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漢玉盈尺璧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詠漢玉盈尺璧原文

圻鄂為攏中粟紋,土華隱現含浮筠。

肉好合度典瑞制,良玉不瑑非所聞。

崑岡毓材走不脛,還思韞石山輝映。

一泓碧水點星芒,懸之聲中黃鐘磬。

尺璧非寶寸陰競,旨哉興嗣語實正。

詩詞問答

問:詠漢玉盈尺璧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漢玉盈尺璧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

2. 去聲

參考注釋

圻鄂

亦作“ 圻堮 ”。謂雕琢的線紋,紋理。亦指痕跡或邊緣。《周禮·春官·典瑞》“瑑圭璋璧琮” 鄭玄 注引 漢 鄭眾 云:“瑑,有圻鄂瑑起。”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知不知》:“動無形矕,靜無圻堮。”《文選·枚乘<七發>》“徼墨廣博,觀望之有圻” 唐 李善 註:“言逐獸於燒田廣博之所,而觀望之有圻堮也。”

隱現

不清晰地顯現;隱隱約約顯現出來

浮筠

玉的彩色。《禮記·聘義》“孚尹旁達信也” 漢 鄭玄 註:“孚,讀為浮。尹,讀如竹箭之筠。浮筠,謂玉采色也。” 晉 王嘉 《拾遺記·蓬萊山》:“有浮筠之簳,葉青莖紫,子大如珠,有青鸞集其上。” 唐 元稹 《出門行》:“求之果如言,剖出浮筠膩,白珩無顏色,垂棘有瑕累。”亦以指竹。 唐 陸龜蒙 《雙吹管》詩:“長短截浮筠,參差作飛鳳。”

肉好

(1).比喻樂音洪潤悅耳。《禮記·樂記》:“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史記·樂書》引此文, 司馬貞 索隱引 三國 魏 王肅 曰:“肉好,言音之洪潤。” 陳澔 集說:“此言肉好,則以璧喻樂音之圓瑩通滑耳。” 清 錢謙益 《<徐季重詩稿>序》:“何謂 夏 聲?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是也。” 康有為 《<味梨集>序》:“爰暨晚 唐 ,合三五七言古律,增加附益,肉好眇曼,音節泠泠,俯仰進退,皆中乎《桑林》之舞,《經首》之會。”

(2).古代圓形玉器和錢幣等的邊和孔。肉,邊;好,中間的孔。《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漢書·食貨志下》:“﹝ 周景王 ﹞卒鑄大錢,文曰‘寶貨’,肉好皆有周郭。” 宋 梅堯臣 《飲劉原甫家原甫懷二古錢勸酒》詩:“精銅不蠹蝕,肉好鉤婉全。”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日久法弛,貪利之徒,私自鼓鑄,或鉛鐵偽為,甚至輕薄不成肉好、周郭、文字之制。” 清 易本烺 《雲杜故事》:“ 項墨池 家白玉觥,是 漢 代物。其形如斝,三足有蓋。足蓋上並刻鬼面,旁有環,肉好停勻。” 潛魚 《“國寶”逸聞》:“萬紫千紅的我國古泉苑中,‘國寶金匱直萬’堪稱名馳中外的奇葩。 清 代 李佐賢 《古泉匯》最先著錄一枚殘品,近似方孔圓錢,面背肉好周郭,篆書直讀‘國寶金匱’。”

合度

合於尺度、法度;適宜。 漢 陸賈 《新語·思務》:“進退循法,動作合度。”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襛纖得衷,脩短合度。”《舊唐書·辛替否傳》:“故天地憐之,神明祐之,使陰陽不愆,風雨合度。”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吳留村》:“及邸造成,公適進簾榻古玩諸物,價逾萬金,設之庭寢,無不合度。” 葉聖陶 《倪煥之》十四:“簡單樸素的衣著是這時候所謂女學生風,但象她那樣裁剪合度,把勻稱的體格美完全表現出來,簡單樸素倒是構成美的因素了。”

良玉

美玉。《韓詩外傳》卷四:“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 漢 揚雄 《法言·寡見》:“良玉不彫,美言不文。” 三國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良玉比德君子,珪璋見美詩人。”

所聞

所聽到的;所知道的。《商君書·更法》:“夫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漢書·劉向傳》:“臣幸得託肺附,誠見陰陽不調,不敢不通所聞。”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漢 ,無論 魏 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人君耳習於所聞,則喜諛而惡直。”

崑岡

亦作“ 崑崗 ”。亦作“崐岡”。1.即 崑崙山 。《書·胤征》:“火炎 崐岡 ,玉石俱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暨於暴 秦 烈火,勢炎 崐岡 ,而煙燎之毒,不及諸子。”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 崑岡 憐積火, 河 漢 注清源。”

(2). 蜀岡 的異名。在 江蘇省 江都縣 西北。為 廣陵 古城所在。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柂以漕渠,軸以 崑崗 。”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蜀岡錄》:“ 蜀岡 一名 崑岡 。”

即 崑岡 。古代對 崑崙山 的別稱。 元 周霆震 《喜雪》詩:“玄冥振轡 祝融 遁,怒勢欲遣 崑岡 摧。”

石山

(1).岩石積成的山。《詩·周南·卷耳》“陟彼砠矣” 毛 傳:“石山戴土曰砠。” 宋 郭熙 《林泉高致·畫訣》:“土山戴石,林木瘦聳。石山戴土,林木肥茂。”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三百里,曰 石山 ,多藏金玉。”

