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君子歌題張若靄畫原文
昔日東坡論茶墨,貌雖不同取同性。
苟其氣味本相合,黑白異質庸何病。
妙哉五君子之圖,雅得詩人善比興。
交柯鏤蕊縱殊致,如嬰在齊僑在鄭。
停雲寓意詔後人,藝林繼者多優孟。
儒臣文筆為寫生,乃得一脈曹溪正。
每讀魯論增慕思,何當佐予以為政。
詩詞問答
問:五君子歌題張若靄畫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五君子歌題張若靄畫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九
2. 此圖創自文徵明
參考注釋
昔日
以前;往日
用於昔日。——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非昔日之樂。——元、 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東坡
(1).東邊坡地。 唐 蘇頲 《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茲願不果率然成章》詩:“寂寞東坡叟,傳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東坡種花》詩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黃岡縣 憢東。 宋 蘇軾 《東坡》詩:“雨洗 東坡 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3). 宋 蘇軾 自號 東坡居士 ,因以“東坡”為其別稱。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強幼安 來説話,引援甚富。某謂之曰:‘若此者, 六一 語;若此者, 溫公 語;若此者, 東坡 語;若此者, 山谷 語; 強幼安 語卻在甚處?’”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東坡 為詩,無非譏切時政,借曰意在愛君,亦從諷諫可也。” 清 吳汝綸 《與楊伯衡論方劉二集書》:“於八家則 望溪 近 歐 曾 ,而 海峰 近 東坡 。”參見“ 東坡居士 ”。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同性
(1) 性別一樣
(2) 同樣性質
異性相吸,同性相斥
氣味
(1) 嗅覺所感到的味道
氣味濃香
散發出氣味
(2) 比喻人的性格、情調
有點沙文主義氣味
相合
(1).彼此一致;相符。《後漢書·文苑傳下·張升》:“ 升 少好學,多關覽,而任情不羈。其意相合者,則傾身結交,不問窮賤。”《醒世恆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太守見説話與二人相合,已知是 陸五漢 所為。” 沉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聽說衙門口有那么多人頭,還有一大串人耳朵,正與我爸爸平時為我說到的殺長毛的故事相合。”
(2).會合;集中。《元典章·兵部三·站赤》:“不緊的使臣每教水路里相合回去。”
黑白
(1) 黑色和白色的統稱
(2) 比喻是非、善惡、清濁
異質
(1).特異的資質、稟賦。《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以軍師 華歆 為御史大夫”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 清 劉大櫆 《蝠巢翁傳》:“翁生而有異質。”
(2).指某種材料的特異質地。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清 戴名世 《綠蔭齋古桂記》:“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異質辱於匹夫之手者多矣!”
(3).不同資質。 三國 魏 應璩 《與廣川長岑文瑜書》:“賢聖殊品,優劣異質。”
(4).指形體不同。《文選·木華<海賦>》:“瑕石詭暉,鱗甲異質。” 李善 註:“異質,殊形也。《廣雅》曰:‘質,驅也。’” 明 李東陽 《與姜用貞》詩之一:“叢蘭絶低小,隱約幽巖姿……小大固異質,託交乃其宜。”
庸何
何,什麼。《左傳·文公十八年》:“人奪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傷?”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庸亦何也。” 楊伯峻 註:“庸何,同義詞連用。” 宋 范成大 《次韻嚴子文春雪》:“圍尺庸何傷?袤丈乃非瑞!”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詩人
作詩的名人
生來就是一個詩人,不是造就出來的
比興
(1).《詩》六義中“比”和“興”的並稱。比,以彼物比此物;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比興”為 中國 古典詩歌創作傳統的兩種表現手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虬龍以喻君子,雲蜺以譬讒邪,比興之義也。”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昔文章既作,比興由生。鳥獸以媲賢愚,草木以方男女。詩人騷客,言之備矣。” 唐 劉知幾 《雜說上》:“然自古設比興,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惡、薰蕕、榮枯、貞脆而已。”參閱《詩大序》、 宋 朱熹 《詩集傳》。
