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泰陵次序庵韻原文
玄扃一自掩重關,惆悵龍髯不再攀。
絳節定應歸帝所,翠華無復到塵寰。
亂峰殘照玄猿哭,衰草寒煙石獸閒。
載筆小臣凝望久,玉樓瑤殿倚空山。
詩詞問答
問:望泰陵次序庵韻的作者是誰?答:何瑭
問:望泰陵次序庵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望泰陵次序庵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何瑭的名句有哪些?答:何瑭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玄扃
墓門;墓室。 唐 陳元光 《太母魏氏半徑題石》詩:“喬嶽標仙蹟,玄扃妥壽姬。” 唐 司空圖 《石氏墓誌》:“光昭懿範,表識玄扃。” 明 高啟 《題晚節堂》詩:“人生百年壽,六十未為晚。胡為鑿玄扃,結亭此山阪?”
一自
猶言自從。 唐 杜甫 《復愁》詩之五:“一自風塵起,猶嗟行路難。” 元 關漢卿 《雙赴夢》第二折:“一自為臣不曾把君誑;這場勾當,不由我索君王行醖釀箇謊。” 蘇曼殊 《吳門依易生韻》之四:“一自美人和淚去,河山終古是天涯。”
重關
險要的關塞。 康有為 《過虎門》詩:“ 粵 海重關二虎尊,萬龍轟鬭事何存?”
(1).層層的宮殿門或屋門。 漢 王充 《論衡·雷虛》:“王者居重關之內,則天之神宜在隱匿之中。王者居宮室之內,則天亦有太微、紫宮、軒轅、文昌之坐。” 唐 李嘉祐 《送陸士倫宰義興》詩:“知君日清浄,無事掩重關。” 明 邊貢 《再送王文熙》詩:“明發不在茲,重關為誰掩。” 清 顧炎武 《元日》詩:“肅然至殿門,雙扉護重關。”參見“ 重門 ”。
(2).兩道閉門的橫木。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明 汪道昆 《洛水悲》:“美女嬌且閒,高門結重關。”
(3).謂重深的關塞。 唐 虞世南 《從軍行》之一:“馬凍重關冷,輪摧九折危。”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山河四塞, 崤 函 重關。” 清 錢良擇 《關山道中》詩:“於役方知行路難,兼程莽莽過重關。”
(4).佛教語。謂悟道的難關。《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釋迦 關無窮之業,拔重關之險。”
惆悵
傷感;愁悶;失意
羈旅而無友生,惘悵兮而私自憐。——《楚辭·九辯》
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三國演義》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龍髯
亦作“ 龍髥 ”。1.龍之須。《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其弓曰烏號。”後用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嶠 《汾陰行》:“自從天子向 秦關 ,玉輦金車不復還。珠簾羽扇長寂寞, 鼎湖 龍髯安可攀?” 清 顧炎武 《謁欑宮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駒隙之難留;涉路三千,望龍髯而愈遠。” 清 葉方藹 《授職翰林學士感恩述懷》詩:“身離牛口驚還在,夢挽龍髥恨不廻。”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而 文宗 顯皇帝 ,復為 英 法 聯軍所迫,北狩 熱河 , 鼎湖 一去,龍髯不返。”
(2).帝王之須。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玉座塵消硯水清,龍髯不動綵毫輕。”
(3).喻松葉;松。 唐 李賀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鉸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南山。”
不再
(1)
放棄;停止進行
不再反對…協定
(2)
結束;停止;終止;放棄
我決定不再想你
絳節
(1).古代使者持作憑證的紅色符節。 南朝 梁簡文帝 《讓驃騎揚州刺史表》:“故以彈壓六戎,冠冕九牧,豈止司隸絳節,金吾緹騎。” 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詩:“絳節朱旗分日羽,丹心 * 酬明主。” 明 顧大典 《青衫記·樂天蒙召》:“感吾皇寵召,趨命還朝,絳節朱輪,紫泥丹詔,履舃重登廊廟。”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十六:“絳節夾青幢,鳴珂愉且閒。”
(2).傳說中上帝或仙君的一種儀仗。 唐 杜甫 《玉台觀》詩之一:“中天積翠玉臺遙,上帝高居絳節朝。”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天下 神霄 ,皆賜威儀,設於殿帳座外。面南,東壁,從東第一架六物:曰錦繖、曰絳節、曰寳蓋、曰珠幢、曰五明扇、曰旌。” 明 屠隆 《綵毫記·仙官列奏》:“ 太清 宮殿九霞高,玉珮羣真絳節朝。” 清 吳偉業 《清涼山贊佛》詩之三:“諸天過峯頭,絳節乘銀鸞。”
帝所
天帝或天子居住的地方。《史記·趙世家》:“ 簡子 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 南朝 梁 沉約 《三朝雅樂歌·寅雅》:“禮莫違,樂具舉;延藩辟,朝帝所。”《新唐書·裴矩傳》:“蠻夷嗟咨,謂中國為‘仙宸帝所’。” 宋 蘇轍 《司馬公輓詞》:“封章留帝所,德澤在人心。” 宋 李清照 《漁家傲》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翠華
(1).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 李善 註:“翠華,以翠羽為葆也。”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遞,翠華葳蕤。”
(2).為御車或帝王的代稱。 唐 陳鴻 《長恨歌傳》:“ 潼關 不守,翠華南幸。” 宋 陸游 《曉嘆》詩:“翠華東廵五十年,赤縣神州滿戎狄。” 清 陳維崧 《游顧龍山》詩:“聞説當年翠華廵,朱旗暗卷殘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想翠華,守枯 煤山 幾枝花。”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塵寰
人世間
自此塵寰音信斷
殘照
落日的光輝;夕照
玄猿
見“ 玄猨 ”。
衰草
乾枯的草
衰草滿地
寒煙
