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元旦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丙申元旦原文

宛宛青陽俶氣舒,太和朝會列簪裾。

1一1元四十方開一,勤政惕乾敢負初。

飽食暖衣恆願眾,盈持泰保益殷予。

三朝吉語占新歲,綈幾霞箋試筆書。

詩詞問答

問:丙申元旦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丙申元旦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丙申元旦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三

參考注釋

宛宛

(1).盤旋屈曲貌。《文選·司馬相如<封禪文>》:“宛宛黃龍,興德而升。” 李善 註:“《楚辭》曰:‘駕八龍之宛宛。’”今本《離騷》作“婉婉”。 王逸 註:“婉婉,龍貌。” 南朝 宋 謝靈運 《緩歌行》:“宛宛連螭轡,裔裔振龍輈。” 唐 柳宗元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宛宛凌江羽,來棲翰林枝。”

(2).謂山川道路蜿蜒曲折。 唐 張祜 《車遙遙》詩:“碧川迢迢山宛宛,馬蹄在耳輪在眼。” 明 何景明 《過馬溪田村居》詩:“宛宛清河曲,團團翠竹村。” 林紓 《記花塢》:“厓下多沃壤,盡以蒔竹,小溪宛宛如繩,盤出竹外。”

(3).遲回 * 貌。 唐 岑參 《龍女祠》詩:“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語。” 明 方孝孺 《喜嘉猷秀才至》詩:“宛宛心所慕,盈盈日興思。” 明 高啟 《送家兄西遷》詩:“怱怱逐途旅,宛宛謝親戚。”

(4).細弱貌。 唐 陸羽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宛宛如絲柳,含黃一望新。” 明 陸粲 《邊軍謠》:“宛宛嬌兒未離母,街頭抱賣供軍裝。” 清 納蘭性德 《鞦韆索·淥水亭春望》詞之一:“菸絲宛宛愁縈掛,賸幾筆晚晴圖畫。”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八章:“使吾身此時為 幽 燕 老將,固亦不能提鋼刀慧劍,驅此嬰嬰宛宛者於漠北。”

(5).真切可見貌;清楚貌。《釋名·釋丘》:“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釋名·釋州國》:“ 燕 ,宛也。北方沙漠平廣,此地在 涿鹿山 南,宛宛然以為國都也。”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東園》:“ 淵映 、 瀍水 二堂,宛宛在水中。”

青陽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唐 潘孟陽 《元日和布澤》詩:“青陽初應律,蒼玉正臨軒。” 明 何景明 《發京邑》詩之三:“青陽藹廢墟,春氣感鳴禽。” 郭沫若 《嘆逝》詩:“可是恨冬日要別離?可是恨青陽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於左面東方的叫青陽,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顯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靈臺以觀雲物,降居青陽左個,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鄭氏 曰:“青陽左個,大寢東堂北偏。”

(3).猶清揚,謂眉目清秀。《韓詩外傳》卷一:“ 孔子 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陽宛兮。’” 漢 應瑒 《神女賦》:“騰玄眸而睋青陽,離朱脣而耀雙輔。”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賀 《贈陳商》詩:“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姚文燮 註:“苦節自矢,雖春姿亦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記·樂書》:“常有流星經於詞壇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自 西陵 《青陽》之樂,皆取之於竹。”《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明堂樂歌十》:“《青陽》奏,發《朱明》。”

(6).傳說中 黃帝 二十五子之一,與 夷鼓 同為 己 姓。《國語·晉語四》:“ 黃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陽 與 夷鼓 ,皆為 己 姓。” 韋昭 註:“ 青陽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陽縣 。 漢 為 涇縣 地。 唐 置 青陽縣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陽而得名。 明 清 屬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韓翃 《贈別韋兵曹歸池州》詩:“ 楚 竹 青陽 路, 吳 江 赤馬 船。” 宋 張孝祥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詞:“竹輿曉入 青陽 ,細風涼月天如洗。”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朝會

