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貝葉經六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詠貝葉經六韻原文

貝多羅葉玉刀裁,□宇真經萬德賅。

妙覺人天開象教,阿含滿半出峰台。

詎曾白馬裝馱至,的是祥雲擁護來。

西土高僧才略識,波旬外道早全摧。

金繩什襲守惟甲,寶笈韜珍音亦雷。

寂靜法1*1輪無盡義,情無情共演根荄。

詩詞問答

問:詠貝葉經六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貝葉經六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詠貝葉經六韻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灰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五

2. 讀作卐

參考注釋

貝多羅

見“ 貝多 ”。

真經

(1).道教的經書。《隋書·經籍志四》:“ 嵩山 道士 寇謙之 自云:‘嘗遇真人 成公興 ,後遇 太上老君 ……其後又遇神人 李譜 ,雲是 老君 玄孫,授其圖籙真經,劾召百神。’”《舊唐書·玄宗紀下》:“ 莊子 號為 南華真人 , 文子 號為 通玄真人 , 列子 號為 沖虛真人 , 庚桑子 號為 洞虛真人 。其四子所著書,改為真經。” 明 葉憲祖 《鸞鎞記·秉操》:“俺待向花前誦真經幾巡,啟金爐把名香 * 。” 清 李漁 《玉搔頭·媲美》:“俺自會誦真經,焚寳篆,把凡心洗。”

(2).比喻好的經驗。 徐慎 《四書記》:“你就把這條真經向大家傳一傳。”

妙覺

佛家語。謂佛果的無上正覺。《三藏法教》:“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故名妙覺性。” 唐 李邕 《楚州淮陰縣婆羅樹碑》:“妙覺常圓,什門上首。” 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法名不覺本無性,佛名妙覺覺法性。”

天開

超越常規的活動, 煥發、奔放

異想天開

象教

釋迦牟尼 離世,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為佛.以形象教人,故稱佛教為象教。 南朝 梁 元帝 《內典碑銘集林序》:“象教東流,化行南國。” 唐 王維 《工部楊尚書夫人墓志銘》:“男以無雙令德,降帝子於鳳樓;女則第一解空,歸法王之象教。” 宋 陳師道 《游鵲山院》詩:“頓懾塵緣盡,方知象教尊。” 陳獨秀 《吾人最後之覺悟》:“ 魏 晉 以還,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開導見。”

白馬

(1).白色的馬。《左傳·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分經來白馬,洗鉢起黃龍。” 方然 《白色花·報信者》:“我底白馬喲!大風來了,別讓細砂與你長長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馬為盟誓或祭祀的犧牲。《史記·呂太后本紀》:“ 高帝 刑白馬盟曰:‘非 劉氏 而王,天下共擊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乃東巡,登 衡岳 ,血白馬以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馬表示有凶事。 唐 陳子昂 《祭孫府君文》:“白馬故人,青鳥送往。”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一:“白馬 華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參見“ 白馬素車 ”。

(4).見“ 白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北。《戰國策·趙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舉 巴蜀 ,併 漢中 ,東收兩 周 而西遷九鼎,守 白馬 之津。”《韓非子·初見秦》:“決 白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舉而 三晉 亡,從者敗也。”

(6).古縣名。 春秋 衛國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月, 紹 ( 袁紹 )遣 郭圖 、 淳于瓊 、 顏良 攻 東郡 太守 劉延 於 白馬 。”

(7).古驛名。 唐 末 朱全忠 殺 裴樞 等三十餘人於此,並用 李振 言,沉其屍於 黃河 ,驛由此著名。 清 鈕琇 《觚賸·虎丘題詩》:“ 虞山 錢宗伯 ( 錢謙益 )以譴歸,有題詩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寬沉 白馬 ,今來應悔賣 盧龍 。’”參見“ 白馬清流 ”。

(8).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的是

確是。《南史·庾仲文傳》:“若言 仲文 有誠於國,未知的是何事。” 宋 賀鑄 《點絳唇》詞:“掩妝無語,的是銷凝處。” 元 張弘范 《天淨沙·梅梢月》曲:“黃昏低映梅枝,照人兩處相思,那的是愁腸斷時。”《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折倒威風,做啞妝聾。這的是黑爹爹性格溫柔,今日裡學得箇舉止從容。”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 楊蟠 《金山》詩云:‘天末樓臺橫 北固 ,夜深燈火見 揚州 。’的是 金山 ,不可移易。”

祥雲

舊指象徵祥瑞的雲氣,傳說中神仙所駕的彩雲

擁護

(1) 扶助;保護

擁護百姓

(2) 簇擁

花榮等擁護著宋江

(3) 對領袖、黨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贊成並全力支持

擁護改革

(4) 照料;護理

魯惠分付楚娘好生擁護。——《八洞天》

(5) 衛士;侍從

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西遊記》

西土

(1).指 周 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 陝西省 。《書·泰誓中》:“王乃徇師而誓曰:‘嗚呼!西土有眾,鹹聽朕言。’” 孔 傳:“ 武王 在西,故稱西土。”《左傳·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辭於 晉 曰:‘我自 夏 以 后稷 , 魏 、 駘 、 芮 、 岐 、 畢 ,吾西土也。’” 杜預 註:“在 夏 世以 后稷 功,受此五國為西土之長。”

