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寒山寺·其六十原文
人間官法中,畜生殺無罪。
朝烹與暮割,恬然不知悔。
世法雖不理,冤債何時已。
不見遂安公,五犬逼而死。
詩詞問答
問:擬寒山寺·其六十的作者是誰?答:釋懷深
問:擬寒山寺·其六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懷深的名句有哪些?答:釋懷深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2. 自註:唐交州遂安公李壽,好獵殺鄰家犬餵鷹。公因疾見五犬索命,公曰:殺你者,奴之過也,非我罪也。犬曰:奴豈得自由,是你使之。我等既不盜你之食,自於門首過,奴殺我,終不休也。公謝罪,請為追福。四犬許之。一白犬曰:既無罪殺我,我氣未絕,生割我肉,臠臠苦痛,吾思此毒,何可放也。有頃少蘇,遂患偏風,支體不遂,雖為犬追福,公竟疾不差。出《冥報記》。
參考注釋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官法
亦作“ 官灋 ”。國家的法規、法度、法律。《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六曰官灋,以正邦治。” 鄭玄 註:“官灋,謂職所主之法度。” 孫詒讓 正義:“官法,謂邦之大事各有專法,箸其禮節名數,若今會典、通禮之屬,一官秉之,以授眾官,使各依法共治之,是謂官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今 世名 不煩官法,手刃其人,以報父仇,特來投到請死,乞正 世名 擅殺之罪。”
生殺
(1).指萌生凋落、昭蘇伏蟄、陰陽消長等自然規律。《莊子·天運》:“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 成玄英 疏:“應青春以生長,順素秋以殺罰。” 唐 白居易 《桐花》詩:“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象數》:“凡積月以為時,四時以成歲,陰陽消長,萬物生殺變化之節,皆主於氣而已。”
(2).生與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陰陽俱壯則夢生殺。” 張湛 註:“陰陽以和為用者也,抗則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殺也。”
(3).決定生與死。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於生殺之位,與天共持變化之勢。” 宋 蘇轍 《唐論》:“古者諸侯大國或數百里,兵足以戰,食足以守,而其權足以生殺。” 明 宋濂 《寓言》之二:“生殺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 魯迅 《且介亭雜文·上海文壇上的鬼魅》:“因為他們正握著塗抹的筆尖、生殺的權力。”
(4).指生殺之權。《周書·李賢傳》:“今位居上列,爵邁通侯,受委方面,生殺在手。” 宋 蘇軾 《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袍》詩:“書生只肯坐帷幄,談笑毫端弄生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滇軍政府討滿洲檄》:“生惡因於郡縣,生殺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問。”
無罪
沒有犯罪
恬然
(1) 安然;泰然
處之恬然
(2) 滿不在乎的樣子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世法
(1).代代效法。《國語·齊語六》:“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 武 遠績以成名。” 漢 徐幹 《中論·貴驗》:“皆書名前策,著形列圖,或為世法,或為世戒,可不慎之!”
(2).世人的典笵,社會沿用的習慣常規。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居則為人師,用則為世法。” 宋 黃庭堅 《書贈俞清老》:“﹝ 米芾 ﹞冠帶衣襦,多不用世法。”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講義理,別白是非,則須學術;酬酢事機,區分利害,必用世法。”
(3).指人事上的交際應酬。 宋 戴復古 《有感》詩:“老子生來世法疎,白頭思欲把犂鉏。”
(4).對出世法而言,佛教把世間一切生滅無常的事物都叫作世法。《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佛觀世法如光影。”《西湖佳話·南屏醉跡》:“況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難看。”
不理
(1)
置於不顧,不理睬
別不理他,要幫助他
(2)
不理會,不在乎,不當一回事
我才不理這些閒話呢
冤債
謂造孽必有報應,猶如欠債。《花月痕》第一回:“三生冤債,雖授首於藁街,一段痴情,早銷魂於蓬顆!”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標籤:寒山寺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擬寒山寺·其六十原文_擬寒山寺·其六十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