得擅生事者謂平生常經也。” 魯迅 《<二心集>序言》:“所以含血噴人,已成了 中國 士君子的常經,實在不單是他們的識見,只能夠見到世上一切都靠金錢的勢力。”
(4).謂習見的經書,普通的經書。《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門生在家閉戶讀書,凜遵庭訓,不過守著幾句‘入孝出弟’的常經,那裡有什麼陰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寶》:“時典試慮熟題有蹈襲弊,力反常經,題紙下,七藝皆符。”
(5).猶經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蓋 和 善飛梯,為儀鸞司第一手,常經入禁闥供奉,頗知曲折。”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詩詞推薦
橫麓山居八景之四·其四·俸鶴田
葉夔〔明代〕畜此青田烏,開荒一畝余。若教資粒食,容可費耕鋤。曉課兒童業,秋贏擔石儲。豈知民缺養,辛苦食無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