(2).指創作詩歌。 宋 王安石 《甘露歌》詞:“盡日含毫難比興,都無色可並。” 清 顧炎武 《與人書》:“起八代之衰,而樹千秋之業,非明公其誰與歸!當不僅流連比興,傳播藝林,為斯文之盛事矣。”
交柯
交錯的樹枝。 南朝 梁 任昉 《落日泛舟東溪》詩:“交柯溪易陰,反景澄餘映。” 唐 杜甫 《樹間》詩:“交柯低几杖,垂實礙衣裳。” 宋 蘇軾 《夜遊北園》詩:“落蕋飄香翠袖中,交柯接葉燈火里。”
殊致
(1) 不相同;不一致
褒貶殊致
(2) 特異的景致
停雲
(1).停止不動的雲。 晉 陶潛 《停雲》詩:“靄靄停雲,濛濛時雨。”因其自序稱“停雲,思親友也”故後世多用作思親友之意。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夢得刺江》:“乍離省闥,能無戀闕之心;遠別朋儕,未免停雲之想。” 清 趙翼 《李雨村觀察輓詩》:“八錶停雲空目極,更從何處寄相思。” 郁達夫 《贈女學生李輝群》詩:“ 春申江 上賦停雲, 黃鶴樓 頭始識君。”
(2).使行雲停止不動。喻歌聲之高亢優美。本《列子·湯問》 薛譚 學謳於 秦青 事。 明 陳所聞 《雙調新水令·齊王孫孟闇仲闇壽予西湖》套曲:“羨的是 坡仙 載月游,喜的是 蘇小 停雲唱。” 明 夏完淳 《端午賦》:“ 吳 姬抗腕而御橈, 越 女停雲而振響。”
寓意
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遠
後人
(1) 後代的人
後人復哀後人。——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
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後人以貫休詩名之。——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3)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4) 子孫
(5) 後來的人,指新婦
不足迎後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藝林
舊時指文藝界或收藏匯集典籍圖書的地方
屬意藝林。——《北史·常爽傳》
一時傳為藝林盛事。——江藩《漢學師承記》
優孟
優伶名孟,春秋時代楚國藝人。擅長滑稽諷諫。楚國的宰相孫叔敖死,他的兒子很窮,砍柴為生。於是優孟穿戴上孫叔敖的衣服帽子,模仿其神態,搖頭而歌,楚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優孟趁機諷諫,莊王終於把封地給了孫叔敖之子
儒臣
(1). 漢 稱博士官為儒臣。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賓。”
(2).泛指讀書人出身的或有學問的大臣。《新唐書·宗室宰相傳·李福》:“ 大中 時, 党項羌 震擾,議者以將臣貪牟產虜怨,議擇儒臣治邊。” 宋 陳亮 《及第謝恩和御賜詩韻》:“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髮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曾命儒臣翻譯《三國志》及 遼 、 金 、 元 史、性理諸書,以教國人。”
文筆
(1) 寫作的技巧;文章的風格
文筆流暢
(2) 指文章
寫生
直接以實物或風景為對象繪畫
人物寫生
寫生畫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王弼 註:“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 高誘 註:“一,道也。天道生萬物,萬物得一乃(後)成也。”《楚辭·遠遊》:“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羨 韓眾 之得一。” 王逸 註:“喻古先聖獲道純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恆輔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斯寧。”
(2).天的代稱。 唐 無名氏 《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
曹溪
(1).水名。在 廣東省 曲江縣 東南 雙峰山 下。 唐 楊炯 《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詩:“ 蕭 寺休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華山》詩:“笑看 曹溪 水,門前坐松風。”參閱《廣東通志·曲江縣·山川略四》。
(2).禪宗南宗別號。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寶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鑒禪師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洞了 曹溪 旨,寧輸俗者機。”
魯論
