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冬夜聞笛

作者:李義壯 朝代:明代

洞庭冬夜聞笛原文

湖水茫茫冬月白,三年夜半孤舟客。

一回見月一沾巾,湖上何人復吹笛。

橫笛能令孤客悲,況復天空歲晏時。

羽音剽疾商音切,湖波瀲灩湖雲遲。

淒斷湘娥擘斑竹,嚴霜瀝瀝飛寒玉。

巴童折柳更竛竮,無數飄花滿洞庭。

魚龍寂寞鴻雁杳,惟餘一點君山青。

明日別離向何許,渡口一聲淚如雨。

詩詞問答

問:洞庭冬夜聞笛的作者是誰?答:李義壯
問:洞庭冬夜聞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月白

(1).月為白色。《史記·封禪書》:“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太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2).帶藍色的白色。因近似月色,故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白有漂白、月白;黃有嫩黃,如桑初生。”《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只見他光著個腦袋,靸拉著雙山底兒青緞子 山東 皂鞋,穿一件舊月白短袷襖兒。” 魯迅 《彷徨·祝福》:“她不是 魯鎮 人……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

(3).月色皎潔。 唐 杜牧 《猿》詩:“月白煙青水暗流,孤猿銜恨叫中秋。” 宋 陸游 《夜汲》詩:“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 元 趙孟頫 《新秋》詩:“露涼催蟋蟀,月白澹芙蓉。”

(4).比喻清新。 南朝 梁 蕭統 《十二月啟·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鸞,詞場月白;吞 羅含 之彩鳳,辨囿日新。”

夜半

見“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鐵椎傳》

孤舟

孤獨的船。 晉 陶潛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眇眇孤舟游,緜緜歸思紆。” 宋 陸游 《戲題江心寺僧房壁》詩:“史君千騎駐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啟 《出郭舟行避雨樹下》詩:“一片春雲雨滿川,漁簑欲借苦多緣。多情水廟門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一回

(1).一次;一度。 唐 賀知章 《逸句》:“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顛。” 唐 孟郊 《怨別》詩:“一別一回老,志士白髮早。”《紅樓夢》第五四回:“﹝炮仗﹞放罷,然後又命小戲子打了一回蓮花落。”

(2).一會兒。《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方才叫住 郭立 ,相問了一回。”《水滸傳》第一○二回:“今晚才到家,一回兒又做甚麼來?”《海上花列傳》第一回:“一回説要看戲,一回説要吃酒。” 丁西林 《一隻馬蜂》:“她一回兒要到外邊買些水果,一回兒想叫家裡送點雞湯。”

(3).章回小說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每一章稱為一回。說書的一個段落也叫一回。

沾巾

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漢 張衡 《四愁詩》:“我所思兮在 雁門 ,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沾巾。”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愚沾巾宿草,無媿抽毫。” 清 汪懋麟 《朝采投詩慰余秋懷迭韻為答》:“涼雨何分舊與新,每逢搖落欲沾巾。”

吹笛

晉 向秀 《思舊賦》序:“余與 嵇康 、 呂安 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遠而疎, 呂 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余逝將西邁,經其舊廬,於時日薄 虞淵 ,寒冰悽然,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雲。”後因以“吹笛”為傷逝懷舊之典。 北周 庾信 《寄徐陵》詩:“莫待 山陽 路,空聞吹笛悲。” 清 錢謙益 《病榻消寒雜詠》之二二:“病樹枝顛天一握,為君吹笛上高樓。”

橫笛

笛子。即今七孔橫吹之笛,與古笛之直吹者相對而言。 唐 張巡 《聞笛》詩:“旦夕危樓上,遙聞橫笛音。”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 後漢 馬融 所賦長笛…… 李善 為之注云:‘七孔,長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橫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謂之橫吹,非 融 之所賦者。” 胡道靜 校證引 朱珔 《<文選>集釋》:“至古笛多用豎吹,而今則橫吹,猶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則用單竹。” 宋 李清照 《滿庭霜》詞:“難堪雨藉,不耐風柔。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孤客

(1).單身旅居外地的人。 漢 焦贛 《易林·損》:“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孤客,為心作毒。” 南朝 宋 謝靈運 《七里瀨》詩:“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唐 劉禹錫 《秋風引》:“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羣。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宋 曾鞏 《送江任序》:“其施為先後,不待旁諮久察,而與奪損益之幾,已斷於胸中矣。豈累夫孤客遠寓之憂,而以苟且決事哉?”

