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翠堂原文
斂跡抱幽貞,仰喬托高木。
遙軒挹飛爽,壯節時自勖。
菀茲虬龍姿,盤踞出空谷。
落落千丈陰,冰霜散繁綠。
孤雲自棲泊,野鶴與吟宿。
不逐桃李顏,飄颻古城曲。
多君守中素,砥行跨流俗。
堅白恥磷緇,高風企孤竹。
秋濤響天末,華月照蘿屋。
亦欲振余衣,相從斸黃獨。
詩詞問答
問:晚翠堂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晚翠堂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劉紹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紹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斂跡
(1) 隱蔽形跡,不敢露面
宿奸老蠹為斂跡。——《新唐書·劉棲楚傳》
(2) 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屏氣斂跡
(3) 指退隱不出
斂跡避賢
幽貞
(1).語出《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後多以“幽貞”指隱士。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幼壯困孤介,末暮謝幽貞。” 唐 韓愈 《復志賦》:“假大龜以視兆兮,求幽貞之所廬。” 清 劉大櫆 《方府君墓志銘》:“近代以來,貴祿仕而賤幽貞。”
(2).指高潔堅貞的節操。 清 張之洞 《讀史絕句》:“ 伯玉 幽貞孤竹詠, 延清 鯁直老松詩。”
壯節
壯烈的節操。《後漢書·獨行傳·戴就》:“﹝ 薛安 ﹞收 就 於 錢唐縣 獄,幽囚考掠,五毒參至。 就 慷慨直辭,色不變容…… 安 深奇其壯節,即解械,更與美談,表其言辭,解釋郡事。”《三國志·魏志·呂布臧洪傳論》:“ 陳登 、 臧洪 並有雄心壯節, 登 降年夙隕,功業未遂, 洪 以兵弱敵彊,烈志不立,惜哉!” 唐 白居易 《漢將李陵論》:“設使 陵 不苟其生,能繼以死,則心賞延於世,刑不加親。戰功足以冠當時,壯節足以垂後代。” 宋 蘇舜欽 《己卯冬大寒有感》詩:“予聞古烈士,自誓立壯節。丸泥封 函關 ,長纓繫 南越 。” 清 顧炎武 《高漸離擊築》詩:“壯節悲遲暮,羈魂迫固窮。”
虬龍
(1).傳說中的一種龍。《楚辭·天問》:“焉有虬龍,負熊以游?” 王逸 註:“有角曰龍,無角曰虬。言寧有無角之龍,負熊獸以遊戲者乎?” 唐 賈島 《望山》詩:“虬龍一掬波,洗盪千萬春。” 明 王寵 《旦發胥口經湖中瞻眺》詩:“揚帆忽夭矯,赤水驂虬龍。”
(2).比喻盤曲的篆字。 傅尃 《周鼎》詩:“腹中奇字隱約見,刻畫屈曲蟠虬龍。”
(3).比喻盤屈的樹枝。 宋 蘇軾 《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 馮夷 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清 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虬龍兩乾拏空立,瓔珞萬條垂地倒。”
盤踞
非法占據;霸占。也作“盤據”
空谷
空曠幽深的山谷。多指賢者隱居的地方。《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孔穎達 疏:“賢者隱居,必當潛處山谷。”《晉書·龔玄之傳》:“夫哲王御世,必搜揚幽隱。故空谷流縶維之詠,丘園旅束帛之觀。” 宋 蘇軾 《謫居三適·夜臥濯足》詩:“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鶹。” 鄭澤 《佩忍初來長沙游麓山即席奉贈》詩:“幽蘭散芬芳,搴為空谷酬。”
落落
(1) 形容舉止瀟灑自然;豁達開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別人合不來;孤獨 <落落寡合>
(3) 堆積的樣子
落落大滿。——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千丈
極言其長、高、深。《史記·貨殖列傳》:“薪稾千車,船長千丈。” 北周 庾信 《終南山義谷銘》:“壁立千丈,峯橫萬仞。”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冰霜
(1)
(2) 比喻操守純潔清白
志固冰霜。——《臨川烈武王道規傳》
(3) 比喻神色嚴肅或態度冷淡
凜若冰霜
