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晴樓原文
邅回山北造山西,藉降於斯弗藉躋。
仍有高樓岩半倚,恰符過雨霽光䨑。
近看麥隴穗抽密,遙接稻塍苗吐齊。
額慶田功遇此鮮,戒盈惟益勵兢兮。
詩詞問答
問:倚晴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倚晴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倚晴樓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
參考注釋
邅回
亦作“ 邅回 ”。亦作“ 邅囘 ”。亦作“ 邅囬 ”。 1.難行不進貌。《淮南子·原道訓》:“邅回川谷之間,而滔騰大荒之野。” 高誘 註:“邅囘,猶委曲也。” 唐 張說 《同趙侍御乾湖作》詩:“一灣一浦悵邅迴,千曲千溠怳迷哉。”一本作“ 邅囘 ”。 唐 劉禹錫 《武林書懷五十韻》:“邅囬過 荊楚 ,流落感涼溫。”一本作“ 邅迴 ”。 宋 黃庭堅 《寄餘乾徐隱甫》詩:“江行長邅回,風水憂索米。” 明 何景明 《蹇賦》:“臨脩路而邅廻兮,恐叢棘之未盡。”
(2).輾轉;盤旋;縈繞。《淮南子·本經訓》:“曲拂邅迴,以像 湡 浯 。” 高誘 註:“邅迴,轉流也。” 南朝 梁 何遜 《望廨前水竹答崔錄事詩》:“鄉念一邅廻,白髮生俄頃。”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劉孝綽書》:“足使邊心憤薄,鄉思邅迴。”《荀子·賦》“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 唐 楊倞 註:“尾邅迴盤結,則箴功畢也。” 宋 蘇轍 《與楊元素書》之二:“見治裝舟行,自 洛陽 出陸百八十里至 汝 ,雖繚繞邅回,然久困資用殆盡,決不能陸行耳。” 清 姚鼐 《戊午九月十四日出雲樓寺作》詩:“邅迴將出谷,陰森又入奧。”
(3).困頓,不順利。《南史·張充傳》:“獨師懷抱,不見許於俗人,孤修神崖,每邅回於在世。” 唐 劉禹錫 《洛中謝福建陳判官見贈》詩:“潦倒聲名擁腫材,一生多故苦邅廻。”《敦煌變文集·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只為無明相繫縛,邅廻不遇出頭年。” 宋 蘇軾 《次前韻寄子由》:“我少即多難,邅回一生中。” 明 張鳳翼 《紅拂記·棋決雌雄》:“摧折,侵地無方,攻城記屈,邅囘轉覺難發。”
(4).謂反覆研究學問。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詩啟》:“或希構廈之餘,一賜觀覽,知小生於章句中欒櫨榱角之材,盡曾量度,則十餘年之邅迴,不為無所用矣。” 宋 王安石 《送靈仙裴太傅》詩:“邅回舊學皆殘藳,邂逅相看各老翁。”
見“ 邅迴 ”。
山北
古時泛指 終南 、 太華 二山以北之地。《戰國策·魏策三》:“所亡乎 秦 者, 山 北、 河 外、 河 內大縣數百,名都數十。” 吳師道 補正引《史記正義》:“山, 華山 也。”《舊唐書·竇建德傳》:“請自 滏口 之道,乘 唐國 之虛,連營漸進,以取 山 北。”
山西
中國華北地區的省,簡稱“晉”。舊以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2530萬,省會太原。全省處於黃土高原上,煤炭儲量占全國的1/3,鋁、銅等亦豐。採煤,采銅、鋁、鋼鐵,電力為該省工業的支柱。晉南為商品糧產區,鐵路交通發達,總長有2千多公里
於斯
同“ 於此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漢 之得材,於斯為貴。”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高樓
高層的住宅大樓或辦公大樓
麥隴
亦作“ 麥壟 ”。 1.麥田。 南朝 宋 王僧達 《答顏延年》詩:“麥壟多秀色,楊園流好音。” 唐 李白 《贈徐安宜》詩:“川光浄麥隴,日色明桑枝。” 宋 歐陽修 《山齋戲書絕句》之一:“蜜脾未滿蜂採花,麥壠已深鳩喚雨。”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詩:“當我寫這詩篇的時候,綠色的麥壟還在向天邊延伸。”
(2).麥田中的小路。 應修人 《麥隴上》:“伊只這么著,走在朝陽影里的麥隴上。”
額慶
見“ 額手稱慶 ”。
田功
農事。《書·無逸》:“ 文王 卑服,即康功田功。” 孔 傳:“ 文王 節儉,卑其衣服,以就其安人之功,以就田功,以知稼穡之艱難。” 孫星衍 疏:“ 文王 就卑賤之事,安居之功,田作之功……言 文王 使就治康功田功,蓋勤稼穡之事也。”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夫恆暘而旱,恆雨而潦,恆燠恆寒而疵癘,妨田功,妖人民。”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還似昇平池畔坐,低頭向水自看妝
- 客來徵此疑荒唐,烏有先生投予方林宗放《劇暑不可耐戲作冷語排之呈國威同舍兄》
- 雖惜橫戈酣白蟻,尚知解甲護紅膏李曾伯《送糟蟹遺制幕》
- 定是江南無驛使
- 皇考憐同出,青已並廬姜特立《悼邦節弟》
- 一自青牛西去後,種松皆作擔囊新馬一浮《雜感》
- 吾蒙白裙帽,汝著紫袈裟
- 愛者擬求名利用,被他誤賺怕論申宋太宗《逍遙詠》
- 隨緣放曠,隱遁過時釋普寧《偈頌二十一首》
- 爭知野老門庭冷,旌節無心忽自來
![倚晴樓原文_倚晴樓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