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淮安城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過淮安城原文

石堤駐舸策龍驤,紆路觀風六里強。

入北門還出西郭,漢淮陰是晉山陽。

群情愛戴今猶切,前歲饑寒刻豈忘。

無易由言元氣復,轉旋額手為民慶。

詩詞問答

問:過淮安城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過淮安城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過淮安城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八

參考注釋

石堤

亦作“ 石隄 ”。石築的堤防。《漢書·溝洫志》:“今可從 淇口 以東為石隄,多張水門。” 唐 李商隱 《安平公》詩:“三月石堤凍銷釋,東風開花滿陽坡。”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張司封廟》:“ 夏 ( 張夏 )令作石隄一十二里,以防江潮之害。”

龍驤

(1).亦作“ 龍襄 ”。昂舉騰躍貌。《漢書·敘傳下》:“雲起龍襄,化為侯王,割有 齊 楚 ,跨制 淮 梁 。” 顏師古 註:“襄,舉也。” 唐 楊巨源 《觀打球有作》詩:“親掃毬場如砥平,龍驤驟馬曉光晴。” 明 孫柚 《琴心記·牛酒交歡》:“新築沙堤行宰相,喜今朝鳳翥龍驤,燕友逢春,鶯朋出谷。” 清 徐文元 《春日閱武召百官詣南苑》詩:“龍驤萬騎軍麾轉,鵠立千官拜舞同。”

(2).駿馬。 唐 杜牧 《題安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韻》:“半夜龍驤去,中原虎穴空。”

(3).指 晉 大將龍驤將軍 王濬 。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八:“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 龍驤 出峽來!” 王琦 注引《晉書·武帝紀》:“ 鹹寧 五年十一月大舉伐 吳 ,遣龍驤將軍 王濬 、廣武將軍 唐彬 率 巴 蜀 之兵浮 江 而下。” 明 徐渭 《壽中軍某侯帳詞》:“惟願績流 燕石 ,名茂 龍驤 。”

(4).指畫家 顧愷之 。 唐 溫庭筠 《贈李將軍》詩:“不學 龍驤 畫山水,醉鄉無跡似閒雲。” 曾益 等註:“《畫苑》:‘ 顧愷之 善畫山水,仕至龍驤將軍,每大醉始命筆,人稱奇絶。’”

(5).《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 梁 有龍驤、神威、拱宸等軍,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費數十萬,裝以組繡,飾以金銀,人望而畏之。”後以泛指英勇的軍隊。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詩》:“初捧兵符分虎竹,再銜使命馭龍驤。”

(6).指大船。 晉 龍驤將軍 王濬 為伐 吳 曾造大船。 宋 蘇軾 《大風留金山兩日》詩:“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舟一葉從掀舞。” 清 趙翼 《大風從丹徒口出江至瓜洲》詩:“我來正值游江閧,萬斛龍驤莫敢動。” 嚴復 《救亡決論》:“第即使其説誠然,而舉劃木以傲龍驤,指椎輪以訾大輅,亦何足以助人張目,所謂詬彌甚耳!”參閱《晉書·王濬傳》。

觀風

替人守望,以便報告

派小王去觀風

北門

(1).北向的門。《詩·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阿師當向北門出入,南衙宰相往來,勿犯也。”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門外, 王家坪 村邊,站著許多威嚴的哨兵。”

(2).喻指北部邊防要地。《隋書·賀婁子乾傳》:“自公守北門,風塵不警。 突厥 所獻,還以賜公。” 唐 翁綬 《雨雪曲》:“一自塞垣無 李 蔡 ,何人為解北門憂。” 明 何景明 《點兵行》:“邊頭城塹誰營屯,遂使犬羊窺北門。”

(3). 唐 宋 學士院在禁中北門,因以為學士院的代稱。 宋 蘇軾 《上清儲祥宮碑》:“臣以書命,待罪北門。記事之成,職也,然臣愚,不知宮之所以廢興,與凡材用之所從出,敢昧死請。” 宋 岳珂 《桯史·葉少蘊內制》:“ 石林 葉少藴 在北門,微聞當遂使為相,懼當視草,不能自免,出語沮之。”

