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篇

作者:鄭廷玉 朝代:元代

么篇原文

你須想著歸期急。休言他去路艱。

止不過船臨古渡垂楊岸。路經險道。

邛郲坂。小可如君騎羸馬連雲棧。

申包胥云:小官既為國解難。怎敢避的途路之苦。正末唱:你休辭山遙水遠路三千。我專等你堅甲利刃那兵十萬。

詩詞問答

問:么篇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么篇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么篇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楚昭公 第一折

參考注釋

想著

(1).想起來。 後蜀 毛熙震 《木蘭花》詞:“對斜暉,臨小閤;前事豈堪重想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我自從前幾天受了他那無理取鬧嚇唬我的話,一向胸中沒有好氣,想著了就著惱。”

(2).想想,考慮。《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你我兩個,不但我信得及你,我料你也一定信得及我,所以我才合你商量。你想著怎么樣?”

歸期

返歸的日期

歸期未定

去路

前進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

擋住敵人的去路

不過

(1)

 

——用在形容詞性的詞組或雙音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過了

(2)

 

——作連詞,表示轉折,只是

然亦不過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還不錯,不過胃口還不好

(3)

 

副詞,指明範圍;只,僅僅

不過是個小孩子

古渡

古老的渡口。 唐 戴叔倫 《京口懷古》詩:“ 大江 橫萬里,古渡渺千秋。”《水滸傳》第四四回:“古渡淒涼,那得奚人飲馬。”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空泊》:“曲塘西斷橋煙冷,垂楊下古渡月明。”

垂楊

(1).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 南朝 齊 謝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唐 萬齊融 《送陳七還廣陵》詩:“落花馥河道,垂楊拂水窗。”《老殘遊記》第二回:“到了 濟南府 ,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魯迅 《送增田涉君歸國》詩:“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

(2).詞牌名。雙調,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詠垂楊,後為詞牌名。參閱《詞譜》卷二八。

邛郲坂

見“ 邛崍坂 ”。

小可如

(1).猶言不過如。錶轉折。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三折:“他那裡暗暗的藏,我須索緊緊的防。都是些狐朋狗黨。小可如千里獨行,五關斬將;小可如我攜親姪訪 冀王 ,引阿嫂覓 劉皇 。 灞陵橋 上氣昂昂,側坐在雕鞍上。” 元 楊梓 《敬德不伏老》第三折:“這一場小可如 美良川 交兵的手段, 御科園 單鞭奪槊的雄威;小可如 牛口谷 鞭伏了 竇建德 ;小可如 河東 與 劉黑闥 相持。”

(2).猶言難道如。表反問。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藝都通曉,賣弄你智量高,氣勢雄。你小可如 劉黑闥 、 王世充 ?”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三折:“我這裡低頭不語眼偷瞧。呀,小可如昨夜停舟那一遭?莫不是狠賊徒把咱尋見了,直要斷盡根苗?”

連雲棧

棧道名。在 陝西 漢中 地區,古為 川 陝 之通道。自 鳳縣 東北 草涼驛 南至 開山驛 ,全長約四百七十里, 明 洪武 二十五年,因故址增修,約為棧閣二千二百七十五間。 戰國 時 秦惠王 伐 蜀 所經之棧道, 漢 張良 勸 劉邦 燒絕所過棧道,皆指此。 元 徐再思 《朝天子·常山江行》曲:“遠山、近山,一片青無間,逆流泝上亂石灘,險似連雲棧。” 明 沉采 《千金記·北追》:“俺指望龍投大海駕天關,誰承望君騎勒馬連雲棧。”參閱《戰國策·秦策三》、《史記·留侯世家》。

包胥

即 申包胥 , 春秋 時 楚國 大夫。 楚昭王 十年(公元前506年), 吳國 用 伍子胥 計攻破 楚國 ,他到 秦國 求救,在 秦 庭痛哭七日夜,終於使 秦國 發兵救 楚 。《三國志·魏志·臧洪傳》:“若子之言,則 包胥 宜致命於 伍員 ,不當哭於 秦 庭矣。” 金 元好問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之二:“精衛有冤填潮海, 包胥 無淚哭 秦 庭。” 清 蔣士銓 《桂枝霜·完忠》:“始而學 包胥 哭庭,既而仿 尉佗 稱帝。” 龐樹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題敬賦》詩:“擊檝常存 士雅 心,乞師獨灑 包胥 淚。”

小官

(1).職位低的官。《孟子·公孫丑上》:“ 柳下惠 不羞污君,不卑小官。”《宋史·曹輔傳》:“太宰 余深 曰:‘ 輔 小官,何敢論大事?’ 輔 曰:‘大官不言,故小官言之。’”

(2).舊時官吏對己的謙稱。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楔子:“學士今日請小官來,有何事商議?” 明 無名氏 《女真觀》第四折:“小官姓 張 ,名 孝祥 ,字 安國 ,道號 於湖居士 。”

(3).舊時店裡的年輕夥計。猶言小店倌。《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那些當鋪里的小官,看見主人這般舉動,都説他有些呆氣。”

(4).猶 * 。《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鬧西閣》:“男子偷了婦人、小官,並無蹤影可以查來,所以他敢於作怪放肆,恣意胡為。”

(5).舊時用以稱一般男青年。《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他原是個老實的小官,不知有煙花行徑。”

(6).稱男孩子。《水滸後傳》第十七回:“某日 * 某家婦女,某日拐某小官。”《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幾個小老媽抱著小官在大牆門口同看門的管家説笑話。”

為國

治國。《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 邢昺 疏:“為,猶治也。”《戰國策·秦策三》:“善為國者,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管子·國蓄》:“凡將為國,不通於輕重,不可為籠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顧 楚 之為國, 唐 之為天下,當其時皆何如?”

解難

解釋疑難。《漢書·揚雄傳下》:“客有難《玄》大深,眾人之不好也, 揚 解之,號曰《解難》。” 唐 劉知幾 《史通·申左》:“夫解難者,以理為本,如理有所闕,欲令有識心伏,不亦難乎?”

解除災難。《明史·雲南土司傳三·寮國》:“帝以 寮國 、 交阯 皆服屬中國久,恤災解難,中國體也,令 琮 慎遣人諭之。”

途路

(1).路途,道路。《三國志·魏志·吳質傳》“封列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途路雖局,官守有限,願言之懷,良不可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大沙磧》:“途路瀰漫,疆境難測,望大山,尋遺骨,以知所指,以記經途。”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賑濟》:“奴家少長閨門,豈識途路?” 魯迅 《<吶喊>自序》:“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2).謂旅行途中。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二折:“陛下,怎受的途路之苦。”《南宮詞紀·金落索·四時怨別》:“要問你途路如何,病害如何,待問呵問著那一個。”《再生緣》第四六回:“爹爹呀! 麗君 是未出閨門的弱女,那裡受得途路之苦。”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山遙水遠

謂道路遙遠。《水滸傳》第八五回:“久聞將軍大名,爭奈山遙水遠,無由拜見威顏。”《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貶雲南傳》:“山遙水遠登途去,來到 西川 地界門。” 太平天囯 李鳳祥 等《北伐回稟》:“如此山遙水遠,音信難通。”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堅甲利刃

見“ 堅甲利兵 ”。

十萬

數目。一百個千。用以形容數量極多。《孟子·公孫丑下》:“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漁陽》詩:“繫書請問 燕 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宋 陸游 《好事近》詞:“驅退睡魔十萬,有雙龍蒼璧。” 陳毅 《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 閻羅 。”

詩詞推薦

么篇原文_么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