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三十首·其二十四·王琅邪(荅顏延年)僧達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竊聞君子交,久敬淡如水。

琴音失鍾期,伯牙不復理。

余於五倫中,忘年遇吾子。

崇情實師範,清氣消吝鄙。

惟蘭芝並馨,惟鼓聲相倚。

敬業竹素園,奧研翰墨理。

時當節序佳,百昌向華美。

春山翠可望,新波綠瀰瀰。

載泛李杜舟,言溯顏曾旨。

此樂何倏忽,一日三秋矣。

瑤篇寄遠音,深誼托精擬。

佩以矢弗諼,荅以雲如是。

詩詞問答

問:《擬古詩三十首·其二十四·王琅邪(荅顏延年)僧達》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

2. 荅顏延年

參考注釋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鍾期

(1).即 鍾子期 。《漢書·揚雄傳下》:“是故 鍾期 死, 伯牙 絶弦破琴而不肯與眾鼓。”

(2).比喻知音者。 唐 孟浩然 《贈道士參寥》詩:“不遇 鍾期 聽,誰知鸞鳳聲。”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一折:“流水高山調不徒, 鍾期 一去賞音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僕蓄一琴,頗異凡品,今遇 鍾期 ,何敢終密?”參見“ 鍾子期 ”。

伯牙

春秋 時精於琴藝的人。傳說曾學琴於著名琴師 成連 先生,三年不成。後隨 成連 至 東海 蓬萊山 ,聞海水澎湃、林鳥悲鳴之聲,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從此琴藝大進,終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傳均為他所作。見 漢 蔡邕 《琴操·水仙操》。《荀子·勸學》:“ 伯牙 鼓琴而六馬仰秣。” 楊倞 註:“ 伯牙 ,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呂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鍾子期 聽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鍾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鍾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高誘 註:“ 伯 ,姓; 牙 ,名,或作 雅 。” 唐 錢起 《美楊侍御清文見示》詩:“ 伯牙 道喪來,弦絶無人續。” 明 楊慎 《蘭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復生,不能出其右矣。”

五倫

封建禮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 * 關係

忘年

(1).忘記年月。《莊子·齊物論》:“忘年忘義,振於無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稟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元結 《無為洞口作》詩:“洞旁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忘年。” 清 李世熊 《獨松》詩:“上友不羈雲,下友忘年石。”

(2).不拘年齡、行輩、以德才相敬慕。《初學記》卷十八引 晉 張隱 《文士傳》:“ 禰衡 有逸才,少與 孔融 交。時 衡 未滿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傳》:“ 寬 當時位望,又與 大師 年事不侔,初見,言未及終,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恆盡忘年之歡。” 宋 蘇轍 《追和張 * 道贈別絕句一首》引:“是時, 張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見以國士相許,自爾遂結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願意永遠和你做一個忘年的朋友。”

吾子

古時對人的尊稱,可譯為“您”

今吾子有。——《國語·晉語》

嘉吾子之賜。

吾子自京師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吾子未之思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情實

(1).真心。《管子·形勢解》:“與人交,多詐偽無情實,偷取一切,謂之烏集之交。”《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齊 人多詐而無情實,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倍之。”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 宋 主征 李煜 ……初出師,撫 曹彬 背曰:‘會取,會取。彼本無罪,只是自家著他不得。’此則情實之語也。”

(2).實情;真相。《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主不審其情實,坐而患之,馬猶不肥也。”《史記·呂不韋列傳》:“於是 秦王 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 呂不韋 。”《宣和遺事》前集:“其人略無一語,亦無痛楚之色,終不肯吐露情實。” 梁啓超 《 * 與外國干涉》:“此種情實,本甚顯淺,今以彼言之嘵嘵也,故一是正之。”

(3). 清 代死刑判決的一種。謂認定罪行屬實,將付諸執行。與緩決對言。《清史稿·刑法志三》:“ 康熙 二十二年, 聖祖 御 懋勤殿 ,召大學士、學士等入,酌定在京秋審情實重犯。 聖祖 取罪案逐一親閲,再三詳審。其斷無可恕者,始定情實。因諭曰:‘人命事關重大,故召爾等共相商酌。情有可原,即開生路。’” 清 龔自珍 《昇平分類讀史雅詩自序》:“本朝死刑別二等:曰情實,曰緩決。又有情實而不予勾者。”

師範

(1) 學習的模範,榜樣

為人師範

君學成師範,縉紳歸慕。仰高希驥,歷年滋多。——《後漢書·趙壹傳》

(2) 效法

相如好書師範 屈 宋。—— 劉勰《文心雕龍》

(3) 師範學校的簡稱

她國中畢業後考上了師範

清氣

(1).天空中清明之氣。《楚辭·九歌·大司命》:“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 王逸 註:“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氣御持萬民死生之命也。” 宋 董弅 《閒燕常談》:“天下清氣,無南北之異。”《負曝閒談》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氣撲人,輪聲歷碌,鳥語繁碎,別有一番光景。”

(2).引申為光明正大之氣。 南朝 宋 王僧達 《答顏延年》詩:“崇情符遠跡,清氣溢素襟。”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三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氣,都做了江山之秀。”

(3).猶冷靜,冷清。 明 李贄 《答周友山書》:“ 無念 已往 南京 ,庵中甚清氣。”

(4).猶清秀。《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便問:‘此女是那裡來的?’酒保説:‘這是 一秤金 家丫頭 翠香 翠紅 。’三官道:‘生得清氣。’”

(5).猶閒氣。《西遊記》第十八回:“那人掙不脫手,氣得亂跳道:‘蹭蹬!蹭蹬!家長的屈氣受不了,又撞著這個光頭,受他的清氣!’”

