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詠·其七十八·性天

作者:李江 朝代:明代

梅花百詠·其七十八·性天原文

淺淺寒流遠遠山,真容贏得出塵寰。

玉堂景致半林外,草舍家風萬壑間。

上達精神應絕品,勿忘節度已成丹。

生來不是和光伴,怪爾風霜別一班。

詩詞問答

問:梅花百詠·其七十八·性天的作者是誰?答:李江
問:梅花百詠·其七十八·性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梅花百詠·其七十八·性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淺淺

水流急速的樣子

流遠

(1).傳播到遠方。 晉 陶潛 《閒情賦》:“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

(2).流放到邊遠地區。《元典章·戶部六·鈔法》:“買使 * 者,初犯杖一百七下,再犯斷罪加徒一年,三犯依上科斷流遠。”

遠山

(1).遠處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杪秋尋遠山,山遠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詩:“獨在高亭上,西南望遠山。” 胡鄂公 《北方實錄》:“其初也,若新月之騰海,遠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曉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麗之眉。 唐 崔仲容 《贈歌姬》詩:“皓齒乍分寒玉細,黛眉輕蹙遠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韻陳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硯》:“寶玩何曾捄枵腹,但愛 文君 遠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兒多俊俏,秋波如畫口如櫻。兩道遠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勝。”參見“ 遠山眉 ”。

真容

(1) 肖像

繡真容

(2) 本來的面貌;真相

剝了畫皮,露出了真容

得出

(1) 獲得;達到

他得出這個結論是多次考慮的結果

(2) 算出

計算了這道題得出答案為46

塵寰

人世間

自此塵寰音信斷

玉堂

(1).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

(2). 漢 宮殿名。《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 宮……其南有 玉堂 、 璧門 、 大鳥 之屬。” 司馬貞 索隱引《漢武故事》:“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東觀漢記·孝沖皇帝紀》:“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宮殿。 唐 杜甫 《進雕賦表》:“令 賈馬 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

(4).官署名。 漢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漢書·李尋傳》:“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顏師古 註:“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 王先謙 補註引 何焯 曰:“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後,翰林遂並蒙玉堂之號。”《宋史·蘇易簡傳》:“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簡 牓於廳額。”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詩:“遙羨玉堂諸院長,酒杯能緑火能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 王闓運 《郭新楷傳》:“君逸才也,玉堂群彥為愧多矣。”

(5).嬪妃的居所。借指寵妃。《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顏師古 註:“玉堂,嬖倖之舍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處。《文選·左思<吳都賦>》:“玉堂對霤,石室相距。” 劉逵 註:“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東陽 《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詩:“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貴的宅第。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驚雷鳴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傳説小名兒,檀板能歌絶妙詞。”

(8).經穴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頑顙也。”

景致

風景

景致新奇

草舍

(1).謂宿止於草野間。《詩·召南·甘棠》“ 召伯 所茇” 漢 鄭玄 箋:“茇,草舍也。”《後漢書·馮異傳》:“及 王郎 起, 光武 自 薊 東南馳,晨夜草舍,至 饒陽 無蔞亭 。” 李賢 註:“舍,止息也。” 晉 乾寶 《晉紀總論》:“行旅草舍,外閭不閉。”

(2).茅屋。 唐 劉長卿 《尋龍井楊老》詩:“柴門草舍絶風塵,空谷耕田學 子真 。” 宋 曾鞏 《學舍記》:“﹝予﹞休於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虎》:“後二十餘日復過妻家,草舍依然,俱不復有人矣。”

家風

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門風

習其家風。——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上達

(1) 向上報告

下情上達

(2) 通曉德義

君子上達

神應

謂神靈感應。《淮南子·原道訓》:“物至而神應,知之動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神應休臻,屢獲嘉祥。”《北史·齊紀上·高祖》:“﹝ 神武皇帝 ﹞嘗乘驛過 建興 ,雲霧晝晦,雷聲隨之,半日乃絶,若有神應者。”

絕品

極品,最好的物品(多指藝術品)

節度

(1) 節制調度;部署

(2) 規則;分寸

日月之行,有常節度

成丹

已煉成的仙丹。《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帝內傳》:“後三年,吾必欲賜以成丹半劑,石象散一具。”

生來

天生;生就

這孩子生來就結實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和光

(1).謂才華內蘊,不露鋒芒。《後漢書·王允傳》:“公與 董太師 並位俱封,而獨崇高節,豈和光之道邪?”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內寳養生之道,外則和光於世。”《魏書·釋老志》:“和光六道,同塵萬類。” 唐 王維 《送綦母校書棄官還江東》詩:“和光魚鳥際,澹爾蒹葭叢。”參見“ 和光同塵 ”。

(2).共同照耀。 唐 韋展 《日月如合璧賦》:“分則列照於三無,聚則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輝。 宋 蘇軾 《妒佳月》詩:“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風霜

(1) 在有冷空氣吹來的地區出現的一種氣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

久經風霜

一班

(1).表數量。用於人群。常含貶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將這樁事,只當做風聞言事的一個小小新聞,奏上一本。” 元 無名氏 《度翠柳》第二折:“待我辭別那一班兒姊妹兄弟,就跟的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進到廳上,一夥人在那裡圍著一張桌子 * , 潘三 駡道:‘你這一班狗才,無事便在我這裡胡鬧!’”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2).古代官吏等級,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為貴;轉則進一班,黜則退一班。見《隋書·百官志上》。

(3).謂同一朝列。一列為一班。 宋 秦觀 《次韻宋履中近謁大慶退食館中》:“翠華初到殿中間,三館諸儒共一班。”《宋史·禮志十五》:“同天節上壽班,自今樞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殿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以上共作一班,進酒一醆。”

(4).同一批。《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時同 安老爺 一班兒揀發的十二人。”

(5).一斑。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宋 蘇軾 《洞庭春色賦》:“悟此生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四·上楊提台稟帖》:“某把總自到汛以來,既未嘗郭外查點,且終月不聞夜出,此耽逸之一班矣。”

(6).一般,一樣。 宋 蘇軾 《九日袁公濟有詩次其韻》:“古來靜治得清閒,我愧真常也一班。”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海淀》:“燈與名園總一班,峰巒層疊水潺湲。” 清 萬玉卿 《瀟湘怨·醒玉》:“一半是有情兒,一半是無情鬼,一班兒形骸髮齒,一班兒胎卵毛皮。”

(7).猶一番。《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 馮公 見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 呂公 見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

(8).指軍隊中的一個基層單位、學校中的一個班級,或因工作與學習而編成的一個班組。舊時亦指一個戲劇團體。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每學量童生多寡,分四班,每日輪一班歌詩。”

詩詞推薦

梅花百詠·其七十八·性天原文_梅花百詠·其七十八·性天的賞析_古詩文