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馬原文
哈薩克馬多無萬,古稱大宛實訛傳。
向北益冷向南暖,冬時牧近伊犁邊。
亦不驅逐薄取值,仍禁需索行多年。
去歲雪大馬群佚,入我土爾扈特田。
王奇里布乃查出,弗敢隱匿明報焉。
駐塔巴台大臣奏,佚馬盡付哈薩還。
守法尊上有如此,是誠可嘉恩旨宣。
古來若輩胥化外,相與奪攘為矯虔。
守在四夷尚弗暇,或且內寇滋邊患。
昔志伊犁見大意,何其歷久茲益安。
天佑人歸實徼倖,以此憂盛增惕乾。
詩詞問答
問:哈薩克馬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哈薩克馬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一
2. 哈薩克多善馬舊傳即古大宛者非向有讀史記大宛傳詩已辨其訛
參考注釋
大宛
古國名。為 西域 三十六國之一,北通 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與 大月氏 接,產汗血馬。大約在今 蘇聯 費爾乾納 盆地。見《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因其地產名馬,後亦稱駿馬為“大宛”。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
訛傳
與事實、事件等不相符的傳聞
冬時
冬季。《周禮·天官·食醫》:“醬齊眡秋時,飲齊眡冬時。”《後漢書·荀爽傳》:“冬時則廢,其形在地,酷烈之氣,焚燒山林,是其不孝也。”
驅逐
驅趕或強迫離開
驅逐非法入境者
需索
求取;勒索
皂隸之所毆罵,胥徒之所需索,皆相良者而施之暴。——《聊齋志異》
多年
謂歲月長久。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漢 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舊唐書·李密傳》:“愛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國多年,祚延長世。”《儒林外史》第六回:“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茅盾 《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說不完那許多離情別緒,而今天便覺得無話可談了。”
去歲
去年
大馬
官名。《莊子·知北游》:“大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 陸德明 釋文:“大馬,司馬也。” 成玄英 疏:“大馬,官號, 楚 之大司馬也。”
土爾扈特
部族名。 額魯特蒙古 四 衛拉特 之一。本遊牧於 塔爾巴哈台 附近 雅爾 地方, 明 末 清 初徙牧 伏爾加河 畔。 清 乾隆 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率屬內徙。 清 廷詔分為新舊兩部: 舊土爾扈特 賜牧於 珠勒都斯 、 庫爾喀喇烏蘇 等地; 新土爾扈特 賜牧於 科布多 西南。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四:“又於 土爾扈特 及 輝特 舊遊地,設 塔爾巴哈臺 參贊大臣一,領隊大臣二。”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四:“ 土爾扈特蒙古 ,備兵請赴援,上嘉之。”別有 額濟納土爾扈特 ,在 甘肅 西部。
里布
古代的一種地稅錢。《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鄭玄 註:“ 鄭司農 云:宅不毛者,謂不樹桑麻也。里布者,布參印書,廣二寸,長二尺,以為幣,貿易物……或曰:布,泉也。”《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八年》:“初, 熙寧 六年立法,勸民栽桑,有不趨令,則倣屋粟、里布為之罰。” 清 江永 《群經補義·孟子》“廛無夫里之布”:“皆民之常賦, 戰國 時一切取之,非傭力之閒民已有力役之徵,而仍使之別出夫布;宅已種桑麻,有嬪婦布縷之徵,而仍使之別出里布,是額外之徵,借夫布、里布之名橫取者,今皆除之,則居廛者皆受惠也。”參閱《文獻通考·田賦一》。
隱匿
隱瞞;隱藏。《墨子·尚同上》:“腐朽餘財不以相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後漢書·皇甫規傳》:“微勝則虛張首級,軍敗則隱匿不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肅案》:“其在京家產,著派 希拉布 前往查抄,毋容稍有隱匿。”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一:“雙方各自隱匿了真面目,委蛇周旋也奪去我不少精力。”
見“ 隱慝 ”。
大臣
受國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腦委託管理一個部門的君主國家的高級官員
趙王與大將軍 廉頗諸大臣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佚馬
逸馬,逃逸的馬。《韓詩外傳》卷二:“ 造父 無佚馬。”《孔子家語·顏回》:“ 舜 不窮其民力, 造父 不窮其馬力,是以 舜 無佚民, 造父 無佚馬。”
守法
遵守法律或法令
奉公守法
尊上
(1).尊敬長上。《禮記·祭義》:“至鬼神,以尊上也。” 孔穎達 疏:“謂至於祭祀鬼神,是尊嚴其上也。以此教民,民亦尊上也。”
(2).猶尊長。《後漢書·皇后紀上·章德竇皇后》:“朕奉事十年,深惟大義,禮,臣子無貶尊上之文。” 清 翟灝 《通俗編·交際》:“《宋書·禮志》:‘朝服肩上有小袷囊,綴之朝服之外,俗呼曰紫荷。’……今名小袷囊曰荷包,亦得綴袍外以見尊上。”參見“ 尊長 ”。
(3).對人父母的敬稱。《宋書·孝義傳·何子平》:“﹝ 何子平 ﹞母本側庶,籍註失實……時鎮軍將軍 顧覬之 為州上綱,謂曰:‘尊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州中差有微録,當啟相留。’”
有如
(1).猶如,好像。《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吾聞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來自田間,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 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數千,將軍擁眾萬餘,不乘其未定而擊之,有如 唐 兵懼而自退,將軍何面目以見陛下乎!” 清 顧炎武 《義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
(3).古人誓詞中常用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楊伯峻 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 文 十二年《傳》‘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 河 神鑒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嘆曰:‘ 嬰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可嘉
值得稱讚、嘉許
恩旨
(1).猶恩典。 唐 沉既濟 《枕中記》:“數年,帝知冤,復追為中書令,封 燕國公 ,恩旨殊異。”
(2). 清 代赦典的一種。《清史稿·刑法志三》:“赦典有恩赦、恩旨之別。”《清史稿·刑法志三》:“恩赦死罪以下俱免,恩旨則死罪以下遞減。”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若輩
(1).你們。《宋史·忠義傳五·尹穀》:“吾以寒儒受國恩,典方州,誼不可屈,若輩必當從吾已耳。”
(2).這些人,這等人。 清 黃景仁 《水調歌頭·謝仇二》詞:“僕雖不及若輩,頗抱古今愁。” 葉聖陶 《窮愁》:“ 阿松 大喜,念若輩得失至易,些微資財,固無足縈其心,而吾得之,奚啻啟窖藏而獲珍寳?”