(3).狀如山石的花紋。《後漢書·王符傳》:“犀象珠玉,虎魄瑇瑁;石山隱飾,金銀錯鏤,窮極麗靡,轉相夸咤。” 李賢 註:“山石謂隱起為山石之文也。”

輝映

光輝映照

一泓

(1).清水一片或一道。 唐 李賀 《夢天》詩:“遙望 齊州 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京師園亭》:“一泓清池,茅檐數椽,水木明瑟,地頗雅潔。” 徐遲 《火中的鳳凰》:“就在萬頃良田之間,一泓流水前面,一座拱形石橋,通往私人藏書最大的一家--鐵琴銅劍樓。”

(2).猶言一汪。 宋 陸游 《龜堂避暑》詩:“硯池湛湛一泓墨,衣焙霏霏半篆香。”

碧水

綠水。 南朝 梁簡文帝 《採蓮曲》:“桂檝蘭橈浮碧水,江花玉面兩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漢陽》詩:“碧水浩浩雲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詞:“御溝澄碧水,轉池塘,時時微雨洗風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詩:“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星芒

(1).星的光芒。 南朝 宋 鮑照 《飛白書勢銘》:“圭角星芒,明麗爛逸。”

(2).指彗星出現。 北周 庾信 《奉報寄洛州》詩:“星芒一丈燄,月暈七重輪。” 唐 楊炯 《渾天賦》:“日暈長虹,星芒伏鱉。”《元史·世祖紀二》:“比者星芒示儆,雨澤愆常,皆闕政之所繇。”

黃鐘

亦作“黃鐘”。1.古之打擊樂器,多為廟堂所用。 唐 張說 《大唐祀封禪頌》:“撞黃鐘,歌大呂,開閶闔,與天語。” 明 宋濂 《鳳陽府新鑄大鍾頌》:“ 濂 聞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黃鐘乃樂之所自出,而景鍾又為黃鐘之本。所謂景鍾,大鐘也。” 清 龔自珍 《臣里》:“麟、鳳、狗不並續,不知動類大也;芝朮、灌木不並續,不知植類眾也;珠玉、黃鐘、虎子、威窬不並壽,不知古器之賾。”參見“ 黃鐘毀棄 ”。

(2).樂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 黃帝 ,其神 后土 ,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鐘之宮。” 孔穎達 疏:“黃鐘宮最長,為聲調之始,十二宮之主。”《呂氏春秋·適音》:“黃鐘之宮,音之本也,清濁之衷也。” 陳奇猷 校釋:“黃鐘即今所謂標準音,故是音之本。但黃鐘是所有樂律之標準……黃鐘既是標準音,則自黃鐘始,愈上音愈高,愈下音愈低,故黃鐘是清濁之衷。” 漢 馬融 《長笛賦》:“十二畢具,黃鐘為主。” 清 袁於令 《西樓記·私契》:“羽越清脆,黃鐘最濁,正宮雄壯,商角冷落,這其間就裡多微妙。”

(3).比喻君王。 唐 韓愈 《芍藥賦》:“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此恩不屬黃鐘家。” 錢仲聯 集釋引 方世舉 註:“《月令》:‘仲冬之月,律中黃鐘。’按:黃鐘,宮音,君也。句言不屬,當謂 王司馬 本為朝士,以不得於君,出為司馬。”參見“ 十二律 ”。

(4).以黃鐘調為基音之樂曲。《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 宋 蘇軾 《延和殿奏新樂賦》:“聊即便安之所,奏黃鐘而歌大成,行詠文明之章,薦英祖而享神考。”

(5).敬稱他人之詩文。 宋 陸游 《與高安劉丞游大愚觀壁間兩蘇先生詩》詩:“尚想來游時,黃鐘賡大呂。” 劉半農 《<瓦釜集>代自敘》:“集名叫做‘瓦釜’,是因為我覺得 中國 的‘黃鐘’,實在太多了。”

(6).古代為了預測節氣,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到某一節氣,相應律管內的灰就會自行飛出。黃鐘律和冬至相應,時在十一月。《淮南子·天文訓》:“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斗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高誘 註:“黃鐘,十一月也。鐘者,聚也,陽氣聚於黃泉之下也。” 漢 蔡邕 《獨斷》:“ 周 以十一月為正,八寸為尺,律中黃鐘,言陽氣踵黃泉而出,故以為正也。” 唐 呂岩 《憶江南》詞:“黃鐘應律始歸家,十月定君夸。” 清 吳偉業 《讀端清鄭世子傳》詩:“候氣推黃鐘,攷風定六律。”

(7).指與冬至日相應的律管。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算家又言黃鐘為萬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黃鐘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萬事?”

(8). 唐 教坊曲名。 唐 岑參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紅亭水木不知暑,忽彈《黃鐘》和《白紵》。” 陳鐵民 等校註:“《黃鐘》,曲名,即《黃鐘樂》,參見 唐 崔令欽 《教坊記》。”

見“ 黃鐘 ”。

尺璧非寶

尺璧:直徑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貴。徑尺之璧雖大而貴,但遠不如光陰的貴重。

寸陰

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比喻一個非常短的時間

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

寸陰尺璧

詩詞推薦

詠漢玉盈尺璧原文_詠漢玉盈尺璧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