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司馬墩原文
司馬今何在,乘風豁大觀。
霜林千樹赤,星野萬家寒。
古道多榛棘,青霄幾羽翰。
君親恩罔極,北望淚汍瀾。
詩詞問答
問:登司馬墩的作者是誰?答:邵芸
問:登司馬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登司馬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司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政和軍賦的長官。漢大將軍、將軍、校尉之屬官都有司馬,專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貶謫及閒散官員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姓
何在
在哪裡
公理何在?
乘風
順風;憑藉風力
乘風向法國駛去
大觀
景象盛大壯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蔚為大觀
霜林
帶霜或經霜的林木。 唐 李頎 《宿瑩公禪房聞梵》詩:“夜動霜林驚落葉,曉聞天籟發清機。”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三折:“我只見霜林颯颯秋天晚,覺一陣冷氣侵霄漢。”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老舍 《四世同堂》八一:“既使沒有炮聲,人們也顧不得去看霜林紅葉。”
家寒
家境貧寒。《醒世恆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 王勃 答道:‘家寒窘迫,缺乏盤費,不能特達,以此流落窮途,有失青雲之望。’”《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夫人暫住數日不妨,只怕家寒怠慢。”
古道
(1) 傳統的正道。今通稱不趨附流俗,守正不阿為古道
夫重懷古道,枕籍詩書,危不能安,亂不能治,郵里逐雞難,亦無黨也。——漢· 桓寬《鹽鐵論·殊路》
(2) 古樸
古道熱腸
忠厚古道
(3) 古舊的路徑
踏上石子鋪的古道
樂遊原上清秋節, 鹹陽古道音塵絕。—— 唐· 李白《憶秦娥》
榛棘
(1).猶荊棘。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徑無所由。” 宋 曾鞏 《秋懷》詩:“出門榛棘不可行,終歲蒿藜尚誰卹。”
(2).引申為阻塞。 宋 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一:“此三小人傷政害國,言路榛棘,外敵侵陵,可為痛哭。”
青霄
(1).青天;高空。 晉 左思 《蜀都賦》:“乾青霄而秀出,舒丹氣而為霞。” 唐 濮陽瓘 《出籠鶻》詩:“一點青霄里,千聲碧落中。” 清 納蘭性德 《望江南·詠弦月》詞:“初八月,半鏡上青霄。”
(2).喻帝都;朝廷。 唐 杜甫 《收京》詩之二:“叨逢罪己日,灑涕望青霄。” 宋 張元乾 《滿庭芳·壽》詞:“朝回處,青霄路穩,黃色起天庭。” 清 黃遵憲 《五用前韻》:“忽傳罪己 興元 詔,霑灑青霄淚萬行。”
(3).喻巍科,高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 裴公 ( 裴度 )答曰:‘……各懷器業寧推讓,俱上青霄豈後先!’”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萬丈龍門則一跳,青霄有路終須到。”《再生緣》第四五回:“恐妹命孤無福分,不能平地步青霄。”
(4).清朗的夜晚。 明 秦時雍 《醉花陰·秋懷》套曲:“白晝看雲,青霄步月。”
羽翰
(1).翅膀。 南朝 宋 鮑照 《詠雙燕》之一:“雙燕戲雲崖,羽翰始差池。” 唐 孟郊 《出門行》之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明 張景 《飛丸記·月下傷懷》:“思痴無羽翰,想極夢魂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2).飛翔;飛升。 唐 李紳 《華頂》詩:“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仙經想羽翰。” 清 汪懋麟 《阻東昌三日》詩:“舟前花鴨憑遊戲,天上飛鴻自羽翰。”
(3).指書信或文章。 清 姚鼐 《送江寧郡丞王石丈運餉入蜀》詩:“憶昔趨階序,初欣見羽翰。” 郭沫若 《紀念孫中山》詩之三:“天高風淨雁聲還,寄語 臺 澎 托羽翰。”
君親
君王與父母。亦特指君主。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臣子失禮於君親之前,幼賤悖慢於耆宿之坐。”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荷君親終始之分,近古殊無;守宮闕宗廟之司,非才莫可。” 清 傅鼎銓 《憶劍》詩:“陵社沉淪傷北極,孤提一劍答君親。”
罔極
(1).無窮盡。《詩·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視人罔極。” 鄭玄 箋:“人相視無有極時,終必與女相見。”《史記·太史公自序》:“受命於穆清,流澤罔極。”《漢書·董仲舒傳》:“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 顏師古 註:“罔亦無也。極,盡也。”《晉書·成公綏傳》:“何滋育之罔極兮,偉造化之至神。”
(2).《詩·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朱熹 集傳:“言父母之恩,如天無窮,不知所以為報也。”後因以“罔極”指父母恩德無窮。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終懷《蓼莪》罔極之哀。” 明 沉鯨 《雙珠記·與珠覓珠》:“怙恃惟隆,乾坤罔極。” 清 楊潮觀 《<寇萊公思親罷宴>序》:“《罷宴》,思罔極也。”
(3).指人子對於父母的無窮哀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陛下聖恩齊於哲王,罔極過於 曾 閔 。”《北史·周紀下·武帝》:“衰麻之節,苫廬之禮,率遵前典,以申罔極。”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贈國子博士鞠君墓碣銘》:“豈惜一言,不慰罔極之心乎?”
(4).不正。《詩·大雅·民勞》:“無縱詭隨,以謹罔極。” 鄭玄 箋:“罔,無。極,中。無中,所行不得中正。” 漢 賈誼 《吊屈原賦》:“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5).《詩·小雅·青蠅》:“讒人罔極,構我二人。”謂讒人之言不止,則二人不和。後因以“罔極”指讒言或讒人。《後漢書·李杜傳贊》:“道亡時晦,終離罔極。”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罔極泰甚,古今同途。”
汍瀾
流淚的樣子
淚汍瀾而雨集兮,氣滂滂而雲披。——《後漢書》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登司馬墩原文_登司馬墩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