謂諸侯、臣屬及外國使者朝見天子。《史記·殷本紀》:“ 湯 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南史·褚裕之傳》:“每朝會,百僚遠國使,莫不延首目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然﹝建都﹞所貴於中者,取其便朝會耳。” 劉師培 《文說》:“記貢納,必飾百牢;敘朝會,必稱萬國。”

簪裾

古代顯貴者的服飾。借指顯貴。《南史·張裕傳》:“而 茂陵 之彥,望冠蓋而長懷; 渭川 之甿,佇簪裾而竦嘆。”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二:“ 星橋 擁冠蓋, 錦水 照簪裾。”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二:“絲竹揚帝熏,簪裾奉宸慶。” 清 方文 《久不得子留訊息》詩:“嗟爾有頑父,所志在簪裾。”

十方

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勤政

勤勞於政事。 晉 成公綏 《賢明頌》:“王用勤政,萬國以虔。”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是時 耶律氏 國勢已衰,而縣令猶知勤政愛民。”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世祖畫牛》:“ 章皇 勤政之暇,尤善繪事。”

飽食暖衣

吃得飽穿得暖。《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此是通判駡安撫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清 王晫 《今世說·政事》:“今為若計,欲舞文亂法,快意一時,而身陷刑戮乎?欲守公奉法,飽食煖衣,與妻子處乎?”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吉語

好訊息;吉祥的言辭。《漢書·陳湯傳》:“不出五日,當有吉語聞。”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聞子高第日,正從相公喪。哀情逢吉語,惝怳難為雙。” 宋 陸游 《古別離》詩:“ 紫姑 吉語元無據,況憑瓦兆占歸日。” 清 沉初 《西清筆記·記職志》:“一屏擬吉語四字為題,又作四言八句頌,署名題其上。” 韋君宜 《犧牲者的自白》:“按照卜來的吉語,他一兩個月就會回來。”

新歲

猶新年。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義》:“郊因於新歲之初。” 前蜀 韋莊 《歲除對王秀才作》詩:“豈知新歲酒,猶作異鄉身。”《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不覺的殘冬將盡,新歲又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敬賀新禧》:“為辯解起見,只好說自信未曾偷懶於舊年,所以也無從振作於新歲而已。”

綈幾

鋪上綈錦的几案。古為天子專用。《西京雜記》卷一:“ 漢 制:天子玉幾,冬則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幾。” 清 錢謙益 《除夕再迭前韻和季穆寄黃二子羽之作兼示子羽》之二:“冰侵綈幾書籤冷,衣覆香篝侍女驕。” 清 曹寅 《廳前紅梅初開折一枝寄子猷索詩》:“軍持涉江水,綈幾達晨衙。”

霞箋

彩箋。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在 長安 一勛戚家看菊……凡數百本,末皆齊正如一,無復高下參差。左右顧盻,若一幅霞箋然。”《剪燈餘話·賈雲華還魂記》:“ 娉 便濡毫,展雙鸞霞箋,次其韻,頃刻而成。”

試筆

(1).謂練習書法。 宋 歐陽修 《試筆》詩:“試筆消長日,躭書遣百憂。”

(2).指練習寫文章。《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十五六歲免不得教他試筆做文。” 冰心 《晚晴集·從“五四”到“四五”》:“我覺得反正大家都在試筆,我為什麼不把我的試作,拿出去發表呢?”

(3).動筆;開始動筆。 唐 陸龜蒙 《村夜》詩:“開瓶浮螘緑,試筆秋毫勁。” 清 顧汧 《泥金手書五大部佛經跋》之二:“右金書《華嚴經》全部八十一卷,試筆於壬午閏六月三日,告成於癸未臘月二十四日,距一年半有奇。”