蘭芝

(1).蘭草與靈芝。《淮南子·說林訓》:“蘭芝以芳,未嘗見霜。”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朱桂黝儵於南北,蘭芝阿那於東西。”

(2).比喻高雅的情趣。 宋 歐陽修 《答呂公著見贈》詩:“四時花與竹,罇俎動可隨。況與賢者同,薰然襲蘭芝。”

(3).喻佳子弟。 宋 范仲淹 《陳質殿丞輓歌詞》:“賢哉生令嗣,遺秀在蘭芝。”參見“ 芝蘭玉樹 ”。

敬業

專心致力於學業或工作:~精神。

竹素園

形容典籍豐富。《文選·張協<雜詩>》:“游思竹素園,寄辭翰墨林。” 張銑 註:“竹素皆乃古人所用書之者,言游思典籍也,言園謂廣也。”參見“ 竹素 ”。

翰墨

原指筆、墨,借指文章、書畫

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時當

適當。《三國志·吳志·顧雍傳》:“ 雍 為人不飲酒,寡言語,舉動時當。”

節序

節令,節氣;節令的順序。 南朝 梁 江淹 《謝僕射遊覽》詩:“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時菊耀巖阿,雲霞冠秋嶺。” 唐 駱賓王 《疇昔篇》:“ 江 南節序多,文酒屢經過。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清 納蘭性德 《鷓鴣天》詞之一:“驚節序,嘆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 李大釗 《青春》:“每更節序,輒動懷思,人事萬端,那堪回首,或則幽閨善怨,或則騷客工愁。”

百昌

指各種生物。《莊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猶百物也。” 清 王夫之 《連珠》之三:“百昌有所自興,八音有所自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設有人,謂 中國 人之所崇拜者,不在無形而在實體,不在一宰而在百昌,斯其信崇,即為迷妄,則敢問無形一主,何以獨為正神?”

華美

豪華富麗

春山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維 《鳥鳴澗》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金 元好問 《游黃華山》詩:“歸來心魄為動盪,曉夢月落春山空。”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潘太守詩》:“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處處子規聲。”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婦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隱 《代董秀才卻扇》詩:“莫將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滯上才。” 元 吳昌齡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兩點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園 《後南柯·釋酗》:“問何時消除芥蔕,終不免愁鎖春山未展開。”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打春》:“立春日, 大興 、 宛平 縣令設案於午門外正中,奉恭進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可望

(1) 有希望;可以盼望

(2) 能夠望見

李杜

(1). 東漢 李固 、 杜喬 的並稱。《後漢書·李杜傳贊》:“ 李 杜 司職,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東漢 李膺 、 杜密 的並稱。《後漢書·黨錮傳·杜密》:“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時人亦稱 李 杜 焉。”

(3). 東漢 李雲 、 杜眾 的並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四李社》:“ 弘農 五官掾 杜眾 ,傷 雲 以忠諫獲罪,上書願與 雲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獄中。其後 襄楷 上言,亦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 李雲 、 杜眾 以直通受誅,此又一 李 杜 矣。”

(4). 東晉 杜預 與 北魏 李沖 的並稱。《魏書·王肅傳》:“詔曰:‘……故 杜預 之歿,窆於 首陽 ;司空 李沖 ,覆舟是託。顧瞻斯所,誠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揚州 刺史 肅 誠義結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願終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魏書》 李沖 、 杜預 ,忠義相結,亦稱 李 杜 。”

(5). 唐 李白 與 杜甫 的並稱。 唐 韓愈 《調張籍》詩:“ 李 杜 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 甫 曠放不自儉,好論天下事,高而不功。少與 李白 齊名,時號‘ 李 杜 ’”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下》:“ 李 杜 二公,誠為勁敵。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麗。” 清 費錫璜 《<友鷗堂集>序》:“ 叔威 詩雖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蘇 、 陸 間,則並驅爭先。”

(6).初 唐 詩人 杜審言 與 李嶠 ,晚 唐 詩人 李商隱 與 杜牧 亦並稱“李杜”。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 杜審言 、 李嶠 結友前朝, 李商隱 、 杜牧 之齊名晚季,鹹稱 李 杜 。”

(7). 宋 李韶 與 杜范 的並稱。《宋史·李韶傳》:“當是時,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與 杜范 皆廉直,中外謂 李 杜 。”

顏曾

孔子 弟子 顏回 和 曾參 的並稱。《朱子語類》卷 * :“又問:‘ 顏 曾 以下皆是致曲?’曰:‘ 顏子 體段已具, 曾子 卻是致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百尺翠雲巔,仰見宸題金匾,素王端拱, 顏 曾 四座冠冕。”

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來,莫知其方。——《呂氏春秋·決勝》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間

一日三秋

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瑤篇

指優美的詩文。 明 鄭真 《題墨窗卷》詩:“翠琰凝香傳寶刻,華牋點漆粲瑤篇。” 鄭澤 《答鈍根》詩:“瑤篇因風來,增人中夜耿。”

寄遠

寄送遠方。謂寄給在遠方的丈夫。 唐 韓愈 《短燈檠歌》:“裁衣寄遠淚眼暗,搔頭頻挑移近牀。” 元 陳基 《秋日雜興》詩之四:“銀燈夜照還家夢,金翦秋裁寄遠衣。”

如是

如此這么;像這樣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清· 劉開《問說》

詩詞推薦

擬古詩三十首·其二十四·王琅邪(荅顏延年)僧達原文_擬古詩三十首·其二十四·王琅邪(荅顏延年)僧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