冷若冰霜
繁綠
繁多的綠葉。 唐 白居易 《和錢員外早冬玩禁中新菊》:“新黃間繁緑,爛若金照碧。” 元 揭傒斯 《寄題馮掾東皋園亭》詩:“時雨散繁緑,緒風滿平原。”
孤雲
(1).單獨飄浮的雲片。 唐 李白 《獨坐敬亭山》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唐 杜牧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詩:“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宋 蘇軾 《虔州八境圖》詩之二:“勌客登臨無限思,孤雲落日是 長安 。” 明 范受益 王錂 《尋親記·相逢》:“思親回首望孤雲,回首望孤雲。”
(2).比喻貧寒或客居的人。《文選·陶潛<詠貧士>》:“萬族各有託,孤雲獨無依。” 李善 註:“孤雲,喻貧士也。” 宋 范仲淹 《送徐登山人》詩:“今日江南行,孤雲無繫程。”
棲泊
亦作“棲泊”。居留;停泊;寄居。 唐 陳子昂 《古意》詩:“聞君太平世,棲泊靈臺側。” 元 虞集 《畫鶴》詩:“碧虛寥寥積雪高,直過 蕭臺 絶棲泊。”《二刻拍案驚奇》卷七:“有同行駐泊一船,也是一個官人在內……棲泊相併,兩邊彼此動問。” 清 吳泰來 《金縷曲·上元日丹陽旅寓對雪同述庵作》:“百年身世悲秋籜,最愁人,試燈風裡,天涯棲泊。”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五:“心棲泊於外,流轉不停,寖至無所棲泊,執為大苦。”
野鶴
鶴居林野,性孤高,常喻隱士。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詩:“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唐 韋應物 《贈王侍御》詩:“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飄颻
(1).風吹貌。《文選·班彪<北征賦>》:“風猋發以飄颻兮,谷水漼以揚波。” 劉良 註:“飄颻,風馳皃。” 晉 傅玄 《雜詩》:“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明 何景明 《落葉哀蟬曲》:“涼風飄颻兮吹玉階,秋葉颯兮鳴蟬哀。”
(2).飄蕩;飛揚。 漢 邊讓 《章華台賦》:“羅衣飄颻,組綺繽紛。” 唐 武元衡 《寓興呈崔員外諸公》詩:“三月楊花飛滿空,飄颻十里雪如風。”《紅樓夢》第二七回:“滿園裡綉帶飄颻,花枝招展。”
(3).形容動盪、起伏。 晉 陶潛 《閒情賦》:“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颻而不安。” 唐 歐陽詹 《二公亭記》:“又釣人飄颻於左右,游禽出沒乎前後。”《明史·俞通海傳》:“有頃,六舟繞敵艦出,飄颻若游龍。”
(4).搖動;晃動。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所餘十九齒,飄颻盡浮危。”《西遊記》第七七回:“﹝ 行者 ﹞即抽身跳在寶殿尋時,忽見光彩飄颻。”
(5).飛翔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十:“焉得凌霄翼,飄颻登雲湄。” 唐 元友直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繼續游蜂聚,飄颻戲蝶輕。” 宋 歐陽修 范仲淹 等《鶴聯句》:“頡頏紫霄垠,飄颻滄浪潯。”
(6).形容舉止輕盈、灑脫。 唐 柳泌 《玉清行》:“照徹聖姿嚴,飄颻神步徐。” 明 梁辰魚 《好事近·寄懷》套曲:“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掃塋遘俠》:“看他丰姿出羣,飄颻韻生,我琳瑯觸目今何幸。”
(7).流落;飄泊。《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共至 夏口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蜀記》:“ 羽 勸 備 殺公, 備 不從。及至 夏口 ,飄颻 江 渚, 羽 怒曰:‘往日獵中,若從 羽 言,可無今日之困。’” 南朝 宋 鮑照 《代櫂歌行》:“羈客離嬰時,飄颻無定所。” 明 陸采 《明珠記·煎茶》:“郎年少,自分離;孤身何處飄颻。”