(2).指 長安 。《文選·班固<西都賦>序》:“西土耆老,鹹懷怨思。” 李善 註:“ 長安 在西,故曰西土。”

(3).指 蜀 地。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於是西土宅心,莫不鳬藻。”《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方之於 秀 ,殆無以過,於今西土,以為美談。” 李善 註:“西土, 蜀 也。” 清 吳偉業 《觀蜀鵑啼劇有感》詩:“北都覆沒,西土淪亡。”

(4).指佛教發源地 印度 。古人以 印度 在 中國 之西,故稱。 宋 秦觀 《坤成節功德文疏》:“致上方香積之飯,閲西土貝多之文。”

(5).泛指西方國家。 清 薛福成 《變法》:“算學肇自 中華 ,而精於西土。”

高僧

道行修煉達到較高水平的僧侶

才略

才幹和智謀

波旬

魔王名,為欲界第六天之主,其義為惡者、殺者。常以憎恨佛法,殺害僧人為事。《百喻經·小兒得大龜喻》:“天魔 波旬 ,及惡知識,而語之言:‘汝但極意六塵,恣情五欲,如我語者,必得解脫。’” 明 屠隆 《曇花記·魔難不屈》:“將領區區何足論,從來上帝戰 波旬 。” 章炳麟 《五無論》:“天魔誘人, 波旬 嬈佛。”

外道

(1).佛教徒稱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為外道。 南朝 梁 沉約 《枳園寺剎下石記》:“魔眾稽顙,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劍摧鋒。”《陳書·傅縡傳》:“三論之興,為日久矣。 龍樹 創其源,除內學之偏見; 提婆 揚其旨,盪外道之邪執。欲使大化流而不擁,玄風闡而無墜。”《景德傳燈錄·迦毗摩羅》:“第十三祖 迦毗摩羅 者, 華氏國 人也。初為外道,有徒三千,通諸異論,後於 馬鳴 尊者得法。”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卷四:“予聞 釋 氏之論曰:欲破彼宗,先善本宗。故佛在世日,西域有三十六種外道,每種各以其藝,鹹來難佛……外道藝窮,乃始歸佛。”

(2).泛指不合於正道的論說、法則等。 宋 宋羽 《滄浪詩話·詩評》:“ 大曆 之詩,高者尚未失盛 唐 ,下者漸入晚 唐 矣。晚 唐 之下者,亦墮野狐外道鬼窟中。” 清 惲敬 《與黃香石》:“ 敬 古文法盡出 子長 ,其 孟堅 以下,時參筆勢而已……作詩賦雜文,其法亦然,舍是皆外道也。”

(3).歪門邪道,搞不正當的活動。《紅樓夢》第八一回:“説起 寳玉 的乾媽,竟是個混賬東西,邪魔外道的。”

(4).見外;客氣。《紅樓夢》第九十回:“ 平兒 笑説道:‘我們奶奶説,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 岫煙 道:‘不是外道,實在不過意。’” 高玉寶 《高玉寶》第十三章:“咱們是一根藤上的瓜,就不要說那些外道話了。”

金繩

(1).黃金或其他金屬制的繩索。(1)用以編連策書。《後漢書·方術傳序》:“然神經怪牒,玉策金繩,關扃於明靈之府,封縢於瑤壇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齊書·高帝紀上》:“披金繩而握天鏡,開玉匣而總地維。” 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繩。”《舊唐書·禮儀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繩連編玉簡為之。”(2)用於一般拴束。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2).佛經謂 離垢國 用以分別界限的金制繩索。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華經》:“國名 離垢 ,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證果》:“看金繩寶筏相招,何須慮永劫沉身不可撈。”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嵐光浮翠黛,塔勢界金繩。”

(3).借指地平線。 唐 劉長卿 《龍門八詠·退公龕》:“閒雲隨錫杖,落日低金繩。” 康有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觀燈》詩:“空濛海月上金繩,又看秋宵 香港 燈。”

什襲

原指把物品一層層地包起來,後形容珍重地收藏

什襲而藏

寶笈

見“ 寶籍 ”。

寂靜

沒有聲音;安靜

屋子陰暗而寂靜

無盡

無窮盡的

無盡的水源

無情

(1) 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不留情

水火無情

根荄

(1).亦作“ 根垓 ”、“ 根核 ”。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傷其骸骨;枝葉茂者,害其根荄;能兩美者,天下無之。” 漢 劉向 《說苑·建本》:“樹本淺,根垓不深。”《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則孕毓根核。” 唐 白居易 《問友》詩:“根荄相交長,莖葉相附榮。” 宋 司馬光 《為始平公祭晉祠文》:“然原陸久燥,根荒未浹,畎畝喁喁,猶有待望。”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舊唐書·元稹白居易傳論》:“臣觀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議,極文章之壼奧,盡治亂之根荄。” 清 龔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華 《曲海一勺·原樂》:“今試言之,夫禮樂者,橐籥於元氣,根荄於人情。”

