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虛詞二十三章·其十二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步虛詞二十三章·其十二原文

非無金鼎訣,自少碧山游。

韓生騎白鹿,老子跨青牛。

余亦邀玄鶴,相將訪十洲。

遐哉尋玉洞,邈矣度丹丘。

因笑陶貞白,何須不下樓。

詩詞問答

問:步虛詞二十三章·其十二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步虛詞二十三章·其十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步虛詞二十三章·其十二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尤韻 出處:青霞集卷五

參考注釋

金鼎

(1).黃金炊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皆以送女。”

(2).為鼎類炊具的美稱。 宋 陳師道 《滿庭芳·詠茶》詞:“華堂靜,松風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琉璃作盌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聶夷中 《訪嵩陽道士不遇》詩:“先生五嶽游,文焰滅金鼎。” 唐 呂岩 《漁父·神異》詞:“金鼎內,迴朦朧。換骨添筋處處通。”

(4).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傾家事金鼎,年貌可長新。”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願棄了升斗微官,早學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傳說 夏 鑄九鼎,奉為傳國之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夏 鑄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肅慎 之楛矢。”《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旄頭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後亦用以喻指國家宰輔大臣。 宋 曾鞏 《送沉諫議》詩:“金鼎鹽梅須大用,九霄應已夢儀刑。” 元 李獻卿 《劉寓叔先生輓詩》:“便調金鼎佐無為,鳳池坐數 汾陽 考。”

(6).鼎形的金香爐。《紅樓夢》第七六回:“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山游

遊覽山景。 南朝 宋 謝靈運 《羅浮山賦》:“鼓蘭枻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唐 李頎 《題綦毋校書別業》詩:“豈伊問天命,但欲為山游。” 明 王守仁 《蟠龍山中用韻》:“真慚廩食虛官守,只把山游做課程。”

騎白鹿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常騎白鹿或乘白鹿所駕之車。見 晉 葛洪 《神仙傳·衛叔卿》、《魯女生》。後因以“騎白鹿”指仙人行空之術。 唐 韋渠弁 《步虛詞》之十八:“無煩騎白鹿,不用駕青牛。” 明 吳廷翰 《南山雜詩》之四:“谷口吹紫簫,仙人騎白鹿。”亦省作“ 騎鹿 ”。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騎鹿時見南斗君,聞笙夜候 緱山 鶴。”

老子

(1) 父親

(2)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

跨青牛

相傳 老子 騎青牛出 函谷關 仙去。見《老子化胡經》。因喻指出世學道。 明 吳承恩 《南呂一枝花·感皇恩》套曲:“呀,雖只是萬貫纏腰,也有那烏帽羅袍,心只願跨青牛,揮玉麈,伴黃鶴。”

玄鶴

黑鶴。《韓非子·十過》:“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於郎門之垝。”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鶴千歲則變蒼,又二千歲變黑,所謂玄鶴也。”《西遊記》第四一回:“迴鑾古道幽還靜,風月也聽玄鶴弄。”

相將

(1) 相隨,相伴

兩個相將旅遊

(2) 將近,行將

有秦兵二十萬圍了 晉城 韓國,相將半月有餘。——《秦併六國平話》

十洲

(1).道教稱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處名山勝境。亦泛指仙境。《海內十洲記》:“ 漢武帝 既聞 王母 説八方巨海之中有 祖洲 、 瀛洲 、 玄洲 、 炎洲 、 長洲 、 元洲 、 流洲 、 生洲 、 鳳麟洲 、 聚窟洲 。有此十洲,乃人跡所稀絶處。” 唐 盧照鄰 《贈李榮道士》詩:“風搖十洲影,日亂九江文。” 宋 晏幾道 《清平樂》詞:“正在十洲殘夢,水心宮殿斜陽。” 林學衡 《寓言》詩之一:“吟成準擬凌空去,一葉飄然向十洲。”

(2).樂曲名。

(3). 明 畫家 仇英 的號。 清 徐沁 《明畫錄》卷一:“ 仇英 字 實夫 ,號 十洲 ……摹 唐 宋 人畫,皆能奪真,尤工人物。”

玉洞

(1).岩洞的美稱。亦指仙道或隱者的住所。 南朝 梁 虞羲 《見江邊竹》詩:“金明無異狀,玉洞良在斯。” 唐 盧綸 《尋賈尊師》詩:“玉洞 秦 時客,焚香映緑蘿。”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二折:“人間無路水茫茫,玉洞桃花空自香。”

(2).洞房的美稱。《群音類選·草廬記·玄德合卺》:“玉洞春濃,正猊爐香爇,玉盞高溶。今夕何夕,喜王孫著意乘龍。”

(3).道教語。指鼻孔。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鼻中氣陽時在左,陰時在右,亥子之交,兩鼻俱通。丹家謂玉洞雙開是也。”

丹丘

亦作“ 丹邱 ”。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楚辭·遠遊》:“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舊鄉。” 王逸 註:“ 丹丘 晝夜常明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汳水》:“於是好道之儔自遠方集,或絃琴以歌 太一 ,或覃思以歷 丹丘 。” 唐 韓翃 《同題仙遊觀》詩:“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 丹丘 。” 宋 林景熙 《宿台州城外》詩:“荒驛 丹邱 路,秋高酒易醒。” 清 吳偉業 《海市四首次張石平觀察韻》之三:“卻笑 燕 齊 迂怪士,祇知 碣石 有 丹邱 。”

貞白

(1).謂守正清白。《後漢書·第五倫傳》:“性質慤,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 貢禹 。” 唐 白居易 《唐故溧水縣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銘》:“公為人溫恭信厚,為官貞白嚴重,友於兄弟,慈於子姪。” 清 方履籛 《祭莊印山夫子文》:“迺錫赤綬,俾全隱跡,棲遲衡門,終保貞白。”

(2).指 南朝 梁 陶弘景 。《雲笈七籤》卷五:“﹝ 陶弘景 ﹞ 大同 二年告化,時年八十五,顏色不變,屈伸如常,屋中香氣,積日不散,詔贈中散大夫,謚 貞白先生 。” 前蜀 杜光庭 《對表》:“昔者 魏 重 謙之 , 梁 尊 貞白 , 漢 稱 曼倩 , 秦 有 子平 ,禮容靡覩於親規,朝挹皆循於常度。” 清 孫枝蔚 《禪客》詩:“得與 贊公 成二老,懶隨 貞白 謁三峯。”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不下

(1).不少於。 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自用兵已來,已經二年,前後所奏殺獲,計不下一二萬人。” 楊朔 《亂人坑》:“八年來,單單這個亂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亞於;不次於。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釋道·薩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宮者,俱在京師兌隅,雄麗軒敞,不下宮掖。” 劉光弟 《美酒行》:“雲今東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大姐那股高興的神氣,也並不下於我。”

(3).沒有攻克。《後漢書·公孫瓚傳》:“ 紹 遣將 崔巨業 將兵數萬攻圍 故安 不下,退軍南還。”

詩詞推薦

步虛詞二十三章·其十二原文_步虛詞二十三章·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