(2).指失群的個體。 聞一多 《孤雁》詩:“不幸的失群的孤客,誰教你拋棄了舊侶。”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天空

地球周圍的廣大空間

歲晏

(1).一年將盡的時候。 唐 白居易 《觀刈麥》詩:“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明 劉基 《秋日慘澹》:“歲晏玄冰兮,知將奈何?” 清 納蘭性德 《採桑子》詞:“點鬢霜微,歲晏知君歸不歸?”

(2).指人的暮年。語本《楚辭·九歌·山鬼》:“留靈脩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唐 王維 《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詩:“吾生將白首,歲晏思滄洲。” 唐 李白 《贈崔郎中宗之》詩:“歲晏歸去來,富貴安可求!”

剽疾

敏捷

婉貞於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皆玄衣 * ,剽疾如猿猴。——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音切

反切的別稱。 宋 徐鉉 《重修<說文>序》:“ 孫愐 《唐韻》行之已久,今並以 孫愐 音切為定。”《<康熙字典>凡例》:“至如《龍龕》、《心鏡》諸書音切,類多臆見。”

瀲灩

(1) 形容水盈溢

(2) 形容水波蕩漾

浟湙瀲灩,浮天無岸。——木華《海賦》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湖光瀲灩

淒斷

謂極其淒涼或傷心。 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風流響和韻,哀怨聲悽斷。”《南史·王神念傳》:“﹝ 楊白花 ﹞改名 華 ,來降。 胡太后 追思不已,為作《楊白花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蹄歌之,聲甚悽斷。” 宋 劉過 《念奴嬌·七夕》詞:“老懷悽斷,夜涼知共誰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夜聞白楊蕭蕭,聲如濤涌。夜闌秉燭,方復悽斷。”

猶淒絕。 宋 蘇舜欽 《尹子漸哀辭》序:“與之劇飲,則必作《薤露》長歌,舉音淒斷,坐中不忍聞。” 金 元好問 《洛陽古城晞陽門早出》詩:“微吟訴行役,淒斷不成章。”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字字淒斷,卻渾雅不激烈。”

猶淒絕。 宋 晏幾道 《浣溪沙》詞:“午醉西橋夕未醒,雨花淒斷不堪聽,歸時應減鬢邊青。” 宋 毛滂 《燭影搖紅·送會宗》詞:“老景蕭條,送君歸去添淒斷。贈君明月滿前溪,直到 西湖 畔。”

湘娥

指 湘妃 。《文選·張衡<西京賦>》:“感 河馮 ,懷 湘娥 。”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言 堯 二女, 娥皇 、 女英 隨 舜 不及,墮 湘水 中,因為 湘夫人 。” 晉 郭璞 《江賦》:“ 奇相 得道而宅神,乃協靈爽於 湘娥 。”《全唐詩》卷七八五載《斑竹》詩:“殷痕苦雨洗不落,猶帶 湘娥 淚血腥。” 明 莫止 《奉送大司馬劉公歸東山草堂歌》:“ 湘娥 含笑倚竹立,山鬼窈窕堂之側。”參見“ 湘妃 ”。

斑竹

也叫“湘妃竹”。一種莖部有紫褐斑點的竹子,用於製作筆桿、拐杖及飾物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毛 * 《七律·答友人》

嚴霜

(1) 寒冷的霜

嚴霜過後,葉子逐漸落下來

(2) 一種溫度低到足以凍殺大部分露天園田草木和果實蓓蕾的霜

嚴霜結庭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冬與嚴霜爭。——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瀝瀝

(1) 象聲詞,多形容風聲或水聲

泉聲瀝瀝

風吹瀝瀝有聲

(2) 液體不斷滴落貌

寒玉

(1).玉石。玉質清涼,故稱。 唐 白居易 《苦熱中寄舒員外》詩:“藤牀鋪晚雪,角枕截寒玉。”

(2).比喻清冷雅潔的東西,如水、月、竹等。 唐 李群玉 《引水行》:“一條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蘿洞口煙。” 唐 李賀 《江南弄》詩:“ 吳 歈 越 吟未終曲,江上團團帖寒玉。” 宋 呂渭老 《念奴嬌·贈希文寵姬》詞:“暮雲收盡,霽霞明高擁一輪寒玉。” 唐 雍陶 《韋處士郊居》詩:“門外晚晴秋色老,萬條寒玉一溪煙。”

(3).比喻容貌清俊。 前蜀 貫休 《題淮南惠照寺律師院》詩:“儀冠凝寒玉,端居似沃洲。”