即《魯論語》。《論語》的 漢 代傳本之一。相傳為 魯 人所傳,是今本《論語》的來源之一。《漢書·藝文志》:“傳《魯論語》者, 常山 都尉 龔奮 、 長信 少府 夏侯勝 、丞相 韋賢 魯扶卿 、前將軍 蕭望之 、 安昌侯 張禹 ,皆名家。 張氏 最後而行於世。”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序錄》:“ 漢 興,傳者則有三家,《魯論語》者, 魯 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按,三家指傳《魯論語》、《齊論語》、《古文論語》三家。 張禹 所傳《論語》,以《魯論》為本,既傳於世,故後世又稱《論語》為《魯論》。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五:“ 愈 ( 韓愈 )既死, 籍 ( 張籍 )祭詩有‘《魯論》未訖注,手跡今微茫’,則知 愈 晚年嘗註《論語》未訖而絶筆。” 明 吳騏 《塞下曲》:“為言侍子今無恙,初在京師讀《魯論》。” 清 趙翼 《午睡》詩:“少小讀《魯論》,晝寢懲昏頽。”
慕思
嚮往;仰慕思念。《戰國策·趙策三》:“今君易萬乘之強 趙 ,而慕思不可得之小 梁 ,臣竊為君不取也。”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萬物熙熙,懷而慕思。” 馬其昶 《<濂亭集>序》:“讀先生文,因寄其慕思於千載上,不知世變之何所終極,乃慨然而書之。”
何當
(1).猶何日,何時。《玉台新詠·古絕句一》:“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 郁達夫 《奉懷》詩:“何當剪燭 江 南墅,重試清談到夜分。”
(2).猶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詩:“聞説 唐生 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供井磑。”
(3).猶安得,怎能。 唐 岑參 《阻戎瀘間群盜》詩:“帝鄉北近日, 瀘口 南連蠻。何當遇 長房 ,縮地到京關。” 宋 王安石 《次韻答陳正叔》之二:“何當水石他年住,更把韋編靜處開。” 清 錢謙益 《玉堂雙燕行送劉晉卿趙景之兩太史謫官》詩:“何當鳴梧比丹鳳,且願銜花效黃雀。”
(4).猶何況。 唐 王昌齡 《江上聞笛》詩:“不知誰家子,復奏 邯鄲 音,水客皆擁棹,空霜遂盈襟。羸馬望北走,遷人悲 越 吟。何當邊草白,旌節 隴 城陰。” 宋 蘇軾 《無題》詩:“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明 陳所聞 《金落索·閨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靈藥,風雨何當憶故人?”
(5).猶合當,應當。 唐 杜甫 《畫鷹》詩:“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純》詩:“明時正欲精蒐選,榮路何當力薦延。”京劇《雁門關》第一場:“決勝千里辨輸贏,單注著 黃巢 今日何當敗。”
(6).猶何嘗。 晉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予以
給以
予以反駁
為政
(1).治理國家;執掌國政。《詩·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左傳·宣公元年》:“於是 晉侯 侈, 趙宣子 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商調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然天下不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得不爾也。” 清 姚鼐 《<左傳補註>序》:“ 魏獻子 合諸侯,乾位之人,而述其為政之美,詞不恤其夸。”
(2).指執政者。《儀禮·大射》:“﹝司射﹞自阼階前曰:‘為政請射。’” 鄭玄 註:“為政謂司馬也。司馬,政官,主射禮。”
(3).處理政事。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唐 岑參 《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詩:“應須力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為政不相師友》:“公雖受知於 文端 ,而為政不相師友,一切聽從民便。”
(4).做主。《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七:“蓋金微,不能為政,但隨氣所勝,革化而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宮。《論語·為政》:“子奚不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他日,妻謂生曰:‘子豈不思為政乎?’” 明 宋濂 《趙侯神道碑銘》:“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節於危難之時,蓋為政以及物者易,而殺身以成仁者難。”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之三:“時艱為政好,地逈得官閒。”
詩詞推薦
【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 相思
蘭楚芳〔元代〕丹楓葉上詩,白雁雲中字。黃昏多病身,黑海心間事。月影轉花枝,香篆裊金獅。翡翠衾寒處,鴛鴦夢覺時。嗟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