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義關候駕十首·其九

作者:王立道 朝代:明代

彰義關候駕十首·其九原文

鳳詔初傳自九天,賜租重見漢文年。

燕南楚北經行地,雨露君王本不偏。

詩詞問答

問:彰義關候駕十首·其九的作者是誰?答:王立道
問:彰義關候駕十首·其九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彰義關候駕十首·其九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先韻

參考注釋

鳳詔

即詔書。 晉 陸翽 《鄴中記》:“ 石季龍 與皇后在觀上,為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迴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 唐 李商隱 《夢令狐學士》詩:“右 銀臺 路雪三尺,鳳詔裁成當直歸。” 元 陳樵 《送李仲積北上》詩:“峩峩 黃金臺 ,鳳詔求賢材。”參見“ 詔書 ”。

九天

天的最高處,形容極高。傳說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賜租

謂蠲免賦稅。《宋史·真宗紀一》:“詔 陝西 民輓送緣邊芻糧者,賜租之半。” 元 泰不華 《陪幸西河》詩:“賜租寬下國,傳詔出中堂。”

漢文

(1). 漢文帝 劉恆 的省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 漢文 中年,始舉賢良。” 唐 劉長卿 《長沙過賈誼宅》詩:“ 漢文 有道恩猶薄, 湘水 無情弔豈知?”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庶幾 貞觀 之年,刑措成風,不減 漢文 之世。”

(2).漢語;漢字。 南朝 梁 僧祐 《梵漢譯經音義同異記》:“或善梵義而不了漢音,或明漢文而不曉梵意。”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錢文敏》:“ 錢某 漢文優長,尚可寬貸。” 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六》:“畫著幾方小圖,大意是罵主張廢漢文的人的。”

(3). 漢 代的文章。 清 胡廣 等《性理大全書·論文》:“ 韓 文力量,不如 漢 文, 漢 文不如 先秦 、 戰國 。”

(4).劍名。《東觀漢記·章帝紀》:“帝賜尚書劍各一,手署姓名: 韓稜 楚 龍泉, 郅壽 蜀 漢文。”

南楚

古地區名。 春秋 戰國 時, 楚國 在中原南面,後世稱 南楚 ,為三 楚 之一。北起 淮 漢 ,南至 江南 ,約包括今 安徽 中部、西南部, 河南 東南部, 湖南 、 湖北 東部及 江西 等地區。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序》:“且夫 南楚 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史記·貨殖列傳》:“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長沙 ,是 南楚 也,其俗大類 西楚 。”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我公奮鉞,耀威 南楚 , 荊 人或違,陳戎講武。”

行地

(1).行於地上。《淮南子·人間訓》:“今人待冠而飾首,待履而行地。”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蜀郡 有 萬里橋 , 玄宗 至而喜曰:‘吾常自知,行地萬里則歸。’”

(2).《易·坤》:“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王弼 註:“地之所以得無疆者,以卑順行之故也。乾以龍御天,坤以馬行地。” 孔穎達 疏:“以柔順為體,終無禍患,順行地無疆,不復窮已。”後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順。《後漢書·皇后紀贊》:“乘剛多阻,行地必順。”

(3).比喻威德之行。《管子·小匡》:“是故天下之於 桓公 ,遠國之民,望如父母,近國之民,從如流水。故行地滋遠,得人彌眾,是何也?懷其文而畏其武。”

(4).比喻處世實踐。《莊子·人間世》:“絶跡易,無行地難。”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云:“人之處世,不行易,行而不著跡難。”

(5).經行的地方。 宋 楊萬里 《見澹庵胡先生舍人》詩:“補天老手何須石,行地新堤早著沙。”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君王

古稱天子或諸侯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君王與沛公飯。

詩詞推薦

彰義關候駕十首·其九原文_彰義關候駕十首·其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