亦作“ 寒煙 ”。寒冷的煙霧。 南朝 宋 顏延之 《應詔觀北湖田收》詩:“陽陸團精氣,陰谷曳寒煙。” 元 黃庚 《江村》詩:“極目江天一望賒,寒煙漠漠月西斜。”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及其南柯夢後,衰草荒榛,寒煙暮雨,同一邱耳。”
見“ 寒煙 ”。
石獸
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獸形石雕。其種類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級。《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濟南 平陵城 北石獸,一夜中忽移在城東南 善石溝 ,上有狼狐千餘跡隨之,跡皆成路。”《宋書·禮志二》:“ 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羊虎》:“然則墓前石人、石獸、石柱之屬,自 漢 代而有之矣。” 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 鄂王 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碑碣石獸》:“ 唐 律,諸毀人碑碣及石獸者,徒一年。”
載筆
(1).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 鄭玄 註:“筆,謂書具之屬。” 孔穎達 疏:“史,謂國史,書録王事者。王若舉動,史必書之;王若行往,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 南朝 齊 謝朓 《始出尚書省》詩:“趨事辭宮闕,載筆陪旌棨。” 清 張廷璐 《恭和御製秋蒐雜 * 韻》:“從知蒐獵關戎政,載筆還須付 馬 枚 。”
(2).借指史官。《新唐書·褚遂良傳》:“對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載筆,君舉必書。’” 宋 蘇軾 《賜翰林學士中大夫兼侍讀趙彥若辭免國史修撰不允詔》:“卿學世其家,宜居載筆之地;官宿其業,已奏殺青之書。” 章炳麟 《信史上》:“近古之載筆者,固未有若 遷 固 者矣。”
南 北朝 時,韻文稱文,散文稱筆。後以載筆指史傳、制疏、表奏一類文字。《梁書·任昉傳》:“ 昉 雅善屬文,尤長載筆。” 明 徐賁 《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詩:“知公能載筆,草檄報邊聲。” 劉師培 《論說部與文學之關係》:“然艸野載筆,黑白混淆,優者足補史冊之遺,下者轉昧是非之實。”
小臣
(1). 春秋 以後指卑微的小吏。《禮記·禮運》:“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 孔穎達 疏:“大臣謂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閉城門大搜揚雄待詔二事芟正文留考異》:“始知薦 雄 者,不特非 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 莊 ( 楊莊 )乃小臣,但能誦之帝前; 根 則執政,既已奇而召為門下史,遂薦之於帝,同時並行,固無不可。”
(2).宮中執役的宦官。《國語·晉語二》:“ 驪姬 與犬肉,犬斃。飲小臣酒,亦斃。” 韋昭 註:“小臣,官名,掌陰事陰命,閹士也。”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稱。《書·召誥》:“﹝ 召公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漢書·石顯傳》:“唯陛下哀憐財幸,以此全活小臣。”
凝望
注目遠望
玉樓
(1).華麗的樓。 唐 宗楚客 《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玉樓銀榜枕嚴城,翠蓋紅旂列禁營。” 宋 辛棄疾 《蘇武慢·雪》詞:“歌竹傳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樓。” 明 葉憲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玉樓深鎖薄情種,清夜悠悠誰共。” 清 納蘭性德 《菩薩鬘》詞:“春雲吹散湘簾雨,絮粘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2).傳說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記·崑崙》:“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詞》:“洞裡之玉樓金闕,塵俗難窺。” 宋 張耒 《歲暮福昌懷古》詩:“天上玉樓終恍惚,人間遺事已埃塵。” 黃懺華 《亡友恩仲穆哀辭》:“玉樓應有記,走筆動仙曹。”參見“ 玉樓受召 ”。
(3).指妓樓。 唐 白居易 《聽崔七妓人箏》詩:“花臉雲鬟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 宋 柳永 《歸朝歡》詞:“歸去來,玉樓深處,有箇人相憶。” 郁達夫 《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韻》:“玉樓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註:“北岸多妓樓,南岸多牧場。”
(4).道教語。指肩。 宋 蘇軾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二:“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一載 王安石 論此詩云:“道家以肋肩為玉樓,以目為銀海。” 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二折:“我則見銀海凍花生的這眼底,玉樓寒聳起肩頭,搖鞭袖裊深藏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銀海生花,玉樓起粟,竹爐相對添僝僽。”
(5).亦稱“ 玉樓子 ”。牡丹花的一種。 宋 陸游 《天彭牡丹譜·花釋名》:“玉樓子者,白花,起樓,高標逸韻,自然是風塵外物。” 清 趙翼 《牡丹將開作布幔護之》詩:“改砌花臺作幕遮,玉樓春色倍穠華。”自註:“玉樓,花名。”
瑤殿
玉殿。指宮廷。 唐 杜甫 《銅瓶》詩:“亂後碧井廢,時清瑤殿深。” 唐 李賀 《秦王飲酒》詩:“酒酣喝月使倒行,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宋史·樂志十四》:“瑤殿清閟,玉墄坦夷。”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古剎雲光杳,空山劍氣深。”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