詩詞推薦

  • 明月幾回滿

    范梈元代〕明月幾回滿,待君君未歸。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誰念同袍者?閒居與願違。
  • 別方良翰

    黃公度宋代〕海上曾聞屬國歸,歸來依舊壯心違。風塵萬里長為客,管庫三年不救飢。尊酒欲謀良夜醉,庭花故就別時飛。看君
    詠貝葉經六韻原文_詠貝葉經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
  • 送考功劉大著出守嘉禾韻得相字

    程公許宋代〕夙昔拒奇志,取友周四方。遠遊阻風塵,隱思郁衷腸。羞以麋鹿性,綴芘鴛鷺行。三年去復還,同省皆望郎。劉侯
  • 步雲鞋 本名軟翻鞋 贈玄真觀單姑等獻履鞋

    王丹桂元代〕幸遇教風開。和氣洽吾懷。玄真清眾總仙才。志謙和、恭順垂慈惠,殷勤獻,步雲鞋。妙手巧剜裁。珠寶砌雙*。
  • 寄王南叟寓江鄉

    何夢桂宋代〕歌盡驪駒落日寒,相思無處問平安。客愁白髮三千丈,世路青泥百八盤。夜月梅花頻入夢,秋風菰米強加餐。高山
    詠貝葉經六韻原文_詠貝葉經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
  • 詠玉琢五老屏

    乾隆清代〕相與觀河俯綠漪,首山河堵訝誰知。刻成設問年久近,應共昭華琯獻時。
  • 初寒示鄰曲

    陸游宋代〕村北村南數十家,陂池重複谷谽紡。荻叢缺處見漁火,蓬戶閉時聞紡車。淺瀨水清雙立鷺,橫林葉盡萬棲鴉。是中
  • 道林寺

    李建勛唐代〕雖向鍾峰數寺連,就中奇勝出其間。不教幽樹妨閒地,別著高窗向遠山。蓮沼水從雙澗入,客堂僧自九華還。無因
  • 楚夕旅泊古興

    岑參唐代〕獨鶴唳江月,孤帆凌楚雲。秋風冷蕭瑟,蘆荻花紛紛。忽思湘川老,欲訪雲中君。騏驎息悲鳴,愁見豺虎群。
  • 白藕

    黃文度宋代〕白藕花前一信風,颯然吹雨到梧桐。可憐一段淒涼意,併入西窗客夢中。
    詠貝葉經六韻原文_詠貝葉經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減蘭十梅(並序·總題)

    佚名宋代〕竊以花雖多品,梅最先春。始因暖律之潛催,正直冰澌之初泮。前村雪裡,已見一枝;山上驛邊,亂飄千片。寄江
  • 題仙居偉羌山六絕

    陳襄宋代〕四友之賢世莫如,白頭須作一鄉居。此山不惜將錢買,嘆息無人共結廬。
    詠貝葉經六韻原文_詠貝葉經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
  • 至榕溪閣覽黃

    曾豐宋代〕元年留桂嶺,六月至榕溪。水木清相{左氵右砉},風煙暝欲淒。精廬千古蹟,樂石兩公題。造物生賢意,寧圖到
  • 詠松

    吳芾宋代〕古人長抱濟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今日若能增種植,會看百世長青陰。
    詠貝葉經六韻原文_詠貝葉經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
  • 上孟郡王生辰三首

    仲並宋代〕霜余晴日照堤沙,早晚天墀下白麻。有吏當筵歌湛露,須公滿斚泛流霞。篇章況是萬人敵,閥閱相仍百乘家。落帽
  • 送趙先生

    張方平宋代〕家住崆峒塞垣上,翩然游蜀遂忘歸。九還氣足通神化,一日丹成是道機。曾共靈龜波上隱,又隨蒼雀火中飛。只於
  • 題畫卷五首

    范成大宋代〕暑雲潑墨送驚雷,坐見前山驟雨來。今夜一涼千萬里,更無焦卷與塵埃。
    詠貝葉經六韻原文_詠貝葉經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朝中措

    丘崈宋代〕幾回相與嘆高才。忽報馭風來。誰道亟朝天闋,更能同上春台。主人早晚,班聯玉筍,行聽連催。湖上飽賡新唱,
  • 落花十絕

    馮時行宋代〕朝來酌酒尚芳菲,醉眼醒時已覺稀。苦妒妖饒鶯拂下,解憐飄泊燕銜歸。
    詠貝葉經六韻原文_詠貝葉經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
  • 搗練子

    王哲元代〕三丹寶。難分剖。昏昏默默怎生保。*哩,哩*。在虛空長懷抱。緋衫裹了新烏帽。*哩,哩*。
詠貝葉經六韻原文_詠貝葉經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