(8).形容馳思高遠。 晉 葛洪 《抱朴子·辭義》:“夫文章之體,尤難詳賞……明飄颻之細巧,蔽於沉深之弘邃也。” 唐 韋應物 《橫吹曲辭·長安道》:“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 清 劉大櫆 《海門鮑君墓志銘》:“蓋君之天才鴻麗,山峙泉涌,放恣飄颻,極馳騖之能,不勞紀律部伍,而自中於法度。”
(9).遙遠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經陳思王墓詩》:“飄颻 河 朔遠,颭飇颶風鳴。” 唐 高適 《燕歌行》:“邊庭飄颻那可度,絶域蒼茫無所有。”
(10).指縹渺貌。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近臣零落今誰在,仙駕飄颻不可期。”
城曲
城角。 南朝 宋 謝惠連 《祭古冢文》:“祠骸府阿,掩骼城曲。” 清 厲鶚 《東城雜記·海神壇》:“今 太平橋 在 慶春門 內 東河橋 之東,地近城曲,平遠虛曠。”
守中
保持內心的虛無清靜。《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王純甫 註:“中也者,中也;虛也,無也,不可言且名者也。”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勁健》:“飲真茹強,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謂存雄。”《雲笈七籤》卷十:“夫守中自然之法,不能曉知天地人物所從出,不能知道之根源變化所由緣。”
砥行
砥礪品行,修養道德。《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者?”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王》:“ 舜 禹 本以白衣砥行顯名,升為天子,雖復更制,不如名著,故因名焉。”《北史·薛辯傳》:“砥行礪心,困而彌篤,服膺教義,爰至長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飛相公》:“即日行一善,非年餘不能相準,今已晚矣。但從此砥行,則地獄中或有出時。”
流俗
(1) 世俗,一般的風俗習慣
文史星曆近乎仆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司馬遷《報任安書》
詆盡流俗
(2) 也指一般的風俗習慣。另指世俗之人
堅白
(1).語出《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言至堅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謂君子雖在濁亂而不能污。後因以“堅白”形容志節堅貞,不可動搖。《三國志·魏志·徐邈王基等傳論》:“ 王基 學行堅白。” 唐 武元衡 《秋日對酒》詩:“波瀾暗超忽,堅白亦磷緇。” 宋 司馬光 《送守哲歸廬山》詩:“囂呶不可變,堅白如瓊琇。” 清 金農 《冬雪》詩:“相警保堅白,勿使不潔擾。”
(2). 戰國 時名家學說的一個命題。《莊子·齊物論》:“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詳“ 堅白同異 ”。
磷緇
亦作“ 磷淄 ”。語出《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磷,謂因磨而薄;緇,謂因染而黑。後因以比喻受外界條件的影響而起變化。 唐 杜甫 《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詩:“歲陽初盛動,王化久磷緇。” 宋 秦觀 《慶禪師塔銘》:“嗚呼我師,法妙難思,與物並作,而不磷緇。” 明 唐順之 《贈王山人》詩:“自笑久磷緇,還真已是遲。” 梁啓超 《論私德》:“即有一二達識熱誠之士,苟欲攘臂為生民請命,則時或不得不用詭秘之道,時或不得不為偏激之行。夫其人而果至誠也,猶可以不因此而磷淄也。”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孤竹
(1).獨生的竹。《周禮·春官·大司樂》:“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圜丘奏之。” 鄭玄 註:“孤竹,竹特生者。” 賈公彥 疏:“孤竹,竹特生者,謂若 嶧陽 孤桐。” 漢 班固 《東京賦》:“爾乃孤竹之管,雲和之瑟,雷鼓鼝鼝,六變既畢,冠華秉翟,列舞八佾。” 漢 劉楨 《贈從弟》詩之二:“鳳凰集南嶽,徘徊孤竹根。” 唐 楊炯 《盂蘭盆賦》:“孤竹之管,雲和之瑟,麒麟在郊,鳳凰蔽日。”