標籤:元旦

詩詞推薦

  • 上巳日作

    乾隆清代〕三月令日盤之中,萬松拔翠千花紅。古人此日修稧事,雖無川水山實崇。崇山之間石㟪𡾊,界以飛泉濺玉髓。引注
  • 物性

    乾隆清代〕鵰鶚擊狐狼,鷹鸇摶雉兔。狐狼害牲畜,雉兔供鼎鑊。弱雉兔易與,強狐狼難捕。不求易避難,朝歌錯節遇。鶻師
  • 滿江紅

    劉克莊宋代〕禱祝封姨,休把做、揚沙吹礫。費西帝、許多薰染,濃香深色。滿插銅匜芳氣烈,高張畫燭祥光赤。向先生、鼻觀
  • 小園桃熟

    張埴宋代〕老子廬東信手栽,今經亂後帝累累。天風暗拽雲裳裉,曉日濃潮酒臉回。向上可憐無佞處,從旁只恐有偷來。清晨
  • 滿江紅(上已後日即事)

    吳潛宋代〕寒食清明,嘆人在、天涯海角。饒錦繡,十洲裝就,只成離索。歲去已空鶯燕侶,年來盡負鷗鳧約。想南溪、溪水
  • 賀新郎

    黃人傑宋代〕逗曉晴煙斂。過書雲、祥開五日,漏添宮線。葭莞飛灰微度暖,著梅梢尚淺。怪深院、笙簫如剪。非霧非煙浮月
    丙申元旦原文_丙申元旦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

    劉袤宋代〕櫻桃結子春歸盡,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卷金泥。門巷寂寥人去後,望殘菸草低迷。何
  • 武林山十詠蓮花峰

    梅詢宋代〕巨石如芙蕖,天然匪雕飾。盤礴峰頂邊,嬋娟秋江側。涉川試誰探,作礪當自惜。坐與榮落同,正心未嘗易。
  • 偈頌二百零五首

    釋正覺宋代〕作麽生行,履得十成,去功業力爭英雄。劉項時,將太平。坐亨朴懋,羲軒世人。
  • 紅葉二首·其二

    乾隆清代〕鳴鞭猶憶綠雲才,生面連林萬錦開。借問關穜誇絕藝,那能點筆一時該。
  • 和杜老人龍門寺題寶界東柱

    劉黻宋代〕招提有宿緣,坐此豁心境。風來松寄聲,月過竹移影。殿依鯉石古,井汲龜泉冷。究竟定慧門,如何日三省。
  •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

    梅堯臣宋代〕一聞春禽婆餅焦,竹林山木生蕭條。憶君將向洛門去,胡馬無塵塞路遙。將軍本是漢丞相,玉帳坐辨牙旗梟。白面
  • 游羅漢院因會張良輔大夫遂留於壁

    李處權宋代〕寺古天寒杖屨清,閒身合得此閒行。破煙獨鳥驚人去,積雪群峰照眼明。坐久泉聲醒客耳,談余茗味發詩情。張公
  • 上浙西張帥十首

    廖行之宋代〕稔惡偷兒喜探丸,邇來通夕寢何安。鑄頑自有金丹訣,何事區區柱后冠。
  • 視親買徐七塢田

    陳文蔚宋代〕人說山田薄有收,不如平壤水交流。深耕早種將勤補,亦勝當初無寸疇。
    丙申元旦原文_丙申元旦的賞析_古詩文
  • 採蓮曲二首

    徐照宋代〕羅蓋初收晚日陰,野鳧飛起小魚沉。蓮蓬摘下留空柄,把向船前探水深。
    丙申元旦原文_丙申元旦的賞析_古詩文
  • 梅花七絕

    陳師道宋代〕月落霜嚴自靚妝,北風工為發清香。晚英數點辭林去,幽獨無人為斷腸。
    丙申元旦原文_丙申元旦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高克明韻·其一

    祁順明代〕郡城瀟灑近岩扃,樂對琴書適性靈。原憲貧身非謂病,次公狂態本來醒。朝山拄笏千層碧,夜閣然藜一點青。疏鈍
  • 故連昌宮

    邵雍宋代〕洛水來西南,昌水來西北。二水合流處,宮牆有遺壁。行人徒想像,往事皆陳跡。空餘女幾山,正對三鄉驛。
    丙申元旦原文_丙申元旦的賞析_古詩文
  • 玉泉山西·其一

    乾隆清代〕秋來尚未陟香山,清蹕聊乘一日閒。縱是畫屏常在目,不如佳處自躋攀。
丙申元旦原文_丙申元旦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