巴童

巴 渝 之童,善歌舞。《文選·鮑照<舞鶴賦>》:“ 燕 姬色沮, 巴 童心恥。” 劉良 註:“ 巴 童、 燕 姬,並善歌者。” 唐 岑參 《赴犍為經龍閣道》詩:“屢聞 羌 兒笛,厭聽 巴 童歌。” 清 陳維崧 《夜合花·廿二夜原白堂中觀劇即事》詞:“僛 越 覡,舞 巴 童,颭靈旗,不滿微風。”

折柳

(1).折取柳枝。語出《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 東,跨水作橋。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後多用為贈別或送別之詞。 唐 權德輿 《送陸太祝》詩:“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暗憐衣帶,不勝折柳之懷。”

(2).古樂曲名。《折楊柳》曲的省稱。多用以惜別懷遠。《文苑英華》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蓮》。”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折柳》傳情,悲 玉關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輓詩》:“《陽關》《折柳》淒迷別,行卷題詩醉醒間。”參見“ 折楊柳 ”。

(3).《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傳:“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為藩,無益於禁矣。”後因以“折柳”代指籬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設備。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大 楚 帶甲百萬,而有振槁之脆;強 秦 殽 函 襲嶮,而無折柳之固。”

竛竮

(1).孤單貌。《法華經·信解品》:“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賦》序:“年未髫齔,內失所恃,餘喘竛竮,嬭媼相長。”

(2).行走不穩貌。 宋 蘇軾 《芙蓉城》詩:“遶樓飛步高竛竮,仙風鏘然韻流鈴。” 元 黃溍 《陪仇仁父先生登石頭城》詩:“薄游成汗漫,高步覺竛竮。”

無數

(1) 無法計數,指數量極多

可能的組合是無數的

(2) 不知底細

胸中無數

飄花

指輕傷。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一顆 * 從他右手背上擦過去,擦破一塊皮。‘掛花了?’……‘不要緊,飄花。’ 蕭隊長 忙說。”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魚龍

(1).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周禮·地官·大司徒》“鱗物” 漢 鄭玄 註:“魚龍之屬。”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贄 《環陽樓晚眺得碁字》詩:“水底魚龍醒,花間鳥鵲飢。” 清 吳偉業 《黃河》詩:“白浪日崔嵬,魚龍亦壯哉。”

(2).指古代百戲雜耍中能變化為魚和龍的猞猁模型。亦為該項百戲雜耍名。《漢書·西域傳贊》:“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 顏師古 註:“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燿日光。”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 宋 蘇軾 《次韻答錢穆父作詩見及》:“魚龍絶伎來千里,斑白遺民數四朝。”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動物名。外形像魚,生於海洋。四肢槳狀,適於游泳。眼大。嘴長,牙齒尖銳,肉食。卵胎生。於侏羅紀最繁盛。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鴻雁

一種鳥(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吃植物的種子,也吃魚和蟲。群居在水邊,飛時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種冬候鳥。也叫“大雁”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處,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之五:“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 君山 。”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詞:“日落 君山 雲氣,春到 沅 湘 草木,遠思渺難收。”

明日

明天

明日復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明日徐公來。——《戰國策·齊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別離

(1) 離別;分離

別離家鄉,踏上征途

心知長別離。——《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輕別離。——唐· 白居易《琵琶行

並序

(2) 》

何許

什麼;哪裡

陳留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後漢書·陳留老父傳》

不知何許人。——明· 魏禧《大鐵椎傳》

賈二是何許人,竟敢搞到我的頭上來了

渡口

中國四川省新興工礦城市,屬省轄市。位於四川西南金沙江和雁礱江匯合處,鄰近雲南省。成昆鐵路穿過境內。面積 2645 平方公里,人口81.5萬(1982)。鈦金屬儲量在 4 億噸以上,占中國的 90%,接近國外探明鈦儲量的總和。釩儲量也居中國首位

聲淚

邊訴說邊哭泣。《魏書·馮誕傳》:“夜至 誕 薨所,撫屍哀慟,若喪至戚,達旦聲淚不絶。”

如雨

(1).形容多。《詩·齊風·敝笱》:“ 齊 子歸止,其從如雨。” 毛 傳:“如雨,言多也。”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2).謂別後很難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3).悽苦貌。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湫兮如風,淒兮如雨。”

詩詞推薦

洞庭冬夜聞笛原文_洞庭冬夜聞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