(4).指翰林學士。 明 陳皋謨 《環縣城遠眺》詩:“經略久寒 西夏 膽,安危深仗北門才。”參見“ 北門學士 ”。

(5).指 唐 代禁軍的北衙。《新唐書·兵志》:“及 貞觀 初, 太宗 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以從田獵。”“北門”之名由此。《資治通鑑·唐中宗神龍元年》:“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復 李氏 社稷,願殿下蹔至 玄武門 以副眾望。” 胡三省 註:“南牙謂宰相,北門謂羽林諸將。”

(6).《詩·邶風》篇名。序謂“《北門》,刺士不得志也”。後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李弘度 常嘆不被遇……曰:‘《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詩:“斗酒滿四筵,歌嘯 宛溪 湄。君攜 東山 妓,我詠《北門》詩。” 明 陳宗之 《漢道》詩:“寧無《北門》嘆,要自秉固窮。”

(7).複姓。《左傳》有 北門駟 ,《尸子》有 北門子 ,《莊子》有 北門成 。見《通志·氏族三》。

西郭

(1).西邊外城。《左傳·襄公十八年》:“﹝十二月﹞己亥,焚 雍門 及西郭、南郭。”

(2).複姓。 漢 有 西郭嵩 。

山陽

山坡向陽的一面;山的南側

群情

民眾或眾人的情緒

群情激奮

群情鼎沸(形容民眾的情緒高漲,像鍋里的開水沸騰起來)

愛戴

衷心擁護

前歲

(1).前年。《南史·后妃傳上·宋孝武昭路太后》:“ 泰始 四年夏,詔有司曰:‘ 崇憲 昭太后 脩寧陵 地, 大明 之世,久所考卜。前歲遭諸蕃之難,禮從權宜,未暇營改,而塋隧之所,山原卑陋,可式遵舊典,以禮改創。’”按, 路太后 卒於 泰始 二年。

(2).去年。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前歲之春, 愈 以罪犯,黜守 潮州 。”按, 韓愈 於 元和 十四年貶 潮州 ,十五年作此文。

(3).前幾年。 唐 白居易 《花前嘆》詩:“前歲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饑寒

飢餓和寒冷,多用於缺吃少穿的困難情況

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無易

(1).不要輕易。《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 鄭玄 箋:“由,用也。王勿輕用讒人之言。”

(2).正確不可改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為虛辭,其無用而勝;實事,其無易而窮也。人主多無用之辯,而少無易之言,此所以亂也。” 王先慎 集解:“無易者,其道不可易。”

由言

說話。《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 陳奐 傳疏:“此詩乃深戒 幽王 ,當慎用其言,不得易出諸口。”《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十八年》:“以 太祖 之含弘,尚掩耳於 彭城 之戮;自斯以後,誰易由言!”

元氣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2) 精神;精氣

(3) 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氣大傷

轉旋

(1).須臾之間。《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日蝕東井,轉旋且索,與既無異。” 顏師古 註:“轉旋且索,言須臾之間則欲盡也。”

(2).變化。 明 劉基 《雙燕離》詩:“世事有轉旋,陵谷一朝遷。”

(3).扭轉,挽回。 明 張居正 《答南中提學御史耿楚侗書》:“惟虛平此心,不敢向人間作好惡耳,至於轉旋之機,未免有跡非心是之判。” 清 薛福成 《書桐城程忠烈公遺事》:“卒之大局轉旋,生民蒙福,公之成功甚偉。”

(4).猶斡旋。 黃遠庸 《大小零星雜記》:“ 徐君 溫厚闊達,愛才甚篤,且此次盡力共和,轉旋內部,其功甚大,其事甚密。”

旋轉;圍繞而動。 漢 杜篤 《書槴賦》:“雖轉旋而屈橈,時傾斜而反側。” 唐 盧綸 《臘日觀鹹寧五部曲娑勒擒豹歌》:“潛形踠伏草不動,雙鵰轉旋羣鴉鳴。”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五:“頭搖如轉旋,唇動若抽牽。” 清 趙翼 《套駒》詩:“才穿便覺氣降伏,弭帖隨人為轉旋。”

額手

以手加額(表示慶幸)

詩詞推薦

過淮安城原文_過淮安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