化外
指政令教化所達不到的地方。《唐律疏義·名例·化外人相犯》:“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談助》:“ 唐 世既許在外為使者兼帶憲銜,故化外諸國世襲爵封者,仍不廢削。”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六:“誣告十人以上者,凌遲處死,梟首其鄉,家屬遷化外。” 沉從文 《苗民問題》:“ 湘西 在過去某一時,是一例被人當作蠻族區看待的。雖願意成為附庸,終不免視同化外。”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奪攘
搶奪。《書·呂刑》:“罔不寇賊,鴟義姦宄,奪攘矯虔。” 唐 韓愈 《病鴟》詩:“奪攘不愧恥,飽滿盤天嬉。” 明 宋濂 《楊氏家傳》:“昔之爭鬭奪攘之禍,亦幾乎熄矣。”
矯虔
(1).詐稱上命強奪他人財物。《書·呂刑》:“罔不寇賊,鴟義姦宄,奪攘矯虔。” 孔穎達 疏:“矯稱上命以取人財,若己固自有之。”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有時矯虔吏奮其威稜,踐元元如草芥。”
(2).泛指敲詐掠奪。 明 李東陽 《書某節婦事》:“二子既長,俾事生業。不克辦,則相與為遊蕩。日以漸困,朝夕弗能繼,則相與為矯虔,又弗繼。” 章炳麟 《訄書·定律》:“且今世矯虔之民眾矣!其尤黠者,蓋怯於犯吏而勇於陵人……短於鬭力而長於駕言,其情可誅。”
四夷
(1).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含有輕蔑之意。《書·畢命》:“四夷左衽,罔不鹹賴。” 孔 傳:“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髮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德。”《後漢書·東夷傳》:“凡蠻、夷、戎、狄總名四夷者,猶公、侯、伯、子、男皆號諸侯雲。”
(2).泛指外族、外國。 清 魏源 《<聖武記>敘》:“不憂不逞志於四夷,而憂不逞志於四境。”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 中國 之在天下,見夫四夷之則效上國,革面來賓者有之;或野心怒發,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誠足以相上下者,蓋未之有也。”
或且
(1).或將。《後漢書·循吏傳·衛颯》:“去郡遠者,或且千里。”
(2).或者。 郭沫若 《今昔集·今天創作的道路》:“卻有好些新詩人便很躍躍欲試,或且躍躍在試。”
內寇
(1).謂國內變亂。《戰國策·燕策一》:“內寇不與,外敵不可距。” 鮑彪 註:“寇,猶亂。與,猶和。”
(2).指外敵入侵。 宋 范鎮 《東齋記事補遺》:“ 曹太尉 瑋 知 秦州 ,西 番 內寇。”
邊患
外敵對邊疆的侵擾,也指這種侵擾造成的災難
邊患頻仍
大意
不經意、不仔細、疏忽
千萬不可粗心大意
何其
多么(多帶有不以為然的口氣)
何其壯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何其衰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何其糊塗
歷久
經歷很長的時期
歷久不衰
天佑
上天的佑助。《漢書·杜鄴傳》:“故內無感恨之隙。外無侵侮之羞,俱享天祐,兩荷高名者,蓋以此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而天祐匪降,疾恙無瘳。”
上天佑助、佑護。《書·鹹有一德》:“非天私我 有商 ,惟天佑於一德。” 孔 傳:“非天私 商 而王之,佑助一德所以王。”《清史稿·理密親王允礽傳》:“果蒙天佑,狂疾頓除,改而為善,朕自有裁奪。” 劉半農 《歐洲花園》:“以 撒拔司丁 之英毅,竟不蒙天佑,身死國辱,隳其祖宗之遺烈。”
徼倖
同‘僥倖 ’。指作非分企求,亦指希望獲得意外成功;由於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災害。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