(2).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因用孤竹製成,故名。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嶧陽 孤桐,不能無絃而激哀響; 大夏 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聲。” 晉 張協 《七命》之二:“吹孤竹,拊雲和,淵客唱《淮南》之曲,榜人奏《采菱》之歌。” 北周 庾信 《變宮調》之二:“孤竹調陽管,空桑節雅絃。” 宋 張先 《菩薩蠻》詞之一:“佳人學得 平陽 曲,纖纖玉筍橫孤竹。一弄入雲聲,海門江月清。”
(3).古代樂曲名。 北周 庾信 《為晉陽公進玉律秤尺斗升表》:“奏黃鐘而歌大呂,變孤竹而舞《雲門》。”《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百官皆以為然,乃行之” 元 胡三省 註:“空桑、孤竹之韻足以禮神,《雲門》、《大夏》之容無虧觀德。”
(4). 商 周 時國名。在今 河北省 盧龍縣 。《國語·齊語》:“遂北伐 山戎 ,刜 令支 、斬 孤竹 而南歸。” 韋昭 註:“二國, 山戎 之與也。 令支 ,今為縣,屬 遼西 , 孤竹 之城存焉。”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勸進今上箋》:“ 山戎 孤竹 ,束馬景從。” 唐 張說 《吊國殤文》:“北伐兮東胡,邈 遼陽 兮 孤竹 。” 明 唐寅 《出塞》詩之一:“摐金出 孤竹 ,飛旗掩二 榆 。”
(5).《莊子·讓王》:“昔 周 之興,有士二人,處於 孤竹 ,曰 伯夷 、 叔齊 。”後遂用“ 孤竹 ”借指 伯夷 、 叔齊 。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孤竹 不以絶粒易 鹿臺 之富, 子廉 不以困匱貿銅山之豐。” 南朝 宋 范曄 《逸民傳論》:“ 武 盡美矣,終全 孤竹 之絜。” 唐 李德裕 《贈右衛將軍李安制》:“往者, 產 祿 擅朝, 充躬 交亂,每念王室,殆於阽危,不憚芳蘭之焚,竟全 孤竹 之志。”
(6).竹的一種。 宋 贊寧 《筍譜·孤竹筍》:“ 襄陽 薤山 下有孤竹,三年方生一筍。及筍成竹,竹母已死矣。”
(7).複姓。見《通志·氏族二》。
天末
天的盡頭。指極遠的地方。 漢 張衡 《東京賦》:“眇天末以遠期,規萬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故人天末不見,使我思華年。” 葉聖陶 《夜》:“狗吠聲同汽車的嗚嗚聲遠得幾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邊。”
華月
(1).皎潔的月亮。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劉楨<感遇>》:“華月照方池,列坐金殿側。” 唐 杜甫 《夏夜嘆》詩:“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疎光。”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元夜之作》:“八表流雲澄夜色,九霄華月動春城。”
(2).喻盛時。《文選·劉鑠<擬古詩>》:“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 劉良 註:“芳年、華月,喻盛時也。”
余衣
(1).別的衣服。 宋 王讜 《唐語林·雅量》:“ 唐公 臨 性寬仁多恕。嘗欲弔喪,令家僮歸取白衫,僮僕誤持餘衣,懼未敢進。”
(2).謂剩下來的衣片。 唐 孟郊 《贈韓郎中愈》詩:“碩鼠既穿墉,又嚙機上絲。穿墉有閒土,嚙絲無餘衣。”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黃獨
植物名。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二:“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 仇兆鰲 註:“又曰:黃獨,狀如芋子,肉白皮黃,蔓延生,葉似蘿摩, 梁 漢 人蒸食之, 江 東謂之土芋。 陳藏器 《本草》:黃獨,遇霜雪,枯無苗,蓋蹲鴟之類。 蔡夢弼 引別注云:黃獨,歲飢土人掘以充糧,根惟一顆而色黃,故謂之黃獨。其説是也。” 宋 范成大 《古風送南卿》:“粱肉豈不珍,瀹雪煮黃獨。” 清 趙翼 《連日無蔬菜至平戞買得蘿蔔大喜過望而紀以詩》:“可憐老饕窮,何處得新蔌。每行林壑間,輒思劚黃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